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评论: 093G094核潜艇及南海锦州效应

2016-06-27 11:47:22   

八、093G攻击核潜艇094战略导弹核潜艇及南海锦州效应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 15年04月03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月)27日在北京回应表示,中国在属于自己的南海岛礁和管辖海域开展建设活动合情合理合法,别国无权无端指责。

事实上,经过我们的观察,至2月27日止,在“必要时、绝对控制中国南海”的层面上,中国的“南海种岛”进程成绩非凡.

我们也注意到,春节之前,已有媒体报道称,一组网友拍摄的海南三亚海军基地照片显示,3艘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一齐停泊在三亚海军基地的码头上。报道称,这是中国海军海基战略核力量首次集体亮相。这一亮相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将主要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转移到更便于核潜艇作战的南海地区。

对媒体的上述报道之主要内容,也就是“....这是中国海军海基战略核力量首次集体亮相。这一亮相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将主要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转移到更便于核潜艇作战的南海地区.....”,我们是深表认同。

。。。。。。

●“南海种岛”的“全面意义”即将“显性化”

时隔一月,中国一军码头上又同时停靠了三艘093G攻击核潜艇,这说明了什么?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三艘明显可携带远程反舰导弹、且或全电推(噪声极低)的093G攻击核潜继上月3艘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之后、再次集体亮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南海种岛”的“全面意义”即将“显性化”。

●所谓“南海种岛”的全面意义又是什么?

而所谓“南海种岛”的全面意义又是什么?在2月27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即:

。。。。。。。。。。。。。。。。。。。。。

第一层意义,毫无疑问,这个基本就绪的“立体海底战略战场”,首要一个功能,是战略功能,且核战略功能,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为“春节前集体亮相的中国潜基核战略打击方阵”的“能打且能藏”而专门打造的。

而只有眼中有这个海底战略基地,才能明白“南海种岛”的种岛方式与种岛顺序,才能明白哪些点为什么最先出现?哪些线为什么这样拉直?哪个面是必须围起来?显然,这些问号很大程度又与“海深”有关。

第二层意义,一旦中国在正式层面宣示、或暗示“中国潜基战略核打击力量”已正式入驻“南海海底战略战场”,那么,构成这个立场战场的“点”也好、线也罢、海面或者海底阵列,除了“领海、领空”基线之外,与之毗邻的相关海域也均将全面升格为“中国核心利益”、特别是“中国核心军事利益”而容不得任何军事挑衅、是一“军事红线”,不论是谁!显然,“主张”并“执行”这一“军事红线”的,当然是那些“点”、特别是那些“线”,尤其是线围成的“面”。

第二层意义,不难看出,一旦那些“点、线、面”开始进驻体系化军事力量,一旦全球战略上需要,那么,在“中国大陆”的坚定支撑下,“第二层意义”又将随时“量化”为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形态,此时的“南海防空识别区”,能公开宣布的任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防空识别区”,如果任何人想知道这一任务的全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网上搜索”一下相关词条。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问题是可以预期的

而“不能正式宣布、但必然以各种手段向方方面面明确宣示的任务”恐怕就是:这些“点、线、面”上的“军事资源”将不惜一切手段、以确保“海底战略基地”的绝对安全与中国的最高军事机密。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问题是可以预期的:

第一种预期:在确保“海底战略基地”的绝对安全与最高军事机密的绝对前提下,那些位于“点”的旁边、“线”的附近、特别“面”的里面的“非法点状”目标,就必然会被“军事或非军事挤出”,在这个问题上,最简单的挤出办法就是“立体封锁(包括电磁遮断)、断绝给养”,最积极的办法就是“擦枪走火”!

而随着菲律宾在这个问题上越跳越高(美军P8A从菲律宾出发,并巡逻菲律宾的相关海域),种种迹象显示,第一个挤出目标可能就是“菲律宾目标”。

●如果谁不相信这一点的话,中国随时可以用“歼20正式入役”宣示相应决心与能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战略上需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明显的:

首先,是当着“西方资本急于向中东方向投入有效军事力量的美军”的面,直接打“美菲军事关系”的脸,并迫使“之前深情呼喊日本自卫队巡逻南中国海却不果、目前不得不赤裸上阵”的美军、在“决心与能力、特别是全球战略取向上”均未全面协调好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事实接受“中国单方面、全面调整的中国南海行为准则”,该准则纯属于我们杜撰,且杜撰的主题词必须有两条:

其一,南海是中国的南海!

