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蓦然发现,155炮弹是真不够用了?

2023-10-13 11:32:08   

从一战以来,全球的陆战其实基本就是一句顺口溜来总结,那就是:炮兵轰,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也就是说,决定陆战胜负的根本在于其中一方的炮火猛烈程度;而步兵仅仅是填线的存在。也就是用步兵占据,显示自家战线的最前沿在哪里。但是如果没有后方500米到25公里炮群的强大火力支撑,那么单纯想靠步兵完全控制住战线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这种情况不但对平原地带的作战是如此,就是复杂的山地高原作战同样如此。这就造成1战过后统计伤亡与战果,结果发现85%以上的伤亡都是炮兵造成的;真正被枪弹打S的人员,只占1成稍多的比例。而被枪弹打S的人员中,又有85%以上的战损,是由马克沁这类重机枪以及后来出现的高射速通用机枪造成。



真正被步枪与其他单兵枪械打S的,整体算下来的比例就很小了。这种情况到规模更大,伤亡也更惨重的二战中的陆战,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最终这种战损比例,一直延续到冷战期间的各种地面战斗。不过,陆战伤亡85%以上都是由炮群造成的这个“铁律”,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好像突然失效了。全球通过电视转播,感觉绝大多数伤亡,变成了由隐身飞机,战斧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以及A10或者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造成。原先作为“战争之神”的炮兵好像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如果说萨达M一方的庞大炮兵群完全被空中优势所压制,基本没有多少开火的机会;但是西方联军的炮兵群好像也变成了打酱油一样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种片面印象或者说是有意的误导;此后全球从所谓的军事专家,



一直到大多数军事发烧友,普遍认为以后决定战争的就是航空兵加精确制导弹药。谁再说炮兵决定战争的最终走向,就会立即被嘲笑为脱离时代。那么这种“航空兵”决定论,是否完全正确不可反驳呢?其实还是要通过更多的战争实践来验证。通过1991年的所谓先进经验,不但把全球都忽悠了,而且把西方军界自己都带到沟里去了!以海湾战争为分水岭。包括超级大国在内,整个西方军界的最大变化,就是北约标准的155炮弹的生产与储备总量的巨大调整。在冷战时代,超级大国在本土与欧洲与中东的重要海外据点,都很注意生产与储备155炮弹。当时这种标准口径炮弹的全球储备,仍然在2000万发以上。而每年的产量也在100万发左右。足够应付同时爆发的2场地面大战。但是海湾战争过后,




西方世界普遍认为:陆军就是给海空军打下手的;只要有足够的飞机与导弹,传统炮兵就成了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不耽误过年。于是超级大国本土的155炮弹储备总量,30年内,从1000万发直线下降到不超过250万发。而整个欧亚部分的此类储备也下降到了200万发以下。结果从2022年春季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这450万发的155炮弹储备,就消耗掉了95%!而后续美欧的炮弹工厂日夜加班,都无法在10年内补上原本的最低库存。死海边上的某军事小强,过去2年,也主动贡献出接近60万发155炮弹,占据自家总库存的8成以上。现在好了,终于知道什么是无米下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