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大喜!两攻是4.2万吨的平头大甲板!

2019-08-21 20:29:20   

很显然,在短暂的几周之后,两攻全甲板贯通,舰岛也基本到位了。最让大家惊喜的是,两攻的船头,既没有像西北风和塔拉瓦级那样非常膈应人的缺角,也没有更让人担心像出云级那样的弧形船头,更没有大隅级那样的有个船头尖角,而是和黄峰级和美国级一样的平头大甲板。甚至船头的正面没有任何多出来的二级平台,顿时有戴高乐级中型航母正面的高颜值。其实第一艘两攻的吨位,本身就可以和戴高乐号看齐。这也是第一艘全甲板贯通的平甲板载机大中型舰艇。让人顿时感觉到了未来弹射大型航母的既视感。如此高颜值的船头,让过去几个月尾部首次曝光后,没有船舷升降机引发的不满基本归零。对于这个船头设计,瀚海狼山认为可以给个满分。那么为何两攻采取了和美国级一样的船头,而没有和西北风和出云级那种半残设计呢?
狼山认为关键还是在其吨位庞大。不论外界如何故意的贬低两攻的吨位,狼山一直自始至终坚持他的满排吨位超过4万吨,绝对不小于黄蜂级。虽然未必能一步到位的看齐美国级,但是也不会差太多,这是基于2点基本判断。第一是他的型宽,从当时同船坞的第八艘大山对比,宽的非常明显。大山是28米宽是都知道的。而两攻的水线型宽就是33米,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塔拉瓦的32.5米,和黄蜂和美国级是一致的,只要他的船长超过250米,绝对下不来4万吨满排。而飞行甲板全部贯通后,研判大概率超过255米,因此吨位会大于黄蜂,略微小于美国级。第二,就在于其动力系统。和5万吨的巨补用的是完全一样的4台大功率柴油机。从现在的新图来看,两攻的主桅和副桅甚至就和巨补也近似。同样的动力推动5万吨的船体可到25节,推动4.2万吨船体更是绰绰有余。
最高航速甚至可以到26节以上,这个航速在当今全球两攻中也是绝对数一数二的。这导致两攻实际上比西北风整整大一倍,比出云也大出1万吨多吨。正是因为船大了。船体前后两端,都有和中型航母以上吨位大舰才有的,比较大的前后平衡水仓,这样就可以通过后水仓,平衡掉船头整齐的外飘大甲板的自重,给船头很小的排水船体施加的压力。形成和弹射中型航母和美国两攻一样的整齐的船头。而出云级还是因为吨位不够,只能削减船头甲板宽度来减轻船头下沉的压力。可见吨位一步到位到4万吨以上,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新两攻都是舷内升降机也是可以肯定的。这么做是为减小建造复杂程度,快速上批量的需求。船尾升降机可同时升降2架大型直升机,而机库前升降机在飞行甲板的中线以右,并不影响飞行区的前后贯通。这个升降机其实是半机库升降机。就算是大型航母,中间也是有大型弹药升降机开口的,因此这个只能起降一架直升机的前升降机有利于机库调度,对甲板操作影响不大。舰尾的船坞仓开口已经清晰可见,过去28米宽的大山就有当时全球最大的进水船坞仓,而33米宽的两攻的船坞仓必然比大山还大,恐怕又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纪录。现在看来有点像意大利新两攻那样的双舰岛。其实不是,因为中间柴油机的烟筒外罩应该还没有安装。


不论是出云级、黄蜂级还是美国级,他们的飞行甲板的最大宽度都没有超过38米,狼山个人研判,新两攻的飞行甲板净宽度很可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40米级别。长度超过255米,虽然被尾部升降机占据了一定的固定面积,加宽后飞行甲板的整体面积未必低于黄蜂级。新两攻的近防系统,狼山研判很可能是2台1130加2台FL3000,是055近防标准的2倍。接近航母的近防御水平。现在可见前舰体左舷有一个比较大的突出平台。有人说可能安装海红旗16垂发系统,不过深度明显不够。因此判断这就是一部FL3000发射箱的底座平台,之所以突出的这么多,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射界。而一部1130应该在舰桥前部平台,另外一部FL3000,要么在舰岛后平台,要么在舰尾平台。舰尾应该还有一台1130和多部干扰火箭和反潜深弹发射器。现在两攻的第二艘早就入坞,首批就是6艘,2022年前全部下水。第二批应该就是6艘5.5万吨级别的,带电磁弹射器的升级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