其二,南海是中国核战略打击基地,任何企图靠近、特别是军事挑衅中国核战略打击力量的势力,均将面临“可测(注:绝不允许)的军事风险、同时又不可测(后果不可测)的战略风险”。

且如果谁不相信这一点的话,中国随时可以用“完全可以立刻摧毁日本、越南之流自信心、并全面颠覆西太平洋空中角色的歼20正式入役”宣示相应决心与能力!

●只要战略需要,要继续与之保持足够的军事接触、从而始终保持一根“擦枪走火”的引线

显然,一旦如此,则这些,对已经有意“从钓鱼岛方向与中国脱离军事接触的日本极右”将有着极现实的警示效应。

对此,我们再次强调,只要战略需要,即便日本极右试图从钓鱼岛方向与中国脱离军事接触,但中国军事力量也可以种种方式、前出硫球、继续死死地抓住日本极右、继续与之保持足够的军事接触、从而始终保持一根“擦枪走火”的引线。

其次,首先一旦成为事实,对“与菲律宾隔南海相望、也就是与美国军事力量隔海相望”的越南而言,警告效应将是异常强烈的,这时候,它要么就将美军引入金兰湾,而这必然导致中国对“越南非法点”的全面挤出,且越南经济势必受到全面打击。要么就是与中国全面恢复关系,从而让“某些越南非法点”在“和平解决模式”下慢慢解决!

最后,如果南海就这样“绝对控制”,那么,随着美军影响力在中国南海的“势微”,西方资本全球安全框架的两个锚(北约组织、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也就在中国南海这个地方,被有效分割开来,这就是”绝对控制南海在全球安全层面的锦州效应”。

 


九、东风31、东风41打航母能力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 12年10月19日

●“东海协作—2012”“真实的演习科目”恐怕就是“战略必要时刻”的“钓鱼执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在东海某海空域组织“东海协作—2012”军地海上联合维权演习的背后,其“真实的演习科目”恐怕就是“战略必要时刻”的“钓鱼执法”。

       而在“中国远洋舰队归来”且“在钓鱼岛海域绕岛转圈”的背后,基于中国的现有军事实力,一种非常合理的推测就是:之前“或伴随”、“或等待”这只水面舰队远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没有一同回航、从而继续巡航在大洋深处。

       显然,如果这种猜测属实,也就等同于为“将来的钓鱼执法”提供“战略掩护”与“军事支撑”。

       而随着14日中国“实践九号”上天及近期北斗星加速组网,这种“战略掩护”与“军事支撑”,除了核威慑层面的掩护与支撑之外,相当程度就是我们之前所预言的那种形式,即:在东风21D能精确打击3000公里距离的、美国相对优势的标志--美国海上军事力量---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背后,正常的思维就是:谁又敢说东风31、甚至东风41就没有打击一万公里之外“美国海上相对优势”的能力?

 


十、东风31、东风41、巨浪2的掏洞捣所能力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 13年12月20日

●两种情况都将令“游离于欧美之间”的“西方资本(欧美资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

       显然,在上述论证中,由于中国已经先手以“一系列111式打击”破除了美国(实际是整个西方)军事技术上绝对优势的神话,最近又以种种方式宣示了涵盖欧洲与美国的东风41、及东风31A、特别是新一代核战略导弹潜艇已经战略值班,从而令“游离于欧美之间”但却“仍然主导着欧美利益决策”的“西方资本(欧美资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

       一旦局势演化到“国际社会不得不提前解决日本问题”的地步、目前仍然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利益、目前“初步开始(注:在西方资本的计划中,在‘复杂转进’最终完成之前,欧美平台的角色是可逆的)”由“欧洲利益(西方资本)”代表的“西方利益”(注:这一初步特征、在乌克兰问题重出江湖过程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将“因为”不再有一个安全可用的“防空洞与避弹所(欧或美战略平台)”可供选择、而不得不直接面对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立刻全面颠覆!继而直接面对“以北约与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为两锚点”的全球安全框架的紧接着彻底颠覆!从而也就直接面对“以西方(美国)全球安全框架”为安全支撑的“全球金融霸权”的立刻颠覆!不论它是否敢于“兑现对日本所谓的核保护”而核打击以中国、俄罗斯为核心的“国际社会”,最终结果的“本质(西方各种霸权均不再)”都会一样!

