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重器太行(
2015-09-10 15:55:38
八股文历来是猜谜,中航的八股文又让大家猜谜,这次大家猜的可能是歼二十,但是,为什么不能是歼三十一呢?为什么不能是利剑和神雕呢?
不过,从林左鸣口中国之重器的加重语气中,我猜是歼二十,都是国之重器就没有国之重器了,一定有特指。
比如新闻稿中林左鸣的原话应该是这样说的“ 林左鸣指出,歼二十是国之重器,是首要政治任务、是中航工业安身立命之本,容不得半点懈怠和拖延。他强调“重点型号完不成、一切等于零” ,这样说就说的通了,只不过交给保密部门审稿时给改成了航空武器装备。几个字一改,让人就看不出什么来了。
其实较真的说法航空武器装备并不都是国之重器,因为航空武器装备的装备里还有弹射座椅,飞行头盔之类,怎么也不能算国之重器,林左鸣也不可能称呼这些是国之重器。
说大战120天让歼二十定型还是说的通的,种种迹象表明标号2015的歼二十各方面都具备了定型的条件。另外,去年空军说他们与歼二十研发同步组织了一支“战术试验部队”配合歼二十的研发,说白了这支战斗机部队就是与正在密锣紧鼓研发的歼二十互为对手,目的是检验和考核歼二十的性能。比如,你说你隐身,我这支部队就想办法发现你,直到你改的发现不了你为止,如此等等,这个做法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美国和俄罗斯在研发F22和T50时就没有这样一支特殊的检验和验收部队。
应该说中国空军长了贼心眼,你说你是四代隐身机,老子就要先检验一下,作为最终用户和使用方,中国空军是有资格一步步逼着你,看着你,检验着你,考核着你去符合自己的要求的。中国空军心眼活也是为了能打胜仗,中航只能接受。
使用者与制造者存在这样的博弈很正常。
我们军迷也要能看出里面的名堂,使自己的视野更宽广,看问题看的更深,狠挖各种秘辛才会有极大的乐趣。
上面提到林左鸣林董,我们就试着发掘一下林董与各方的博弈,看看人家这个官是怎么当上的,林董做50万中航雄兵这个教头,绝非偶然。
据林左鸣在两次《对话》节目自己说的。
林左鸣是在太行发动机研发出现“被枪毙”的情况下入主太行发动机厂当一把手的,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单就中航来说,林左鸣的入主黎明相当于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入主军委,都是临危受命,说白了就是情况极其困难其他人都玩不转了。
当初军委和总装对太行的要求是一发托两机,就是一台太行发动机要装在两种共和国的下一代主战战斗机上,一是歼十一,二是歼十。军委和总装当然多了个心眼,一方面催促太行的研发,一方面求购俄罗斯的AL31三姨夫。骨灰级军迷当年都知道(见过报纸和新闻,有八股文印证),就是总装是到中航拍了桌子的,不能说骂骂咧咧也差不多了,说的非常难听,什么搞不出来一起完蛋之类。其实林左鸣看的很清楚,你们完什么蛋?是老子几千号人的厂子完蛋了,你们还有三姨夫,我要是丢了太行就是几千人嘴巴扎起来了。军队没有太行他就只能买AL31,脚踏两只船的理由是充分的,因为他要打仗。但是对于林左鸣来说,太行如果失败,如果被“枪毙”就等于“枪毙”了几千号中航职工的饭碗,涡扇六和运十的悲剧就要重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将就此再次倒退几十年,以前几十年的付出也将再次付之东流,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再次被逼上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当时的太行出现了颠覆性质的事故,面临被枪毙的危险境地,这个事林左鸣前几天也在《对话》节目里说过。
太行发动机当时是危在旦夕,如果太行当时真的被枪毙了,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就要再次倒退几十年,虽然我们后来可以看见漫天飞翔的中国先进战斗机,但是明眼人都明白,他们并没有一颗中国心,那还算个屁国产战斗机啊,这和中国航空工业倒退几十年其实并没有区别。
国际风云变换,没有人知道将来外来发动机的来源是不是稳定,国家也不会因为发动机而牺牲国家利益、立场和原则。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林董,此时此刻的他其实肩负着中航的未来和希望。
当然,具体林董是怎么率领院所和厂所将太行从濒死的边缘挽救回来的,总之有大量的八股文做过介绍,虽然都说的听起来是云山雾罩看不懂,总之是克服千难万险将太行搞出来了,个中秘辛也只有他们知道。
太行发动机的成功带动了整个航空工业,也标志着中国工业制造真正有能力开始挑战西方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太行发动机不但从技术上得到突破,也给了我们中国人以信心,这个世界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也能够在高端开枝散叶,衍生出大运、大飞机、舰船动力、发电、输油输气等高端动力技术的扩散,呈现出百花齐放蔚为壮观的景象。
这次胜利日大阅兵,我一直仰望天空,数着呼啸着经过自己头顶的飞机的批次,一心想看清楚喷射着强劲气流的太行是如何经过我的头顶的。
也许是太强烈阳光的缘故,我一直没有看清楚哪几架是太行歼十一B,明明没有风沙,可我眼睛湿润了!
