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砸出“三板斧”,普京被逼到角落里了

2021-02-11 10:38:00   


随着拜登时代的到来,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并未降温,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拜登刚上台之际,美国就以“纳瓦利内事件”作为“见面礼”,直接向俄罗斯“明牌”,这也是美国从政治角度对俄罗斯施展的新一轮打压行动,这些行动也有德国等其他西方国家参与其中,可以说,拜登时代的美国重新纠集盟友,已经准备再次对俄罗斯“四面包抄”。过去一段时间,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已经接连向俄罗斯抛出军事、政治、经济在内的“三板斧”。


军事方面,美国大举行动,从欧洲和太平洋围堵俄罗斯。欧洲方向,美国联络盟友,强化其威慑体系,环球时报的报道显示,美国已经准备将B-1B战略轰炸机派驻到俄罗斯的邻国挪威境内,一并部署的还有战略轰炸机的后勤部队,这意味着日后B-1B战略轰炸机可能会在北欧“常态化部署”。美国准备部署B-1B战略轰炸机在北欧,一方面是为了和俄罗斯展开激烈的“北极争夺战”,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在俄罗斯门口建立核威慑,并直接威胁近在咫尺的科拉半岛等俄罗斯要害地区。
另外在黑海区域,北约国家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增加。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近声称,为了“回应俄罗斯在黑海的行动”,北约方面已经在黑海加强海军力量的活动频率。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三艘美国海军战舰进入黑海,并与乌克兰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行动。
在太平洋方向,美军的行动也在增加,新锐的“拉斐尔·佩拉尔塔”号驱逐舰近期已经进驻日本,按照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部的说法,这是“最先进的战舰之一”。俄专家指出,该舰配有多达96单元的导弹垂发装置,可以实施大规模的导弹打击行动。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威胁信号。


政治方面,美国带头打压,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纳瓦利内事件”是美国向俄罗斯打出的第一张牌,虽然俄罗斯果断动手逮捕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但是西方国际以此事为借口,不断对俄罗斯施压。1月23日,包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内的数十个俄罗斯城市爆发了抗议活动,美国驻俄大使馆居然公布了“抗议路线”,并加入了有关“向克里姆林宫进军”的信息。
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挑衅,俄罗斯不得不做出回应,2月5日,俄外交部已经以“参与非法集会”为由,将三名瑞典、波兰和德国驻俄外交机构相关人员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驱逐出境。
俄罗斯驱逐欧盟外交人员,导致瑞典、波兰和德国的报复,上述三国随后也宣布各驱逐一名俄罗斯外交人员。对此,俄罗斯认为毫无道理。但是在纳瓦利内问题上,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是被逼到角落,普京并没有继续退让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只能是强硬到底,这也导致俄欧关系恶化,俄罗斯进一步被孤立。


经济方面,美国磨刀霍霍,准备进行更多制裁封锁。美国对俄制裁的历史由来已久,最近“纳瓦利内事件”的爆发,又让美国有了新的制裁借口,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最近就指责俄罗斯“对纳瓦利内使用了化学武器”,并称将根据调查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处理此事”。“今日俄罗斯”网站认为,这是美国要继续制裁俄罗斯的信号,华盛顿试图让普京“卷铺盖走人”。
为了进一步封堵俄罗斯,美国甚至扬言要制裁俄罗斯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合作的“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美国国会此前已经通过立法,为制裁开了大门。而拜登时代的美国,对于“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更加仇视,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将会把制裁落实到行动上。


综上所述,拜登时代的美俄关系显得更加紧张,这将非常考验普京政府的应对能力。对于普京而言,在“纳瓦利内事件”等问题上继续忍让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只有强硬到底。而在军事博弈方面,俄罗斯同样毫不畏惧。
环球时报援引俄媒消息报道,在美军轰炸机即将飞赴欧洲之际,俄罗斯也已经在北极圈区域部署了大量防空设备,并在北部边境地区的摩尔曼斯克奥列尼亚空军基地集结预警机和战机。在挪威边界附近,俄罗斯部署了米格-31截击机,未来可能还会增派轰炸机,与美军轰炸机构成对峙之势。俄军事学博士米哈伊尔·科罗利科夫甚至认为,必要时候,俄罗斯甚至可以考虑“提前一两步”,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来应对北约的军事行动。
当然,俄罗斯在强硬的同时,也在寻求合作,俄罗斯最近决定和美国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有效期,就是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而对于欧洲,俄罗斯也仍然摆出合作姿态。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此前就曾访问俄罗斯,并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会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也表示,希望恢复和欧盟的关系。
由此可见,面对西方国家的“全面围堵”,俄罗斯没有坐以待毙,但也没有死磕到底。预计在未来,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激烈对抗仍然持续存在,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会寻求改善关系、瓦解矛盾的机会。对于普京而言,如何把握好对抗和合作的分寸,将是一项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