 


十一、中国常规、非常规军事力量中国常规、非常规军事力量均已经完全做好“必要时践行两种战略准备”的“必要准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 15年01月09日

●中国常规、非常规军事力量均已经完全做好“必要时践行两种战略准备”的“必要准备”

       如果结合中段反导、反卫星武器已经实战部署、北斗系统导航系统已经局部堪用、航母已经形成初步战斗力(最新消息是,批量战斗涂装的歼15已经上舰)、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已经战略值班、东风31A、东风41洲际核导弹频繁亮相、东风21D紧盯西方航母,特别是至少5架、其中包括一架开始公开地最后测试武器系统的歼20原形机随时可以交付部队执行东海、南海的“颠覆性常规威慑”等一系列装备技术的体系支撑,则在“首先”的基础上,“方方面面”其次可以从中提取的“应景战略信号”就是:中国常规、非常规军事力量均已经完全做好“必要时践行两种战略准备”的“必要准备”。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必要准备”一定是包括“能力、特别是必要时(注:当中国最最核心的核心利益、比如中国国家安全受到损害、或极可能受到损害时)敢于果断使用能力的决心”这两个层面的。

 


十二、足以掌握近海制空权的歼10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四 07年01月18日

 ●中国将歼-10的“每一颗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

        众所周知,自中国歼-10抢在06年最后的那一刹那间“高调列装”之后,在中国官方自那之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媒体、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将与歼-10相关的每一个层面(包括研制人员、试飞人员、发动机、制式武器等等)、可以说将歼-10上的“每一个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美国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形成战斗力的歼-10、对美国空军的巨大威慑。

         值得注意的就是,就在F-22被歼-10从美国本士“调到”冲绳的之前,正是“这份”美国《航空周刊》,在1月7日,也就是在美国军方“1月9日”正式宣布“将在日本布署12架F-22”之前,提前两天、但绝对算得上是“敏锐”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称:通过半年前F-22A在阿拉斯加参加的“北方利刃”演习可以看出,F-22A战斗机的实战性能“远强于”美空军所有现役战斗机。

         东方军事评论员注意到,尽管文章“极力渲染”的“北方利刃”演习其“主要角色”都是“美国人”,比如说F-22、F-15、F-16和F/A-18,但是,文章明确地描绘说:除了F-22之外,F-15、F-16和F/A-18“代表”的可都是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并模拟使用了中国产的“PL-12”等导弹。

         对于“北方利刃”演习,美国《航空周刊》的结论是:在两个半小时的空战中,8架F-22A组成的编队迎战由16架F-15、F-16和F/A-18组成的敌方编队(模拟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取得了“完胜”。

 ●《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为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的“序言”

         非常清楚,按美国人的划代标准,中国军方突然推出、旨在威慑美国、日本、台湾的歼-10,与美国主力军机的F-15、F-16和F/A-18、及其所模仿的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同属三代机,而“PL-12”又代表了中国空军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空军通过《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为F-22第一次远离本土“以壮声色”的意图非常明显。

         显然,文章特意点到了中国先进的“PL-12”(其外销型为SD-10),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完全是冲着中国军方“刚刚解密”的歼10而来。

         众所周知,根据早前的公开报道,中国的歼-10战斗机一旦成军,就将装备“PL-12”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此外,PL-12空空导弹还可装备中国改进的Su-27SKK飞机和特许生产的歼-11飞机。

         不难看出,就“结果”而言,《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在“提前”为美国空军两日后“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序言”。

 


十三、风云二号D的“军事意义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三 07年01月17日

●风云二号D的“军事意义”

       其次,不久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公布了一则消息,称成功获取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的第一套图像,标志着该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对接成功,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对此消息的“军事意义”,在军事部分,我们当时也曾经详细讨论过。

        我们知道,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于2006年12月8日成功发射的、十三日成功定位于东经八十六点五度的赤道上空,其观测范围涵盖了整个亚洲大陆、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可对覆盖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必须强调的是,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与目前正处于业务运行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共同实现在轨备份,形成双星组网观测能力。从“业务气象卫星”的层面而言,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二个形成双星观测的国家。

 


十四、111式打击之反卫星试验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四 07年01月18日

 【华盛顿消息】美国《航空周刊》的17日报道:根据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毁了中国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并推测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航空周刊》杂志还说,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这次试验在距离地面800公里的高空进行。

          《航空周刊》称,如果这次试验能够得到证实,那将意味着中国军事能力在太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

        前面说了,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因此,它率先披露的这则消息,自然会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如果最后证实是“谣言”,其用心也是极其险恶的)。

