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土豪师打疯了!中俄演习一次齐射320发制导火箭弹力压群雄
2018-09-17 09:11:38
中俄大演习 中国的11式火箭炮打疯了一气320发
俄罗斯东部的楚戈尔地区举行中俄蒙三国大演习已经落下帷幕,这场被称为冷战结束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演习震惊了全世界。
据俄新社9月6日报道,外国派驻莫斯科的武官都受到了邀请。“57个国家以及北约军事联络代表团和欧盟驻俄代表处的91名观察员确认出席。”
俄罗斯再现了苏联时期的铺天盖地的坦克装甲钢铁洪流和摧枯拉朽的大兵团作战,这不禁使人们想起了苏联时期最大的“第聂伯河”大演习,时隔半个世纪再次看到这种排山倒海的力量,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第聂伯河大演习时本次观演的北约和西方国家观察员大部分当年还都是孩子,如今能一睹当年风采,也不虚此行。
即便在冷战时期西方也没有进行过规模如此宏大的演习,俄罗斯邀请西方观察员观演的目的很明确,在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冲突日益加剧,东乌克兰局势动荡、叙利亚面临最后决战的敏感时期,这样的演习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你可以不来看,看完了绝对震撼,效果也就有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花钱的不是。
这次演习,中国派出了精锐部队参演,为本次演习添加了当代最先进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作战的元素,使演习更加具有现代化战争的实战意义。

本次军演,中俄两军战略指挥机构共同组建导演部,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俄联邦武装力量东部军区派出。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武器装备900多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主要演练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等科目。
这次大演习有很多看点,俄罗斯军队再现了当年苏军的几个战术原则,比如苏军独有的“宽正面、大纵深、高强度”的滚雷式进攻,战役的正面一般宽达上百公里,攻击纵深昼夜间可达上百公里。这样规模宏大的进攻往往使敌人很难判断主攻方向,顾此失彼、头尾难顾。
西方军队经过测算,面对这样汹涌澎湃的滚雷式进攻很难招架。

我军参演部队承接的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的科目就是在演习中扮演反“反突击”角色,其艰巨程度和难度不亚于主攻。
一般情况下,对手面对这种“宽正面、大纵深、高强度”的滚雷式进攻,会派出精锐部队找出俄军的薄弱部分进行反突击作战,以便迅速减缓俄军的进攻势头,截断主攻部队主力的供给线。


这就有点像象棋里的“当头炮”和对手的“把马跳”这样的固定式棋局(战局)了,中国军队承接的任务就是要对付“把马跳”这一步,对对手的反突击进行反反突击。这就是新闻里介绍的我军任务的“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全部意义所在(看热闹你也要会看吧?)
所谓机动防御就是迅速判断敌人的反突击方向进行高速机动作战,然后构建防御体系拦阻敌人反突击的猛烈进攻。接着就要组织猛烈、绵密的火力对敌人的反突击部队进行打击。进行以攻对攻的战术,攻击敌人的反突击力量,瓦解敌人的反攻。
二战期间,苏军的朱可夫元帅这招最拿手,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反反突击的部队一般都要用上最精锐的近卫军兵团,可见反反突击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具体战例很多不再详解)。
本次2018东方大演习,俄军将如此重要的角色赋予中国军队,是中国军队的荣耀和光荣,我们承担的可不是简单的配角。
参加“ 东方-2018 ”战略演习的我军陆军主要是来自北部战区的78集团军,其中68旅派去的是第1合成营(99坦克、86步战),这些部队原来都属于赫赫有名的“土豪师”,历史上就是战绩彪炳的王牌军,装备也是全军最现代化的,土豪之称虽然有点调侃但是也是一种赞誉。
笔者介绍了本次大演习的作战基本想定,演习的具体细节还是要保密的,其中解放军68旅第1合成营(99坦克、86步战)打的如何摧枯拉朽,如何发挥信息化优势目前还都在保密阶段,不宜多说。
说一下我军三大任务科目中的火力打击如何精彩纷呈。
我军派出一个11式122毫米箱式自行火箭炮连参加2018东方军演, 8门火箭炮全部满管齐射, 一口气发射了320发火箭弹,新装备列装以来,打出如此猛烈的火力还是头一次。
不知团购价一发国产122毫米火箭弹多少钱? 一发就算一万元, 这一口气就干出320万, 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2011年联合国军贸文件上显示,中国当年出口的107毫米12管火箭炮的售价是3.6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万元,仅相当于一辆家用小汽车的价钱,该炮所配备的火箭弹价格更是低廉的超乎想象,只有950美元一发,折合人民币6180元。而一枚中国产122毫米40公里火箭弹的售价则高达4700美元,折合人民币3万元一发。
我陆军合成旅炮兵营火箭炮连是9门制火箭炮连,全连一次齐射,可打出360枚122毫米火箭弹覆盖目标,非常厉害。不解的是,这次演习出现在演习场上的居然是8门炮建制,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留了一手。
除此之外,中国陆军也露了一手,本次执行火力打击的是新型的11式122毫米箱式自行火箭炮。炮弹是最新型的122毫米制导火箭弹,射程和精度相比老型号有了大幅度增加。
2016年珠海航展上有这型火箭弹的实物展出。
2016年有一篇文章已经说了这种射程翻倍的新型122毫米远程火箭弹,《解放军报》报道
《我军装备新型122毫米远程火箭弹让老火箭炮射程翻倍》
2016年12月14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登报道《一种弹药逼出三种新本领》,文章中提到陆军某炮兵团使用某新型增程炮弹进行实弹射击,射程增加一倍的新型弹药逼迫部队在火力打击、战场侦察和通信保障三种能力方面做了明显提升。’
这种采用自控发动机进行修正的新型火箭弹, 射程40公里,最小射程15公里,圆概率误差小于40米。

