瀚海狼山:现代海船的外壳钢板到底有多厚?10万吨级货轮抗打击力有多强?

2018-07-22 08:16:03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军舰可能天然比民船结实,抗打击能力更强,毕竟军船的建造标准是按军标,而民船是民标,造军舰的钢板强度也普遍比民船钢板强度大的多,那么军舰就应该比民船强度大的多。但是2017年美国伯克驱逐舰的连续两次撞击事故,让万吨军舰着实现了一回眼,撞击后才发现,薄皮大馅的不是传说已久的货船,而是万吨军舰!
瀚海狼山在过去推文中探讨过这个问题,指出军舰更容易在撞击下破相,是因为万吨级军舰的外壳钢板厚度才1厘米多一点,而大型海轮的外壳钢板普遍在2到5厘米,即使军舰钢板的屈服强度更大,但在厚度差面前还是要天然吃亏。这种说法有不少人表示怀疑,说他们见过的民用轮船的钢板厚度没有那么大!其实这是个认知范围不同的结果。


民用轮船的船壳钢板厚度,和轮船的吨位成正比,也和该船的类型有关。比如长江和其他内河上运行的几百吨到几千吨的轮船,外壳钢板厚度一般在1厘米到2厘米之间。
而外洋运行的万吨到3万吨轮,外壳钢板厚度就在2厘米左右了。3万吨以上的运油船,外壳厚度有的到了3厘米。到了30万吨的VLCC,发生几次海上漏油事故后,现在都不再允许生产单壳超级油轮,必须是双壳。他们的每层船壳的钢板,厚度达到了5厘米!世界上曾经最大的一艘56万吨级油轮,壳体钢板厚度超过了7厘米!很明显,船越大,外壳越厚。
因此就有人突发奇想,用现在的普通大中口径的舰炮,是否可以轻易的击沉10万吨以上的巨型货轮呢?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特殊实例。


1974年11月9日中午,日本油轮“第十雄洋丸”号刚刚出港不久就与一艘货轮相撞,“第十雄洋丸”号上装满了易燃易爆的油料,相撞后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直烧到傍晚时分又生了剧烈爆炸,之后火势开始减弱,但仍未完全熄灭。
而此时这艘船有随洋流飘向东京湾的趋势,见此情景,日方决定将其击沉。日本海自从成立后就是驻日美军的“海上保安团”,从来没有参战机会,这次正好可以大规模打实靶,以为终于可以露脸出彩了!
“第十雄洋丸”号吨位约4.5万吨,为顺利击沉它,海自出动了4艘护卫舰、一艘潜艇和一架反潜机。27日,4艘护卫舰抵达现场,开始用舰炮向油轮齐射。4艘护卫舰均装有127毫米舰炮,在两个小时内齐射了72发炮弹(另一种说法是,3舰监视,只有1舰用127毫米舰炮连续打了72发炮弹),但除了引燃了船上的丙烷让火越烧越大之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次日,又换反潜机上场,先后向油轮发射212毫米火箭弹12枚、投掷炸弹16枚,火箭弹和炸弹各命中了9枚,油轮仍然没有沉。到了下午,潜艇又向油轮发射了4枚533毫米重型鱼雷,其中有两枚命中,另外两枚中一枚因机械故障自毁,一枚打偏。但油轮除了火越来越旺以外,丝毫看不到要沉的迹象。这下海自的脸面挂不住了。
4艘护卫舰又再次上场,向油轮开始了多轮猛烈的轰击,这次海自干脆不再对外公布发射弹药的具体数量和种类。最后这艘油船因为大火烧穿了外壳,才最终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