        从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与风云一号“轨道参数”相关的“最后信息”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1日21:44至12日13:03,老化的风云1C的轨道从845*864公里“迅速变轨”到869*876公里;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显然,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在参数上没有做手脚的话,如果《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属实的话,那么,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首先,我们行来了解一下作为“目标标的”的风云1C。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我们知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环球备忘录》的数据显示,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但这两颗卫星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分别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则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并超期服役,直到2005年、接替它的风云一号D卫星升空后,C星工作依然正常,这颗星曾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是中国第一颗为世界所接纳的业务应用卫星。

        “接班的”风云一号D卫星,则是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风云一号C卫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与我们此次讨论有关的是C星的轨道。风云一号C星是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采用的“极地圆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每12小时巡视地球一周,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其设计工作轨道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

        不难看出,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其轨道高度大大高于美国间谍卫星的太空“密集区”--300多公里;

        显然,如果中国的反卫星导弹果真如《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从而以“动能攻击”方式“直接撞毁”的话,那么,这说明,中国军方一旦需要,可以“更加容易地撞下”比风云一号低得多的美国间谍卫星。

       ●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第二,其飞行速度也大大高于大多数美国间谍卫星,甚至也远高于一般的洲际导弹在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太空速度”。

        显然,如果中国果真进行了此次试验,那么,由于地面发射的导弹不可能从后面追上风云一号,最大的可能是:提前测定C星的飞行轨道,进行中途截击;

        由于是“动能攻击”、也就是“直接撞击”,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这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然而,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又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对“中途变轨”的导弹仍然处于“束手无策”的阶段。

       ●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也有理由“猜测”

        显然,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的、有关风云一号C星“突然变轨”的信息完全真实;如果美国《航空周刊》所说的“动能攻击”完全属实,当然了;特别是,如果中国在这一极其敏感的时间里,的确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消息完全属实,那么,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中国“传说中”的中国反卫星系统“非常成功”的同时,还有理由“猜测”:中国成功展示了一种比仍处于试验阶段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还要先进”的“导弹拦截能力”:显然,它既然可以“撞”下在800多公里太空高速飞行的、中途进行了变轨的卫星,自然“极有可能”撞下“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在低太空飞行的洲际导弹、不论目标标的有无变轨能力。

       ●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

        今天,我们只是从一则仍未经中美官方证实的消息,从“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可能性”探讨(国家战略层次的意义,请大家注意参考时事评论员的讨论纪要)。显然,在结束今天“军事部分”的同时,东方军事评论员与时事评论员一样,针对这则一经证实必然极大打击美国、印度、日本军方“自信心”的消息,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并将继续进行“跟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五 07年01月19日

       中国导弹击毁老化卫星美不满,澳、日、加表示担心

       ●我们昨天留的一个问题、仅仅十几个小时,就已经拿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再注意这一段文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随后在记者会上说:“(其他国家)没有必要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刘建超说:“我们至今没有接到证实此事的消息。”

        显然,与上面那个中国军人的“不经意”不同,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的回答属于那种典型“既不证实,又不否认”的外交辞令。

        在我们看来,整个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到此为止,我们昨天留的一个问题、既:我们对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的“热切期盼”,从北京表现出的“既不证实,又不否认”从而“非常明确的”态度之中,从华盛顿表现出的“非常愤怒”、却也“非常理智”的强烈反应之中,仅仅十几个小时,就已经拿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那就是:不仅有这档子事儿!就是“具体细节”也没有大的出入。

        由此可见,在率先披露“反卫星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对美国《航空周刊》的两个“成见”,既:这份民间“专业杂志”既拥有“美国空军”的“军事背景”,也具有“提前透露”美国政府政策取向的“卓越政治嗅觉”,这一点再次得到了验证。

       ●这次试验的另一“重大看点”

        在解决了“中国反卫星试验”“真与假”的问题之后,国际社会、特别是各个大国将如何看待这次试验也就成了另一个“重大看点”。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一点,我们不妨对昨天的相关观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针对“中国反卫星试验”,在昨天的军事部分,我们已经从技术层面对其重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就如我们昨天所指出的那样,如果美国《航空周刊》描绘的“各种细节”属实的话,那么,通过“这次反卫星试验”,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第一,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展示了一种“类似”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原理、在太空拦截弹道导弹的拦截技术;

        第二,由于拦截的“目标标的”-风云一号C星在被撞毁之前,进行了突然变轨,这就是说,中国试验的反卫星武器可能具有这样一种“拦截”能力,既:可以拦截企图通过变轨“规避拦截”的卫星。

