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挂挑战中国“北斗”?别逗了,欧洲伽利略也没戏

2016-10-24 16:10:34   

1 只有四个成员的高级俱乐部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领域与军事领域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也正因为国家安全方面的需求,所以决定了必须要发展本国的定位导航系统。

不过,组建自己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也只是少数大国的权利。至于GDP还不到“某宝”2015年3万亿成交总额三分之一的匈牙利,又或者只是成交额六分之一的乌克兰等综合国力较弱的国家,自然就不必操心这事儿了。浩大且昂贵的工程给全球卫星导航“俱乐部”设置了够高的门槛。外面“尚未入伙”的国家要么无能为力、要么心情焦虑,而“围墙”里面的成员也是互相竞争、激流暗涌。

2“先占先得”的任性分配原则

GNSS成员竞争程度到底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外围国家——印度阿三的反应吧。3月1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功发射印度区域导航系统的第六颗卫星,并且宣布预计于下个月发射第七颗卫星,完成7星组网。该系统将可以为印度及其边境周边1500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精确定位、导航及授时服务。

印度这样火急火燎的打卫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提到卫星轨道和频率的争夺以及分配原则问题了。卫星轨道和空间频率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那该如何分配呢?国际规则是“先占先得”!(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任性。。)想象一下,如果NBA赛场观众区,采用先到先得而不是买票的方式,那会发生什么!

3独占鳌头的GPS遭遇挑战

长期以来,即便同时代有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与之竞争,但美国的GPS在民用导航领域仍是独占鳌头。一方面是俄罗斯的Glonass年久失修,早已淡出国际市场,不具备与GPS一比高下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也正面临着“北斗一代”在导航和通讯方面,性能表现不佳的困境。

在2003年出现转折,欧盟发起“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随即中国宣布和欧洲联合发展“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承诺投入2.3亿欧元,成为正式加入“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国家。但是,在2007年时欧盟以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为由,将中国排除于所有“伽利略”项目的重大决策之外。中国退出并开始单干,独立自主的发展“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4“北斗”与“伽利略”的恩怨情仇

因为经济、意见统一困难等原因,欧洲“伽利略”系统远远慢于原定计划,而中国的北斗系统则一个接一个地不停发射卫星,后来还搞起了一箭双星发射。因为这个时期中国不差钱呀。

可是,外太空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是极其紧张的。例如,在亚太地区上空的静止卫星轨道位置,已几乎被全部占满。在资源紧张,并且北斗二代申请的轨道和频率与欧洲伽利略又比较一致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卫星轨道和频率争夺的问题。双方既然都在国际电信联盟组织备案了,基于“先到先得”的原则,谁先占上算谁的。

那中国的快节奏一定会把欧洲搞急眼的。另一个“会员”小伙伴美国出面,希望我们可以放慢脚步等等“欧盟”小伙伴。只是,欧洲人民先前不带我玩,现在我也没必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呀!

5“北斗”授时功能保守底线

北斗的定位、导航及通讯功能大家都比较了解,而另一个功能——授时,可能会陌生一点。授时功能有什么用呢?通信系统、电力系统、金融系统的有效运行都依赖于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移动通信中需要精密授时来确保基站的同步运行;大型工程建设中,各个测量点需要保证使用统一时间,即使某个点偏差达到0.01秒,也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误差,形成难以想象的损失。

再或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欠债就会有利息,而利息计算公式里的因子t,即时间要怎么确定呢?不能完全由债务国一方全权决定吧。大量的国债,时间即使有一个小时的差别,也将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当我在低头找电影团购价节约一块钱的时候,北斗工程的工程师们正在为祖国保护着大量的“银子”,维护者国家的利益。想到这,都会忍不住想把团购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国家,赶紧完成北斗的全球组网工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