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文在寅还有脸领这个奖?韩国反美义士的鲜血令其晚节不保
2017-09-22 09:49:55
迎来人生巅峰的亚洲民选领导者里,昂山女士和文在寅的前后反差最大。“海外探客”不认为昂山女士做错了什么,虽然西方在竭力攻击她,将昔日加给她的光环一一剥夺。为了维护国族的利益而顶住外国压力,甚至不惜身败名裂,正是优秀政治家的必备素养。

可是文在寅却完全相反。9月19日下午,身为韩国总统的文在寅在纽约获颁“2017全球公民奖”。也是在19日,韩国一名反美反THAAD人士在首尔“尸谏”,高呼“撤除THAAD,和平到来”。在遗书中,他写道“部署THAAD会引来战争,文在寅政府应该堂堂正正告诉美国。”
讽刺的是,2017年5月9日,当文在寅最终以41.1%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时,他激情澎湃地国民发表演说,宣称要竭尽全力把韩国建设成为“自豪的、正义的、堂堂正正的”国家。两个“堂堂正正”之间,是总统文在寅对初心的背叛。手里拿着可耻的奖杯,良心不会痛吗?

“全球公民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将全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可文在寅匍匐在美国人脚下,罔顾合法程序和环境评估,乖乖部署了THAAD系统,让南北双方的裂痕加深,与最大邻国的关系持续恶化,打破了地区战力平衡,让战争的阴云越聚越厚,怎么看都不像是“将全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恰恰是以邻为壑。可以说,文在寅对特朗普的一再妥协和卑躬屈膝,让这个世界更加不安全。真正应该获奖的是韩国那位献出生命的义士。
文在寅做了沽名钓誉的事。他原本不是沽名钓誉的人。作为难民之子和传奇律师,他本来拥有一个逆袭和灿烈的人设。从参与改革活动到成为“最优秀特战队员”,从鲤鱼跳龙门般通过司-法-考试到与卢武铉合开律所,两度落榜两度入狱,尽管挫折无处不在,但顽强的文在寅一直在路上搏杀,终于出人头地,这也是“韩国梦”的生动写照。
早在约30年前,文在寅的老乡金泳三就邀请他从政。但文在寅拒绝了邀请。理由是“不适合干政治,还是当律师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行”。直到2002年,文在寅出于友谊担当了卢武铉竞选总统团队的总干事。
帮助卢武铉胜选后,文在寅成为总统的心腹和助手。但文在寅对权位并不栈恋,短短1年之后就辞职离开青瓦台。但当卢武铉遭到反对党杯葛与弹劾后,文在寅又义无反顾投身“漩涡”,成为总统的首席幕僚。虽然贵为元首最信任的人,但他从来没有徇私舞弊,从未在政府安插朋友和同学等私属,连卢武铉都评价他“最讲原则”。探客认为,能够抵御权力和金钱的腐蚀和诱惑,已经证明了文在寅的人品。与卢武铉陷入丑闻的亲属相比,文在寅才是真正的清流。
卢武铉杀身成仁,也刺激了文在寅,导致他不得不卷入政治。初心是好的。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赶出校园的穷小子,在发达之后还能为了“建设公平公正的国家”而奋斗,诚所谓“虽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童心”。

不过,政治是个大染缸。每一个抱着“待我掌握大权之后一定令海晏河清”的奋斗者,最后往往会背离原点。探客认为,文在寅的变化就始于这次竞选总统。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当潘基文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回国后,有意竞选总统,最后以心灰意冷的退出而告终。潘基文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之所以放弃,是因为遭到了“几乎毁灭人格的污蔑”、“各种虚假报道”,导致自己的抱负已经不复存在,还重创了自己的名誉。潘基文还撂下“不屑与政坛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同行”这样的狠话。分析一下,当时支持率处在第一位的是文在寅,而潘基文强势归来,支持率超过20%,位居第二,是文在寅最大的威胁。选战选战,顾名思义就是一场战争,不择手段打击对手是同行的做法,不抹黑潘基文恐怕说不过去。而从潘基文的论调来看,他对龌龊的手段已经忍无可忍,恐怕最大的嫌疑就是文在寅的竞选团队。一入江湖,身不由己,恐怕文在寅即使知情也只能同流合污。

