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斩获国际大奖,因一原因未出席领奖,西方:科学无边界
2019-02-24 07:05:42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相信大家对这一句话都不陌生,而在近现代的中国,无数位科学家的刻苦专研,才得来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在各型技术领域,中国都实现了后来者居上,领先世界前列,彰显作为东方大国的实力与影响力。而中国的发展,也让世界得以刮目相看,从以往的备受冷眼到如今的国际焦点,如今世界目光都转向了东方。

据央广网2月15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颁奖典礼中,一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衔的物理学家团队,斩获了克利夫兰奖,这也是该奖项成立九十余年来第一次有中国科学家团队获得此奖,而这一团队就是以潘建伟教授为核心的“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
克利夫兰奖设立于1923年,是美国科学促进会最早颁发的一项奖励,而此次获奖的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实现了人类卫星研制历史上的首次,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量子卫星,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拥有量子卫星的国家,象征着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又一大壮举与成就。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载着我们的首颗“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升上了太空,从此中国在世界航天中开发了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量子卫星,是一款传输高效,并能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能力的通信卫星。
而此次以潘建伟教授为核心的“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斩获此次国际大奖,无疑是一件值得国人骄傲的喜事,但出于某种原因,我方的潘建伟教授因个人签证处于“行政审理”状态,未能出席颁奖典礼现场,由团队的一位印娟博士代为领奖,而在颁奖过程中,克利夫兰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杰里米·伯格表达了遗憾,并表示科学是无边界的!

从曾经饱受西方的技术封锁,到如今中国能独立研发新技术,西方人的态度可谓是来了一个大转变,为此还上门求合作,例如法国就曾提出拿幻影2000技术来交换中国的量子卫星技术,但此时西方高喊“科学无边界”,未免也有些太迟了。

据央广网2月15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颁奖典礼中,一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衔的物理学家团队,斩获了克利夫兰奖,这也是该奖项成立九十余年来第一次有中国科学家团队获得此奖,而这一团队就是以潘建伟教授为核心的“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
克利夫兰奖设立于1923年,是美国科学促进会最早颁发的一项奖励,而此次获奖的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实现了人类卫星研制历史上的首次,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量子卫星,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拥有量子卫星的国家,象征着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又一大壮举与成就。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载着我们的首颗“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升上了太空,从此中国在世界航天中开发了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量子卫星,是一款传输高效,并能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能力的通信卫星。
而此次以潘建伟教授为核心的“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斩获此次国际大奖,无疑是一件值得国人骄傲的喜事,但出于某种原因,我方的潘建伟教授因个人签证处于“行政审理”状态,未能出席颁奖典礼现场,由团队的一位印娟博士代为领奖,而在颁奖过程中,克利夫兰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杰里米·伯格表达了遗憾,并表示科学是无边界的!

从曾经饱受西方的技术封锁,到如今中国能独立研发新技术,西方人的态度可谓是来了一个大转变,为此还上门求合作,例如法国就曾提出拿幻影2000技术来交换中国的量子卫星技术,但此时西方高喊“科学无边界”,未免也有些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