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看不见的战争——中美俄(苏)的“后朝鲜战争”(上)
2016-10-31 07:53:30
我承认这个标题有点噱头,不过,按照板门店协议,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那个协议只是一个停战协议,不是和平协议。
也就是说,朝鲜半岛的各方,完全可以不宣而战,因为上一次的战争,严格来说,并没有结束,想动手随时可以撸袖子上。
当然,王毅外长说过,“不允许在中国家门口生乱生事。”在中国的家门口,这句话还是有效的,当年有人前面不听38线警告,后来17线警告就听话得很。
1953年在板门店签署的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文本在板门店由双方代表签字,北方的文本送到开城,由金日成元帅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字;美方的签字人,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美军将领)签字。
而南朝鲜一方,李承晚当局坚决反对停战,所以韩国方面,没有签署停战协定。再说一次,板门店是停战协议,不是和平协议,而且韩国人没有签字生效。
当然,李承晚当局作为狗腿子,是美国人扶植的傀儡政权,并没有什么的军事政治自主权,所谓的坚决反对停战,也是和美国佬唱的一出黑红脸大戏。
万一美国想挑什么事情,让韩国往前冲就是了。反正这货拒绝签订停战协议,咬人或者挨打,都是名正言顺。
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以后,战争转入了另外一种形势,那就是备战和较劲。备战我们可以理解,没有和平协议,这哥俩时刻准备打仗呗,于是南北棒子兄弟,在38线互不相让——在38线的区域,双方部署了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地雷。
说点有意思的事,知道三八线一带,现在是什么情形吗?“三八线”附近长250公里、宽4公里的非军事区,经过数十年的隔离对峙后,这片世界上重兵密布的地区,意外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双方士兵平民都不轻易靠近,于是荒草疯狂生长,树木茂盛,各种动物,找到远离人类的地方,不再担心猎人之枪,此地也没有想下手的开发商,一切重归原始社会的蛮荒。
话扯远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的烈度太大,中国、美国、苏联(后来的俄罗斯),都认识到大国兵戎相见的惨烈后果。于是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大国不直接交手,要玩就玩别的战术,或者搞代理人战争。
既然不想真的动刀动枪,只想玩代理人战争,那怎么办呢?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较量的最前线,一为柏林墙,二为三八线,东西阵营都拿出了劲头,都想让对方看看,到底是共产主义制度优越,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厉害。
在三八线的两边,围绕着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较量。双方背后的三个大国,各擅胜场,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较量,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朝鲜曾经风光过的时代,1991年以前】
在苏联解体之前,朝鲜是苏联老大哥组织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重要成员。
1953年朝鲜半岛实现停战后不久,朝鲜就开始经济重建。当时,战后的北方一片废墟,军人和平民遭受大量伤亡,劳动力也面临短缺。
朝鲜后来的经济发展,是在苏联老大哥,还有中国兄弟的援助下起步的,当然,苏联老大哥援助的力度最大,那个时代,老大哥既有能力,也有社会主义情怀,援助社会主义兄弟,还真的是不遗余力。
有统计称,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0年,朝鲜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5%。1960年,东德媒体赞扬朝鲜是“远东经济发展奇迹”。60年代的朝鲜,和日本并称为战后经济奇迹。
看看几个指标:
60年代末,朝鲜农村全部通电;
70年代末,朝鲜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积的70%实现灌溉,1984年,朝鲜粮食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实现粮食自给还有部分出口。
朝鲜是苏联为首的经互会的观察员国家,与苏联东欧集团有工业分工和贸易。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朝鲜,当时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很高,有全面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制度,而且朝鲜社会的财富分配也相当平均。甚至有人认为,1979年的朝鲜,已是一个准现代化国家。
