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松:煮粥的奥秘---另一个故事

2017-11-30 12:58:30   

小时候,农村干农活还处于生产队时代。一大早就要出工,做到露水干了才可以回家吃早饭。当然,我们这些小屁孩是不用干的。家庭的主妇们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出早工前先把早饭烧开,然后用余火慢慢的煨着。等收工回家,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米粥了。如今市面上的所谓粥,大多只能称之为稀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时间上太过匆忙,煨不出那种浓稠香糯的米粥。这是闲话。
有时候,主妇们起的晚了一点,就没有时间来淘米熬粥。于是只能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这些小屁孩来做。如果家里有个细心女孩子那还好说,即便粥不太香,但依然可以称作粥,如果交给我们这些贪玩的男孩子来做,一般情况下,米粥都能做成烂乎乎的干饭,有时候,因为用力过猛,还会把一锅粥烧得糊气冲天,不能入口。当然,这个时候,一顿胖揍是免不了的。
嗯,我好像已经说过一次煮粥的事情了。为什么再一次拿他说事呢?主要还是因为老唐我见识不多,人生的阅历也就那么一点点,所以,只能把一件事拿出来反复的说,可是,角度一定不一样,所要阐述的道理也一定不一样。咱虽然见识短,可绝对不糊弄事儿。
当今的社会,其实就是一锅粥。煮粥的当然是我们的那些食肉者。这些食肉者想不想把这锅粥熬得又香又甜呢?我觉得,他们一定想,做梦都在想。说实话,这些食肉者,肉都已经吃腻了,大多不会再想着向自己的碗里抢肉。他们的理想就是熬一锅可以名扬四海的粥,开一家可以千秋万代的店。
但这是一口巨大的锅,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熬粥的店。如何烧好这口锅,如何不让竞争对手的店来捣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一个颇为挠头的事情。
这么大的锅,运作起来当然需要很多人,百人百心,千人千面。想要把所有的人心都拧在一处,是非常困难的,当年大家为了搭建这口大锅的时候,那是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可是,当开始煮粥,分粥的时候,粥多粥少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就来了。
这时候,就显示出掌厨的功力,能不能出好一锅粥,其实比当年搭建锅灶的时候更难。中国有句俗话,创业容易守业难。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肉食者是真的想做好这锅粥的。可功力不济是个问题,团队不给力也是一个问题,团队里的人被西边那家店收买更是一个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层出不穷,难以应付。我们今天就只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团队里的捣乱者这个问题。
煮粥的主要问题就是烧火,要是没有火,就只能水是水,米是米。而烧火的火候也非常重要,火烧急了,容易烧糊,火太慢,会饿死人。
不过煮粥这种事,也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毕竟,在咱们中国,煮粥已经煮了几千年,熟得狠,只要不被念歪了经,基本上煮出来的粥或许并不是特别好吃,但也绝不会特别难吃。更不会烧糊了。所以,念歪经就很重要了。
比如,我们一般是大火烧开,慢火煨熬。可是,如果有些人故意把这把火烧得很大,始终不减,并趁机向锅灶上踹两脚,那么不但粥容易烧糊,锅灶被踹塌那也是有可能的。
再比如,既然是米做的粥,时不时的锅里出来两颗老鼠屎,也是在所难免,抓紧时间把那颗老鼠屎在还没有完全融化到粥里的时候拣出来,才是正道。总不能为了两颗老鼠屎,就泼了整锅的粥吧。可是如果别有用心的人,一看到这两颗老鼠屎,立刻就大肆宣扬,说肉食者坑骗我们,用大量的老鼠屎掺杂在粥里。并马上行动起来,用手里的勺子把这两个老鼠屎搅拌进整锅粥里,让大家看不清真正的事实是什么?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对于这锅粥普遍产生厌恶感,不再相信这锅粥还能吃。于是整个社会的根基也就自然动摇了。
或许有人会苛而求之:难道就不能在淘米的时候多注意一点,确保米里没有老鼠屎吗?这个还真难。毕竟,那么大的一口锅,那么多的一筐米,真要做到万无一失,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只能做到尽量避免,而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最厉害的就是添火这一招了。我们都知道,加大火力,让粥早一点煮好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但掌握火候又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那些被西方粥店收买的家伙会利用自己可以添柴的机会,拼命向锅灶里添火。你要是说他,他会辩解,我这也是为了大家早日吃到粥啊?我这样做,难道不是在做好事吗?借着做好事的名头,把一锅好粥著称一锅糊粥,是这些人最擅长的本领,且他还能振振有词的站到道德制高点:我添柴,都是为了大家好!
这种话,要是在过去的村里被主妇们听到,那换来的只能是一顿暴栗。但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上,却偏偏有很多人为他们叫好。因为掌厨者面对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团队体系,或者是不能及时的发现这些添柴人,或者是处理这些擦边添柴人的时候,会遭致更大的麻烦。因为添火是必要的,老鼠屎是存在的。面对这样一种事实,掌厨人有时候很难。
好了,回到主号今天所发的《乱解西游》篇,大家这时候应该明白一点我所说的。
我家夫人怀孕的时候,我一心想要一个女孩。基于当年的政策,如果有个女孩的话,我们还能要个孩子。不过事实上我也的确很喜欢小女孩。我觉得把自家的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那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我曾经对朋友说,要是能把自家的女孩子打扮成一个小妖精,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可惜,这个愿望只有等几年了。。。。期盼中。
我们都说孩子是未来的花朵。女孩子尤其是。看着一个个娇柔可爱的女孩,真的,心都化了。孩子永远都是父母长辈们心头最柔软的部分。很多心如坚石的老人对自己长大而不听话的孩子发誓,永远不要进我的家门,老死不相往来。但如果这时候,一个可爱的孩子走到老人面前,说是他的孙子或孙女,这时候,再坚硬的心也会开始融化,柔软。
孩子永远都是我们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也是最可以伤害我们的那一部分。对于孩子的伤害那一定是锥心之痛,如果此时还有人借着我们最柔软部分的开放,进一步对此做出伤害,那种痛,,,,,无法抑制,无法形容最终只能化作愤怒。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给我们柔软的部分加上一具坚硬的保护。这就是对于幼儿教育的体制改革,而不是头痛医头,欲盖弥彰。老鼠屎是一定要拣出来的,而不是赶紧的用勺子搅拌进粥里让人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