        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中国在这次试验中展示的拦截技术、实际上大大超越了“美俄”两国在1980年代曾经进行过的“类似拦截”。

        由于获得了大量的“各种信息”,因此,在上面两个结论上,我们想再补充两条,那就是:

       ●中国“一套”这样的反卫星武器、就可以在太空中连续干掉“数枚”敌方卫星

        第三,根据美国方面的报道,中国在试验中演示的反卫星模式,似乎是由陆基中程导弹充当“运载工具”将数枚“撞击卫星的小导弹”携带到太空,在太空中瞄准卫星、再发射“小导弹”将其摧毁的。

        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如果这种描绘属实的话,那么,我们不难明白,中国“一套”这样的反卫星武器、就可以在太空中连续干掉“数枚”敌方卫星。显然,“这种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毫无疑问,这对世界上拥有最大军事卫星群、也是世界上最为依赖太空军事卫星的“美军作战模式”而言,无异于一种恶梦。

       ●美国军事盟友在华盛顿的“统一调度”下、共同指责中国的“背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在日、澳、加这些美国军事盟友在华盛顿的“统一调度”下、共同指责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并要求中国说明“太空武器”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决策层的“另一层突破”,那就是: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的北京,出于“谋万世”的战略需要,并没被自己创立的“和谐世界”理论所约束,而是以一种“打破旧规则、创立新规则”的灵活手法、战略决心,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伊朗、朝鲜、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展示了中国不仅有“从理论上”贡献“和谐世界”的能力,更有“在力量上”建设、维护一个“和谐世界”的决心与能力。

       ●“拆掉”这副工具、破除美国太空军事霸权的形象,就是维护中东和平、东亚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急务”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是与太空非军事化“有抵触”的地方,但是,我们也认为,如果这种“太空非军事化”的良好愿望,在真实的世界中、却有碍于世界实现“实实在在的太空非军事化”的和平目标,从而“实际上”不过是早在80年代就曾经“公开展示”过反卫星武器的美国,借以维持、甚至强化其太空军事优势,并以此来威慑他国之工具的话,那么,“拆掉”这副工具、“破除”美国太空军事霸权的形象,从而“彻底抽掉”美国借以威慑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朝鲜“作战模式”(空中打击)中最重要的“太空支点”,就是“国际社会”维护中东和平、东亚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急务”。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一 07年01月22日

美国华盛顿“国防新闻”周刊驻台北办公室主任颜文德:中国“天军”使出了“撒手锏”

日专家:中国拥反卫星技术美日TMD废武功

         【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消息之前,我们想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在之前的《东方时事解读》中,在对与美国空军关系“极其密切”之美国《航空周刊》率先披露的“中国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进行连续跟踪过程中,我们曾经多次说过,期盼得到“官方层次”的证实。

         显然,从美国官方的强烈不满中,特别是在华盛顿的“统一调度”下,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一致要求中国做出解释的现象中,我们曾经下过结论,那就是,中国11日的确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

        ●请大家认真体味这一点,既:北京“是否”认账,“何时”认账、以“什么形式”认账,这一点“非常微妙”

         第二,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是,在北京方面没有“正式证实”、或“正式否认”之前,中国“11日进行了反卫星试验”的说法、那都只是美国人的“一家之言”,没有人认账。在我们看来,北京“是否”认账,“何时”认账、以“什么形式”认账,这一点“非常微妙”。

        ●在我们的评估中,一种“别开生面的”认账方式可供北京选择

        值得强调的是,在我们的评估中,一种“别开生面的”认账方式供北京选择:就是再进行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一次“有别于此次试验”的方式、一次更能证明“某些人”非常依赖的太空系统;或者“一群人”合伙着“起劲打造”,旨在拿来吓唬人、或者拿来为自己那些“不明就里”的小伙伴壮胆、或者干脆“拿着一堆仍在试验就已经成了破烂货”的东西(导弹防御系统)做筹码,是多么地“搞笑”之方式。

        ●中国的反卫星武器

        除了中国已经展示的反卫星导弹武器之外,我们知道,中国的军工专家曾经自信地表示:“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针对侦察、干扰、打信息链、轰炸等防御体系”;也曾经证实“我们完全具有二次打击能力,如果外国用激光摧毁我国的卫星等武器系统时,我们同样可以摧毁他们的卫星等。”