在朝鲜经济腾飞的日子里,韩国却一直过得很苦逼。
《江南1970》是由韩国导演柳河执导和编剧,李敏镐、金来沅等主演的动作剧情片。这部电影,除了暴力和恩怨情仇,还真实反映韩国1970年代经济腾飞的情形。
在这部电影里,孤儿出身的金钟大(李敏镐饰)拳脚凶猛(相当YY),因意外卷入黑帮争斗,逐渐从一个底层男人成长为一代黑帮传奇,不过最终还是一个幻灭的结果。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留意到了很多的生活细节。从这部电影的写实角度看,韩国在1970年代,基本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而且底层非常贫困,整个社会也非常腐败,贫富极度悬殊。
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概是其毫不遮掩的写实风格。
韩国朝鲜的两相对比,也就是说,在1980年代以前,韩国经济是远比不上朝鲜,人们生活水准也更不用提了。
一直到1988年,汉城(现在的首尔)奥运会召开,韩国经济才算正式起飞。
朝鲜的好日子,在1990年代结束,随着老大哥苏联的解体,又遭遇了全世界的孤立,自己本国又规模太小,资源特别是能源,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于是经济一落千丈,粮食也无法自给。
现在的媒体人,动不动嘲讽朝鲜的落后,以此否定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顺便指桑骂槐。实际上,在当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朝鲜也曾有过傲视韩国兄弟的实力。
【1992年至2008年,韩国的经济腾飞时代】
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中韩建交。中韩建交以后,中朝关系一度变得非常尴尬。
中韩建交的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西方国家加大了对韩国支持的力度,一方面制衡日本,另一方面,在中国眼皮底下,树立一个样板工程,为继续和平演变中国,提供宣传的实际例子。
韩国的财阀们,利用这一段时间的国际机会窗口,通过迅速的资产扩张,很快就做得很大。
韩国造船行业一度玩得很大
韩国经济膨胀最快的时期,就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
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确在90年代给中国制造了很大的思想困扰。我们很多智囊团,包括国企,都纷纷向韩国取经学习。希望中国能够通过巨大投资,能够象韩国那样,涌现一大批跨国企业。
在同样的时代,朝鲜的经济走入衰退,被孤立在外没有国际市场,国内资源特别是能源又极其匮乏,没有了老大哥的援助,化肥生产也跟不上,土地的出产,根本无法养活全体国民。
当然,韩国人的好日子,并非一帆风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的经济遭遇重创。西方人趁着韩国倒下,准备彻底收割。
后来韩国走出金融危机,并不是西方人发了善心,也并不是韩国人有多坚强给力。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给摇摇欲坠的韩国经济续命的,不是西方国家,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当然,中国也有别的盘算,技术引进,还有制衡台湾)。
2002年,北京现代汽车成立,为了支持韩国现代汽车,北京的出租车后来几乎换成清一色的伊兰特。
韩国最重要的企业三星集团,高峰期一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接近4000亿人民币。现在即使滑落,每年的中国三星营业额,还保持了一个很高的数字。
韩国人的好日子,其实在2008年就该结束了,那一年的金融海啸,美国人要嫁祸给全世界,幸好中国顶住了,亚洲地区影响反倒没有欧美厉害。而在前些年,韩国手里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产品(特别是三星手机),撑到今天,已属非常顽强。
在这个阶段,可以总结如下:西方国家大力扶植韩国,韩国人又比较争气,一下子把北边的兄弟甩得老远。让很多不知道历史的人,都以为韩国的资本主义,强于北朝鲜的社会主义。
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隔十年,算起来南棒虽然经济还在迅速发展,三星集团一度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前面20位。但是这种大国缝隙间的空间,终究会被历史巨轮碾压。
西方的金融危机洗劫新兴国家,韩国当然是重点对象。原因很简单,韩国当初是他们扶植起来的,当人饿得狠又没有食物充饥的时候,自己养的狗,很容易被斩杀了吃肉。——虽然西方人对此狗肉各种看着不爽,但是西方人对手下走狗,下手起来,却毫无犹豫理直气壮。
韩国的悲剧就在于此:想抱土豪的大腿,却最终在两个土豪的大腿之间,被夹挤得欲仙欲死。
同一时期,北棒兄弟的日子,可以用煎熬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