这种新型火箭弹射程翻倍不奇怪。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1、发射药比冲大幅度提高。
2、弹的空气动力学优化。据说新火箭弹进过风洞。
3、廉价高性能钢材的提升。我国钢材在最近10年内,基本上提高了一倍的综合性能。
4、发动机技术提高,新型火箭弹中部有几十枚固体小火箭,起到了增程和制导的双重效果,新发动机效率要比老的效率高的多。
5、部分弹体减重后增加发射药。比如钢材性能提升造成的减重。
我军的重型合成旅装备一个122自行榴弹炮营和一个自行122火箭炮营。自行榴弹炮直接支援旅属机械化合成营,火箭炮负责反炮兵和担任火力准备和打击的主力。
另外,11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模块化装填能力可以让火箭炮拥有更强的火力持续性
目前我军的重型合成旅火力强度还在发展,即将装备的模块化122毫米和220毫米火箭炮,火力衔接更加紧密,更加强大。

这一款出口型SR5火箭炮就是模块化装备122毫米和220毫米火箭炮,俄罗斯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装备。
俄罗斯东部的楚戈尔地区举行中俄蒙三国大演习已经落下帷幕,这场被称为冷战结束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演习震惊了全世界。
据俄新社9月6日报道,外国派驻莫斯科的武官都受到了邀请。“57个国家以及北约军事联络代表团和欧盟驻俄代表处的91名观察员确认出席。”
俄罗斯再现了苏联时期的铺天盖地的坦克装甲钢铁洪流和摧枯拉朽的大兵团作战,这不禁使人们想起了苏联时期最大的“第聂伯河”大演习,时隔半个世纪再次看到这种排山倒海的力量,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第聂伯河大演习时本次观演的北约和西方国家观察员大部分当年还都是孩子,如今能一睹当年风采,也不虚此行。
即便在冷战时期西方也没有进行过规模如此宏大的演习,俄罗斯邀请西方观察员观演的目的很明确,在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冲突日益加剧,东乌克兰局势动荡、叙利亚面临最后决战的敏感时期,这样的演习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你可以不来看,看完了绝对震撼,效果也就有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花钱的不是。
这次演习,中国派出了精锐部队参演,为本次演习添加了当代最先进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作战的元素,使演习更加具有现代化战争的实战意义。
本次军演,中俄两军战略指挥机构共同组建导演部,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俄联邦武装力量东部军区派出。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武器装备900多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主要演练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等科目。
这次大演习有很多看点,俄罗斯军队再现了当年苏军的几个战术原则,比如苏军独有的“宽正面、大纵深、高强度”的滚雷式进攻,战役的正面一般宽达上百公里,攻击纵深昼夜间可达上百公里。这样规模宏大的进攻往往使敌人很难判断主攻方向,顾此失彼、头尾难顾。
西方军队经过测算,面对这样汹涌澎湃的滚雷式进攻很难招架。
我军参演部队承接的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的科目就是在演习中扮演反“反突击”角色,其艰巨程度和难度不亚于主攻。
一般情况下,对手面对这种“宽正面、大纵深、高强度”的滚雷式进攻,会派出精锐部队找出俄军的薄弱部分进行反突击作战,以便迅速减缓俄军的进攻势头,截断主攻部队主力的供给线。
这就有点像象棋里的“当头炮”和对手的“把马跳”这样的固定式棋局(战局)了,中国军队承接的任务就是要对付“把马跳”这一步,对对手的反突击进行反反突击。这就是新闻里介绍的我军任务的“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全部意义所在(看热闹你也要会看吧?)