不过,从林左鸣口中国之重器的加重语气中,我猜是歼二十,都是国之重器就没有国之重器了,一定有特指。
比如新闻稿中林左鸣的原话应该是这样说的“ 林左鸣指出,歼二十是国之重器,是首要政治任务、是中航工业安身立命之本,容不得半点懈怠和拖延。他强调“重点型号完不成、一切等于零” ,这样说就说的通了,只不过交给保密部门审稿时给改成了航空武器装备。几个字一改,让人就看不出什么来了。
其实较真的说法航空武器装备并不都是国之重器,因为航空武器装备的装备里还有弹射座椅,飞行头盔之类,怎么也不能算国之重器,林左鸣也不可能称呼这些是国之重器。
说大战120天让歼二十定型还是说的通的,种种迹象表明标号2015的歼二十各方面都具备了定型的条件。另外,去年空军说他们与歼二十研发同步组织了一支“战术试验部队”配合歼二十的研发,说白了这支战斗机部队就是与正在密锣紧鼓研发的歼二十互为对手,目的是检验和考核歼二十的性能。比如,你说你隐身,我这支部队就想办法发现你,直到你改的发现不了你为止,如此等等,这个做法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美国和俄罗斯在研发F22和T50时就没有这样一支特殊的检验和验收部队。
应该说中国空军长了贼心眼,你说你是四代隐身机,老子就要先检验一下,作为最终用户和使用方,中国空军是有资格一步步逼着你,看着你,检验着你,考核着你去符合自己的要求的。中国空军心眼活也是为了能打胜仗,中航只能接受。
使用者与制造者存在这样的博弈很正常。
我们军迷也要能看出里面的名堂,使自己的视野更宽广,看问题看的更深,狠挖各种秘辛才会有极大的乐趣。
上面提到林左鸣林董,我们就试着发掘一下林董与各方的博弈,看看人家这个官是怎么当上的,林董做50万中航雄兵这个教头,绝非偶然。
据林左鸣在两次《对话》节目自己说的。
林左鸣是在太行发动机研发出现“被枪毙”的情况下入主太行发动机厂当一把手的,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单就中航来说,林左鸣的入主黎明相当于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入主军委,都是临危受命,说白了就是情况极其困难其他人都玩不转了。
当初军委和总装对太行的要求是一发托两机,就是一台太行发动机要装在两种共和国的下一代主战战斗机上,一是歼十一,二是歼十。军委和总装当然多了个心眼,一方面催促太行的研发,一方面求购俄罗斯的AL31三姨夫。骨灰级军迷当年都知道(见过报纸和新闻,有八股文印证),就是总装是到中航拍了桌子的,不能说骂骂咧咧也差不多了,说的非常难听,什么搞不出来一起完蛋之类。其实林左鸣看的很清楚,你们完什么蛋?是老子几千号人的厂子完蛋了,你们还有三姨夫,我要是丢了太行就是几千人嘴巴扎起来了。军队没有太行他就只能买AL31,脚踏两只船的理由是充分的,因为他要打仗。但是对于林左鸣来说,太行如果失败,如果被“枪毙”就等于“枪毙”了几千号中航职工的饭碗,涡扇六和运十的悲剧就要重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将就此再次倒退几十年,以前几十年的付出也将再次付之东流,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再次被逼上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当时的太行出现了颠覆性质的事故,面临被枪毙的危险境地,这个事林左鸣前几天也在《对话》节目里说过。
太行发动机当时是危在旦夕,如果太行当时真的被枪毙了,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就要再次倒退几十年,虽然我们后来可以看见漫天飞翔的中国先进战斗机,但是明眼人都明白,他们并没有一颗中国心,那还算个屁国产战斗机啊,这和中国航空工业倒退几十年其实并没有区别。
国际风云变换,没有人知道将来外来发动机的来源是不是稳定,国家也不会因为发动机而牺牲国家利益、立场和原则。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林董,此时此刻的他其实肩负着中航的未来和希望。
当然,具体林董是怎么率领院所和厂所将太行从濒死的边缘挽救回来的,总之有大量的八股文做过介绍,虽然都说的听起来是云山雾罩看不懂,总之是克服千难万险将太行搞出来了,个中秘辛也只有他们知道。
太行发动机的成功带动了整个航空工业,也标志着中国工业制造真正有能力开始挑战西方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太行发动机不但从技术上得到突破,也给了我们中国人以信心,这个世界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也能够在高端开枝散叶,衍生出大运、大飞机、舰船动力、发电、输油输气等高端动力技术的扩散,呈现出百花齐放蔚为壮观的景象。
这次胜利日大阅兵,我一直仰望天空,数着呼啸着经过自己头顶的飞机的批次,一心想看清楚喷射着强劲气流的太行是如何经过我的头顶的。
也许是太强烈阳光的缘故,我一直没有看清楚哪几架是太行歼十一B,明明没有风沙,可我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