潘基文虽然退出,但作为老油条,他曾这样预言:必须实现“半总统制”的分权,否则只换届总统的话,很可能从“朴槿惠霸权”过渡到“文在寅霸权”。一语成谶。探客在原创文章《文在寅越来越像“男版朴槿惠”:韩国正被带到更深的沟里》里提到:文朴二人都借着最大贸易伙伴忙于应付更重要的事件而“趁火打劫”,在对美和对华政策上没有本质区别。曾经声称要暂停部署THAAD的文在寅在获得大位后,借助超高的民意支持率(得力于民生预算占比首超34%)和更隐蔽的手段,成功实现了目标。
以忠厚、老实、低调形象示人的文在寅,比朴槿惠的破坏力更大。然而,做出这个决定,实际就意味着晚节不保。他从此陷入这样的恶行循环: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制造更大更多的错误。
“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配合美军部署THAAD,导致韩方打光了手中所有的牌,与东亚大国的关系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从这一点上来看,文在寅应该羡慕安倍,因为安倍一直是“本色演出”,从前是癞皮狗,现在是哈巴狗,面对东亚大国有时还会戴上警犬的面具。可韩国人一向重视面子,文在寅也似乎认为自己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殊不知却将韩国逐渐带入深渊。探客发现,很多人都曾对文在寅抱以厚望。然而,事实证明,指望英雄来挽回局面不切实际。英雄造时势的概率比时势造英雄的概率低太多。
总统文在寅眼睁睁看着律师文在寅一点点腐烂,最后变成可怖的白骨。(完)
可是文在寅却完全相反。9月19日下午,身为韩国总统的文在寅在纽约获颁“2017全球公民奖”。也是在19日,韩国一名反美反THAAD人士在首尔“尸谏”,高呼“撤除THAAD,和平到来”。在遗书中,他写道“部署THAAD会引来战争,文在寅政府应该堂堂正正告诉美国。”
讽刺的是,2017年5月9日,当文在寅最终以41.1%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时,他激情澎湃地国民发表演说,宣称要竭尽全力把韩国建设成为“自豪的、正义的、堂堂正正的”国家。两个“堂堂正正”之间,是总统文在寅对初心的背叛。手里拿着可耻的奖杯,良心不会痛吗?
“全球公民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将全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可文在寅匍匐在美国人脚下,罔顾合法程序和环境评估,乖乖部署了THAAD系统,让南北双方的裂痕加深,与最大邻国的关系持续恶化,打破了地区战力平衡,让战争的阴云越聚越厚,怎么看都不像是“将全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恰恰是以邻为壑。可以说,文在寅对特朗普的一再妥协和卑躬屈膝,让这个世界更加不安全。真正应该获奖的是韩国那位献出生命的义士。
文在寅做了沽名钓誉的事。他原本不是沽名钓誉的人。作为难民之子和传奇律师,他本来拥有一个逆袭和灿烈的人设。从参与改革活动到成为“最优秀特战队员”,从鲤鱼跳龙门般通过司-法-考试到与卢武铉合开律所,两度落榜两度入狱,尽管挫折无处不在,但顽强的文在寅一直在路上搏杀,终于出人头地,这也是“韩国梦”的生动写照。
早在约30年前,文在寅的老乡金泳三就邀请他从政。但文在寅拒绝了邀请。理由是“不适合干政治,还是当律师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行”。直到2002年,文在寅出于友谊担当了卢武铉竞选总统团队的总干事。
帮助卢武铉胜选后,文在寅成为总统的心腹和助手。但文在寅对权位并不栈恋,短短1年之后就辞职离开青瓦台。但当卢武铉遭到反对党杯葛与弹劾后,文在寅又义无反顾投身“漩涡”,成为总统的首席幕僚。虽然贵为元首最信任的人,但他从来没有徇私舞弊,从未在政府安插朋友和同学等私属,连卢武铉都评价他“最讲原则”。探客认为,能够抵御权力和金钱的腐蚀和诱惑,已经证明了文在寅的人品。与卢武铉陷入丑闻的亲属相比,文在寅才是真正的清流。
卢武铉杀身成仁,也刺激了文在寅,导致他不得不卷入政治。初心是好的。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赶出校园的穷小子,在发达之后还能为了“建设公平公正的国家”而奋斗,诚所谓“虽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童心”。
不过,政治是个大染缸。每一个抱着“待我掌握大权之后一定令海晏河清”的奋斗者,最后往往会背离原点。探客认为,文在寅的变化就始于这次竞选总统。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当潘基文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回国后,有意竞选总统,最后以心灰意冷的退出而告终。潘基文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之所以放弃,是因为遭到了“几乎毁灭人格的污蔑”、“各种虚假报道”,导致自己的抱负已经不复存在,还重创了自己的名誉。潘基文还撂下“不屑与政坛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同行”这样的狠话。分析一下,当时支持率处在第一位的是文在寅,而潘基文强势归来,支持率超过20%,位居第二,是文在寅最大的威胁。选战选战,顾名思义就是一场战争,不择手段打击对手是同行的做法,不抹黑潘基文恐怕说不过去。而从潘基文的论调来看,他对龌龊的手段已经忍无可忍,恐怕最大的嫌疑就是文在寅的竞选团队。一入江湖,身不由己,恐怕文在寅即使知情也只能同流合污。
潘基文虽然退出,但作为老油条,他曾这样预言:必须实现“半总统制”的分权,否则只换届总统的话,很可能从“朴槿惠霸权”过渡到“文在寅霸权”。一语成谶。探客在原创文章《文在寅越来越像“男版朴槿惠”:韩国正被带到更深的沟里》里提到:文朴二人都借着最大贸易伙伴忙于应付更重要的事件而“趁火打劫”,在对美和对华政策上没有本质区别。曾经声称要暂停部署THAAD的文在寅在获得大位后,借助超高的民意支持率(得力于民生预算占比首超34%)和更隐蔽的手段,成功实现了目标。
以忠厚、老实、低调形象示人的文在寅,比朴槿惠的破坏力更大。然而,做出这个决定,实际就意味着晚节不保。他从此陷入这样的恶行循环: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制造更大更多的错误。
“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配合美军部署THAAD,导致韩方打光了手中所有的牌,与东亚大国的关系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从这一点上来看,文在寅应该羡慕安倍,因为安倍一直是“本色演出”,从前是癞皮狗,现在是哈巴狗,面对东亚大国有时还会戴上警犬的面具。可韩国人一向重视面子,文在寅也似乎认为自己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殊不知却将韩国逐渐带入深渊。探客发现,很多人都曾对文在寅抱以厚望。然而,事实证明,指望英雄来挽回局面不切实际。英雄造时势的概率比时势造英雄的概率低太多。
总统文在寅眼睁睁看着律师文在寅一点点腐烂,最后变成可怖的白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