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新春涨势”为国际化带来动力

2018-01-26 07:24:54   

对于正在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人民币来说,新年以来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因为人民币出现了一轮明显的“新春涨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惊人的九连涨,增强了各方对人民币的信心。
人民币的“新春涨势”是多因素共同推动下实现的。中国经济数据向好,让人民币赢得更多的信心。中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6.8%,高于预期的6.7%,同时全年增长6.9%,为2010年以来首次回升。这一高于预期的增长给人民币走强带来强劲支持,中国经济的向好是人民币企稳的基本面基础,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进程的根本动力。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逾两年新高,这既是因为人民币走强,同时是美元不断走弱的结果。美元指数近年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与日俱增,美元指数从去年年初的102.9下降到目前的90.3,在过去一年里贬值12%,这也推动了人民币的上涨。今年以来世界各国央行推动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再加上市场普遍缺乏波动性,都使得美元承压。除人民币外,欧元兑美元一月中旬也触及三年高位。
人民币走稳为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人民币的国际功能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1月中旬德国央行理事多姆布雷特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证实了德国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计划。此前欧洲央行已经把人民币列为该行储备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已批准从2016年起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被广泛列为储备货币符合近年来不少央行外储“去美元化”的潮流,而进入储备序列也意味着这些央行愿意为人民币国际化背书。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从最早通过贸易渠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后来逐渐发展成多渠道并进。在央行方面签署了多份货币互换协定打造人民币池子,中国企业则在交易结算中扩大人民币的适用范围和活跃度。各方合力让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在储备货币、贸易货币以及结算货币等方面多维度齐头并进。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坚持人民币跨境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导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
2015年年中人民币突然贬值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不过在那之后人民币贬值已经逐渐减弱,罕见的“新春涨势”更被当做是中长期趋势的拐点。目前再谈“人无贬基”会更有底气,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增长前景也更加可期。
当然,虽然人民币经历了“新春涨势”,但并不能由此一味看多,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会成为常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上个月指出,相比真正一流的储备货币和成熟有效的市场,人民币和国内金融市场还有很大差距。在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影响力的问题上,要特别“心平气和”。认识到这一点,会觉得符合市场规则的汇率机制会让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更有魅力,“新春涨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文/王亚宏 高级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