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特遣舰队的司令部到底设置在哪里最合适?
2022-06-05 00:43:41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曾经谈到过,有了正规大航母的海军,就属于是“已经穿上鞋”的海军,和过去只靠有限的经验和勇气作战的、早期“光脚的海军”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客观存在,而且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型航母的建造被称为“巨复杂工程”,而航母舰队的有效操作和作战更是“巨复杂”系统。这就不是单纯的根据瞄准镜在海上开炮和单纯看雷达信号,然后把反舰导弹打出去那么简单了。因为有了正规的航母舰队,而且还不止一个这样的特遣舰队同时出战,其指挥体系也必须有同步的升级;只用过去近海巡逻舰队的经验来指挥航母战斗群在全球的机动作战显然是不行的。按照就近指挥的原则,除了在陆上基地通过天基系统远程指挥远海机动的航母舰队之外,还必须在特遣舰队本身,其内部建设舰队司令部。
而航母特遣舰队里面有多种不同的舰船,把此时的舰队司令部设置在哪里?是一个看似单纯,其实上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问题。很多人的第一观感,既然是航母特遣舰队,其司令部肯定要首先设置在航母本身上面。这样做确实有它的先天道理。比如航母内部空间巨大,能源强劲,有大量的天基发射和接收传感器可以和本国陆地上的总部实时沟通。因此航母本身就是本方舰队中制电磁权的核心;而舰队指挥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通讯保障的实时畅通。况且航母有大甲板,可以随时来往直升机和旋翼机。即使把舰队中的高级军官临时召唤到航母上现场开会也是相对容易的。不要以为在当今天基信息沟通已经非常现代化的情况下,就可以永远不用召集高级指挥员们现场开会了。现场召集秘密会议,仍然是对最机密的,
作战信息进行保密的最可靠的办法。因为任何机密只要通过无线电发送出去,就有被拦截和破译的可能性。直到今天,现场下达作战命令;甚至是现场传递纸条之后,再立即焚烧掉,那么任何对手都无法远程破解这种下达命令的最原始的办法。由此可见,在航母特遣舰队长期远海作战期间,仍然有高级军官当面现场交流的必要。不过把全舰队的指挥中心完全放在航母上,也有它的天然弊端。这就是航母目标太大,在实战中任何时候都是对手攻击的第一目标。而且航母在作战期间,仅仅安全收放舰载机和时刻注意防空反潜这几项主要任务,就会让上面的全体人员耗费极大的精力。而此时如果再要求航母必须确保上百人的舰队司令部运行体系,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过于也专门谈到过,仅仅舰队司令部下属联合参谋中心,就需要数百平米的开放大空间,
其间有几十个参谋一起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为司令部作战运行的日常服务。而大部分大型航母上都会预留这样的指挥核心的空间和功能。但是有预留未必却一定会应用到。其实超级大国海军特遣舰队的指挥中心,往往并不直接放在大型航母上。因为从4艘小鹰级一直到所有的10艘尼米兹级,整整14艘大型航母,上面居然连一部相控阵雷达都没有。如果航母本身没有相控阵雷达,那么在激烈的大海战中基本就很难成为情报交流和进行现场指挥的核心位置。因为有相控阵雷达就像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自身的传感器能力强大才是高效和正确下达作战命令的大前提。如果航母没有相控阵,那么很多现场信息的收集都必须通过附近有相控阵的驱逐舰当二传手。这显然有天然的效率缺陷。因此超级大国海军的特遣舰队,
图片
往往把舰队中的某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当做舰队司令部所在,只在航母上保留一个副指挥中心。甚至在冷战高峰年代,还专门制造了2艘蓝岭级指挥舰。结果却发现专职指挥舰其实非常多余。因为这类舰艇不但航速低,几乎无法跟上航母舰队,而且在战时目标特征比航母还大,等于对外直接说我的舰队司令就在指挥舰上,完全是找打的存在。因此到目前,蓝岭级指挥舰等于半荒废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福特级上也装上相控阵,增强其实战信息感知能力。同时继续升级提康德罗加级的传统指挥中心,这样就可以在实战中形成双指挥部的存在,必要时也可以把舰队指挥部临时设置在某一艘两攻上。而新兴大国海军,也极有可能是航母加两攻再加万吨大盾的三指挥部模式。所谓狡兔三窟,终于也学会了!
而航母特遣舰队里面有多种不同的舰船,把此时的舰队司令部设置在哪里?是一个看似单纯,其实上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问题。很多人的第一观感,既然是航母特遣舰队,其司令部肯定要首先设置在航母本身上面。这样做确实有它的先天道理。比如航母内部空间巨大,能源强劲,有大量的天基发射和接收传感器可以和本国陆地上的总部实时沟通。因此航母本身就是本方舰队中制电磁权的核心;而舰队指挥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通讯保障的实时畅通。况且航母有大甲板,可以随时来往直升机和旋翼机。即使把舰队中的高级军官临时召唤到航母上现场开会也是相对容易的。不要以为在当今天基信息沟通已经非常现代化的情况下,就可以永远不用召集高级指挥员们现场开会了。现场召集秘密会议,仍然是对最机密的,
作战信息进行保密的最可靠的办法。因为任何机密只要通过无线电发送出去,就有被拦截和破译的可能性。直到今天,现场下达作战命令;甚至是现场传递纸条之后,再立即焚烧掉,那么任何对手都无法远程破解这种下达命令的最原始的办法。由此可见,在航母特遣舰队长期远海作战期间,仍然有高级军官当面现场交流的必要。不过把全舰队的指挥中心完全放在航母上,也有它的天然弊端。这就是航母目标太大,在实战中任何时候都是对手攻击的第一目标。而且航母在作战期间,仅仅安全收放舰载机和时刻注意防空反潜这几项主要任务,就会让上面的全体人员耗费极大的精力。而此时如果再要求航母必须确保上百人的舰队司令部运行体系,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过于也专门谈到过,仅仅舰队司令部下属联合参谋中心,就需要数百平米的开放大空间,
其间有几十个参谋一起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为司令部作战运行的日常服务。而大部分大型航母上都会预留这样的指挥核心的空间和功能。但是有预留未必却一定会应用到。其实超级大国海军特遣舰队的指挥中心,往往并不直接放在大型航母上。因为从4艘小鹰级一直到所有的10艘尼米兹级,整整14艘大型航母,上面居然连一部相控阵雷达都没有。如果航母本身没有相控阵雷达,那么在激烈的大海战中基本就很难成为情报交流和进行现场指挥的核心位置。因为有相控阵雷达就像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自身的传感器能力强大才是高效和正确下达作战命令的大前提。如果航母没有相控阵,那么很多现场信息的收集都必须通过附近有相控阵的驱逐舰当二传手。这显然有天然的效率缺陷。因此超级大国海军的特遣舰队,
图片
往往把舰队中的某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当做舰队司令部所在,只在航母上保留一个副指挥中心。甚至在冷战高峰年代,还专门制造了2艘蓝岭级指挥舰。结果却发现专职指挥舰其实非常多余。因为这类舰艇不但航速低,几乎无法跟上航母舰队,而且在战时目标特征比航母还大,等于对外直接说我的舰队司令就在指挥舰上,完全是找打的存在。因此到目前,蓝岭级指挥舰等于半荒废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福特级上也装上相控阵,增强其实战信息感知能力。同时继续升级提康德罗加级的传统指挥中心,这样就可以在实战中形成双指挥部的存在,必要时也可以把舰队指挥部临时设置在某一艘两攻上。而新兴大国海军,也极有可能是航母加两攻再加万吨大盾的三指挥部模式。所谓狡兔三窟,终于也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