        ●美国人的两个笑话

        另外,就中国的核战略打击能力而言,随着中国潜射洲际导弹成功试射,更加上朱成虎将军挑明了中国具有“在承受西安以东的中国城市悉数被毁的同时,也要美国的几百座城市陪葬”的核战略打击能力之后,“高效的”美国情报部门“数十年不变”、一直在向日本、台独信誓旦旦地“中国只有二十枚可打到美国的洲际核导弹”的“情报”、以及“美国不受中国核威慑、因此美国有能力保护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日本、台独”之生猛形象,也就成了“伊拉克有大杀伤性武器”一样的“笑话”。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继上述“笑话”之后,随着美国高度依赖太空卫星系统、用以有效解除“中俄”核威慑的“导弹防御系统”,其“有效性”又被中国反卫星武器突然打成了一个“笑话”,因此,华盛顿在东亚、中东、欧洲“绝对有能力”充当“日本、台独、以色列、波兰等势力保护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就此滑落。

       ●刘建超的忠告、即“日本走和平的道路符合自身的最根本利益”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显然,在“中俄”的核打击力量都有毁灭美国的能力下,在“中俄”都公示了自己“有”将美国拉着日本、波兰等国、重金打造“导弹防御系统”彻底打烂的能力下,如果那些指望在“中俄美”的恶斗中、凭借美国的核保护、准备伸手捞取好处的国家、或者势力,恐怕得小心了:不要好处没捞着,自家的坛坛罐罐却被打得稀烂。

       非常清楚,如果“中俄美”出于自己的战略发展空间,真要动起手来,碍于“核毁灭”的现实,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拿“对方的战略支点”出气了。美国人的战略支点首先就包括有日本、以色列。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台海问题而言,日前,刘建超的忠告、即“日本走和平的道路符合自身的最根本利益”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一旦台海有变,一旦中美双方的军事卫星都被对方拿掉.......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一旦台海有变,一旦中美双方的军事卫星都被对方拿掉,那么,在“更加靠近”中国的东亚上空,由于美国航母在中国远程常规打击力量的威胁下,根本就无法靠近支援。

       因此,相对机载相控阵雷达而言“有不错的”隐身能力,但相对中国地面大功率相控阵、大功率长波雷达则隐身能力“大打折扣”的F-22;在无法得到太空卫星的情报支持、得不到预警机情报支持的情况下,在F-22必须被迫打开自己的机载雷达才能作战的情况下;“美日”的F15、F16机群,在其机场都处于中国远程火力打击之下的情况下,在面对庞大的、由地面雷达指示目标,携带有“pl-12”中程空空导弹,机动性非常好、战斗半径够远,且都具有超视距对空、对海攻击能力的歼10、歼11;高空高速性能不错的歼8D、F等战机组成的战机群时,究竟有多大的胜算?

       特别是,在战术上,中国大可将大量技术非常成熟的无人侦察机靠前配置,也就是将“空中侦察平台”在自己机群之前“前伸”,通过光、磁侦察手段综合搜索,与空基预警、地基雷达系统配合搜索、定位,向歼10,歼11、歼8指示目标,这样,在东海、台海上空,完全可以以地理优势极大地压缩F-22的隐身优势、并放大其数量不足的劣势。

       显然,在中国“打信息链”的能力下,在中国庞大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面前,在得不到地面、海面力量的支持下,一旦再失去优势太空军事侦察卫星的有效支持,客观上讲,数量上不占优、远离美国本土、极其依赖太空信息的美国空、海军,如果在中国身边打仗,我们并不看好其胜面。

       ●中国是否会容忍“可能有几枚瞄准北京之核导弹”的日本、向美国提供进攻基地?

       同时,近两年来,由于北京已经通过一连串手段、“择机”、“分批”地证实了“没有人”能在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中全身而退,更“没有人”有战胜中国的绝对把握,因此,我们也不看好所谓的“美日”联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综合力量相对最弱、一直在想办法从“中美夹墙”中逃脱出去的日本人,在“多疑的”美国人眼里,不仅不一定敢、也不一定愿介入实质性台湾,因为它还得掂量掂量已经有撞击卫星能力、也就是有了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中国军方,是否会容忍“可能有几枚瞄准北京之核导弹”的日本、向美国提供进攻基地?

       ●一旦中国不能容忍,那么,........

       显然,一旦中国不能容忍,那么,在中国对向美军提供军事进攻基地的日本进行打击,美国又准备如何?如何有效地保护日本?还靠导弹防御系统吗?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个“笑话”;如果不是,又准备如何进行有效还击?准备付出几百座城市的代价,打击中国本土吗?别逗了!

