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震惊中国一雷达创辉煌 8千米高空误差0.1米

2015-04-17 10:50:38   

记者从4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部署动员电视电话会上获悉,中国工信部将从政策、制度、研发等多方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军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工信部副部长许达哲认为,单一的区域市场不可能支撑军工产业整体发展,军工企业走向世界发展壮大,必须走深度军民融合的道路。把军品核心能力在满足涉军需要的前提下,反哺民用领域,先进的民用建设能力也同样借鉴到军工生产中,形成市场效益和良性循环。

  事实上,以高端装备为主的军工装备能力,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民用制造中,推动制造业转型和整个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军工央企中船重工就统筹规划建设了一批30万吨、15万吨、10万吨级船台(坞)和先进工艺设备,既保证了军船建造的需要,又提升了民船建造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军品为根本、以民船为主业、以非船为延伸的产业格局。另外,一些浮力、水面测试等实验室,也均适用于军品和民品试验。


SAR微型雷达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制的SAR雷达技术可在8000米高空实现0.1米的分辨能力,可以看清地面足球大小的物体。这项技术现在就应用在资源勘查、气象和灾害判断,以及无人机上,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


SAR雷达卫星
  工信部称,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将联合印发2015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将发布约150项军转民项目和约100项民参军技术产品信息。此次专项行动也选取促进民用飞机、民用船舶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等12项任务作为此次专项行动重点,将在年内取得标志性、阶段性成果。

  专家表示,上述领域大多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通过这些新兴领域可以带动军工转型。

  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例,原本是造船的企业现在拓展钢材加工配送、海洋工程、非船产品制作、物流配送等领域,不仅自身抵御经济风险能力提升,也带动一批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针对大连船舶重工的中间产品供应商就有近350家,周边形成了规模达百亿元的造船配套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的经济支柱,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对此,军工企业理应深入融合。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说。

  目前,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在内的一批军工央企已经凭借自身优势进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对顶尖技术的本能追求、较为充足的科技资金投入、较强的技术积累等正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先锋。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将组织开展军民融合技术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近年来,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国电科等军工央企扩大军工开放,从多个层面与外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拓展了军民深度融合渠道。


中国已经扩大了军工开放
  不少军工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促进军民融合方面,资本市场有望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不仅可以通过证券化盘活军工资产、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还可以为军工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提供一个包容性强的平台。


中国军工行业发展较快
  数据显示,全球前100大军工企业80%以上是上市公司。近年来,中国军工行业发展较快,但军工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仅30%左右,已上市军工企业中涉及核心军品的企业也比较少。未来中国军工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融结合潜力巨大。

  军民能力的融合又可以资本互融为手段。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形成产融结合、适度多元的发展格局。以哈工大为例,目前哈工大也通过融资等渠道,更好地反哺科研能力,下一步将民用机器人应用到军工领域中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在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