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000亿!中国要建世界最大对撞机:为何却遭杨振宁强烈反对?

2019-05-10 06:37:21   

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将斥360亿巨资打造全球大的一台CEPC大型环形粒子对撞机,在地下100米处建造一座周长达到100公里的对撞机,这个指标远超目前已经建成最大的欧洲27公里周长的LHC。

一般来说,这无疑将再一次成为中国制造的里程碑事件,不过这一次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在项目正式开工之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美俄三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多次表示极力反对中国建造大型环形粒子对撞机,他认为这个领域“盛宴已过”,并对此提出了7大反对理由。

首先,自然是成本问题,美国当年搞CEPC,初始预算是30亿美元,结果实际投入后却猛涨到80亿美元,相当于542亿人民币,远超如今中国项目的360亿,而正式开工后,投资额自然只会多不会少,达到1000亿都有可能。

要知道,CEPC的建设周期达到20年,平均每年就得投入18亿,虽然说每年少给国足投入点就差不多了,但这个数字依旧不小,毕竟天眼总投资不过2亿美元,即使是载人航天这枚多年的总投入也只有40亿美元,如今拿出360亿去搞CEPC,必然会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的经费,更何况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环境,医疗,教育等方面亟待资金的投入。

除了经费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巨大风险,物理学家们认为能够通过研究粒子来搞清世界的本质以及规律,然而问题在于这一切始终都只是基于猜想,很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同时,由于这是一项全球性质的项目,届时90%以上的参与人员都将不会是中国人,这岂不是花了大钱给别人做嫁衣,整个项目更像是西方人没钱了来中国人当冤大头忽悠。

而坚持搞CEPC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则认为,CEPC会大大促进我国高能物理的研究进度,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像CEPC这种大型科学仪器,人类只会建造一台,因为重复建设太过于浪费,如今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如果咱们不去建造,那总会有人去搞,到时候这个领域一旦被拉开距离,将会很难追赶,所以这个机会绝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