        在这里,我们想提请大家根据近三期来我们对反卫星试验的“详细追踪”,特别是根据东方时事评论员、军事评论员将该事件与“两核问题”、中东和平进程问题、台海问题进行大量“关联解读”的“用心”中,去认真体会这一点。

         ●直到今天为止,北京“仍然还没有”公开证实、或者否认“反卫星试验”的“传说”

         第三,针对本期《东方时事解读》“焦点点评”的内容,我们想再次重复强调一点,那就是:直到今天为止,在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下(或者是要求中国解释,比如美日,或者是保持沉默比如欧盟,或者干脆质疑、比如俄罗斯),我们注意到,北京方面“仍然还没有”公开证实、或者否认这种意在扒掉华盛顿太空霸权、废掉包括F-22在内的美国先进武器“基本作战模式”的“反卫星试验”。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二 07年01月23日

【时事点评】在这里,我们仍然想“强调”的是,北京“是否”认账,“何时”认账、以“什么形式”认账,这一点“非常微妙”。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今天的这份“答记者问”,在了却我们多日来的两点心愿,即:中国官方“正式确认”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北京的“认账方式”。

       ●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我们认为,刘建超主持的这场“答记者问”,显然有这么几个重点:

        第一,是“正式证实”反卫星试验的“传说”;但是,我们想指出的是:通过刘建超的“证词”,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问:据报道,中方已向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通报了确认进行外空试验的情况,你能否证实?中方为何事先没有发出通知?试验后为何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才对各国关切作出反应?

        答:中方已就日前在外空进行的一次试验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方面进行了通报。我愿在此强调指出,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外空军备竞赛。

       ●刘建超似乎“不愿意”明确具体的“通报时间”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提问者”的问题焦点在于两点:中方是否“事先”进行了通报?中方为何“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才对各国关切作出反应?”

        首先,我们注意到,面对这个提问,刘建超似乎“不愿意”明确具体的“通报时间”,而只是用了“日前”这个模糊词。

        非常明显,刘建超在面对“这个焦点”时,显然不愿意多说一句话,而是刻意采用了一种“能回避就回避”的态度、能糊弄就糊弄的“答非所问”回答方式。

       ●“通报时间”是如此地重要,“某些记者”本身就有“高人”指点

        然而,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通报时间”是如此地重要,而“某些记者”本身就有“高人”指点,因此,在我们看来,刘建超先生在接下来的问题中再次遭遇同样的问题,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请大家再注意这一段文字,这是第二个类似的问题,原文是:

        问:中国已向哪些国家作了通报?在试验之前还是之后作的通报?中国有没有计划参加周四在巴黎举行的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将援助多少钱?

       答:在这次试验后,中国向包括美国、日本还有其它一些国家进行了通报,这再次说明中方在这个问题上是持负责任态度的。

       ●在风云一号C星被撞毁之前,“被通报者”并不十分确定中国的这枚导弹要做什么

       显然,刘建超在“第二次”面对“通报时间”的问题时,明确说明了是在“试验之后”。这就是说,在风云一号C星被撞毁之前,“被通报者”并不十分确定中国的这枚导弹要做什么,换句话说,即便知道,也“纯属猜测”。

       ●我们敢十分地肯定,在1月11日进行试验的那天,中国军方显然玩了美国人一手

       对此,东方军事评论员就认为,按刘建超的解释,我们敢十分地肯定,在1月11日进行试验的那天,中国军方显然玩了美国人一手;在1月18日各大国“各自做出反应”的那天,“质疑”“中国是否有此能力”的俄罗斯国防部长显然在“装傻”。

       从美国最早爆出消息的“具体内容”来看,特别是,从中国官方对美方爆出的消息“未作大的更正”之事实来看,美国《航空周刊》所描述、并由美国官方随后证实的、“中国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导弹充当载体、其携带反卫星武器,在800公里的太空、撞毁风云一号C星”的各个环节,都大体无误。

       ●核大国彼此之间的“惯例”

       然而,我们想强调的是,在和平时期,根据核大国彼此之间的“惯例”,象中国这样的核大国,要发射一枚“试验目的”的中程战略导弹,必须提前通报其他核大国,特别是拥有全球预警系统的“美俄”,以免出现不必要、却很可能是极其危险的误判。

       当然了,在我们的评估中,我们觉得,中国军方在做出“发射”通报时,一种“可能”就是,在投送给“某些人”的“通知书”上,只须按惯例“注明”在哪一段太空区域做“导弹高弹道试验”即可、根本无需扯上“卫星”两字。