所谓机动防御就是迅速判断敌人的反突击方向进行高速机动作战,然后构建防御体系拦阻敌人反突击的猛烈进攻。接着就要组织猛烈、绵密的火力对敌人的反突击部队进行打击。进行以攻对攻的战术,攻击敌人的反突击力量,瓦解敌人的反攻。
二战期间,苏军的朱可夫元帅这招最拿手,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反反突击的部队一般都要用上最精锐的近卫军兵团,可见反反突击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具体战例很多不再详解)。
本次2018东方大演习,俄军将如此重要的角色赋予中国军队,是中国军队的荣耀和光荣,我们承担的可不是简单的配角。
参加“ 东方-2018 ”战略演习的我军陆军主要是来自北部战区的78集团军,其中68旅派去的是第1合成营(99坦克、86步战),这些部队原来都属于赫赫有名的“土豪师”,历史上就是战绩彪炳的王牌军,装备也是全军最现代化的,土豪之称虽然有点调侃但是也是一种赞誉。
笔者介绍了本次大演习的作战基本想定,演习的具体细节还是要保密的,其中解放军68旅第1合成营(99坦克、86步战)打的如何摧枯拉朽,如何发挥信息化优势目前还都在保密阶段,不宜多说。
说一下我军三大任务科目中的火力打击如何精彩纷呈。
我军派出一个11式122毫米箱式自行火箭炮连参加2018东方军演, 8门火箭炮全部满管齐射, 一口气发射了320发火箭弹,新装备列装以来,打出如此猛烈的火力还是头一次。
不知团购价一发国产122毫米火箭弹多少钱? 一发就算一万元, 这一口气就干出320万, 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2011年联合国军贸文件上显示,中国当年出口的107毫米12管火箭炮的售价是3.6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万元,仅相当于一辆家用小汽车的价钱,该炮所配备的火箭弹价格更是低廉的超乎想象,只有950美元一发,折合人民币6180元。而一枚中国产122毫米40公里火箭弹的售价则高达4700美元,折合人民币3万元一发。
我陆军合成旅炮兵营火箭炮连是9门制火箭炮连,全连一次齐射,可打出360枚122毫米火箭弹覆盖目标,非常厉害。不解的是,这次演习出现在演习场上的居然是8门炮建制,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留了一手。
除此之外,中国陆军也露了一手,本次执行火力打击的是新型的11式122毫米箱式自行火箭炮。炮弹是最新型的122毫米制导火箭弹,射程和精度相比老型号有了大幅度增加。
2016年珠海航展上有这型火箭弹的实物展出。
2016年有一篇文章已经说了这种射程翻倍的新型122毫米远程火箭弹,《解放军报》报道
《我军装备新型122毫米远程火箭弹让老火箭炮射程翻倍》
2016年12月14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登报道《一种弹药逼出三种新本领》,文章中提到陆军某炮兵团使用某新型增程炮弹进行实弹射击,射程增加一倍的新型弹药逼迫部队在火力打击、战场侦察和通信保障三种能力方面做了明显提升。’
这种采用自控发动机进行修正的新型火箭弹, 射程40公里,最小射程15公里,圆概率误差小于40米。
这种新型火箭弹射程翻倍不奇怪。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1、发射药比冲大幅度提高。
2、弹的空气动力学优化。据说新火箭弹进过风洞。
3、廉价高性能钢材的提升。我国钢材在最近10年内,基本上提高了一倍的综合性能。
4、发动机技术提高,新型火箭弹中部有几十枚固体小火箭,起到了增程和制导的双重效果,新发动机效率要比老的效率高的多。
5、部分弹体减重后增加发射药。比如钢材性能提升造成的减重。
我军的重型合成旅装备一个122自行榴弹炮营和一个自行122火箭炮营。自行榴弹炮直接支援旅属机械化合成营,火箭炮负责反炮兵和担任火力准备和打击的主力。
另外,11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模块化装填能力可以让火箭炮拥有更强的火力持续性
目前我军的重型合成旅火力强度还在发展,即将装备的模块化122毫米和220毫米火箭炮,火力衔接更加紧密,更加强大。
这一款出口型SR5火箭炮就是模块化装备122毫米和220毫米火箭炮,俄罗斯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