       ●北京只有经过“类似的处理”,才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显然,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北京只有经过“类似的处理”,才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中国需要在(战略导弹)发射之前提前通报“美俄英法”;中国又是在“(反卫星)试验之后”再“如实通报”有关方面的;

       当然了,对于“并不强烈反对”中国进行此次试验的国家,中国是否提前进行了“如实通报”,从俄、法、英、德的“几乎没有过激反应(抗议、谴责、不满的外交用词通通没有)”的事实来看,我们的判断就是: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其“原理”就在于,在伊核问题上、“中、俄、法、德、英”五国的“共同战略利益”远大于彼此间的战略分岐。

       ●在刘建超“撇开”记者提问“答非所问”的背后

       第二,我们也注意到,刘建超还“撇开”了记者“试验后为何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才对各国关切作出反应?”的问题,而是“答非所问”地“直接端出”早就准备好的“正式声明”,即:“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外空军备竞赛。”

       在这里,我们想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对这样的一项战略武器试验,从刘建超的“强调”中,我们看不到“中国不会在太空中使用、不会首先使用、或者威胁使用反卫星武器”的字眼。

       ●“试验之后”才“如实通报”的意义在于宣示这样的决心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北京之所以在这种细节上要玩华盛顿一手,刘建超之所以“以如此方式”强调“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就是想“彰显”这么几点,那就是:

       第一,任何人“不要低估”了中国“攻其不备,突然出手的战略决心”,特别是在中国核心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试验之后”才“如实通报”的意义在于宣示这样的决心与能力:中国突然进行此次试验的真实目的是一点儿也“不复杂”,非常简单,就是准备突然使用的。显然,如果需要,中国还会“试验后再通报”,特别是有朝一日,如果中国的卫星因不明原因“失控”,那么,甚至可能“试验后”不通报,如果“这种试验”是一次“实用性质”的“试验”的话。

       ●反卫星试验“本身”,刘建超的事后声明,似乎都在“重复强调”:任何人“不要高估”了中国对所谓“国际舆论”的尊敬

       第二,尽管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尽管中国非常尊敬“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舆论”,但是,反卫星试验“本身”,刘建超的事后声明,似乎都在“重复强调”这一点,那就是:任何人“不要高估”了中国对所谓“国际舆论”的尊敬,特别是在中国核心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这种“国际舆论”本质上不过是“某些人”气急败坏后的“组织”的“一场大嚎叫”时,更是如此。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的北京,通过“反卫星试验”证明了中国政府出于“谋万世”的战略需要,决不会迂腐地被自己所创立的“和谐世界”理论所约束,

       因为“国际社会”、特别是正受美国军事威胁的伊朗、朝鲜、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种信心,最需要的是象中国这样的“非美势力”展示出一种“没有人”能统治这个世界的能力与决心,去建设、维护一个“和谐世界”的能力与决心。

       ●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改写某些“游戏规则”

       第三,任何人,特别是华盛顿,“不要忘记了”中国是个广泛参与世界政治政治大国,也是个广泛影响世界经济的经济大国,但也是个拥有庞大核战略打击力量、高端太空军事打击力量的军事强国,因此,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改写某些“游戏规则”,如果这种游戏规则是华盛顿一手制造、并“自以为得意”之“潜规则”的话;特别是华盛顿也指望通过这种潜规则约束,限制中国、及其它“非美大国”的能力、并“借之”以威胁中国、及其它国家的核心利益的话。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是与中国一惯坚持的太空非军事化“有抵触”的地方,但是,我们也认为,北京的行动表明,如果这种“太空非军事化”的良好愿望,在真实的世界中、却有碍于世界实现“实实在在的太空非军事化”的和平目标,从而“实际上”不过是早在80年代就曾经“公开展示”过反卫星武器的美国,借以维持、甚至强化其太空军事优势,并以此来威慑他国之工具的话,那么,“拆掉”这副工具、“破除”美国太空军事霸权的形象,从而“彻底抽掉”美国借以威慑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朝鲜“作战模式”(空中打击)中最重要的“太空支点”,就是“国际社会”维护中东和平、东亚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急务”。

       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特别是以这种方式“认账”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就目前的局势而言,中国知道“需要和平的世界”此时“最需要什么”,中国所做的,不过是“恰到好处地”、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这种“急切的需要”。

       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对于致力于和平解决伊朗问题的“欧、俄、阿拉伯联盟”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的道理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