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款轻重两用型机枪,大量装备部队,对抗低空目标优势明显

2020-04-12 08:46:26   

作为一种自动武器,机枪主要是用来发挥压制作用的枪械类型,可以进行连续性地射击。在二战以前,机枪主要可以分为轻型机枪和重型机枪两种,其中轻机枪的重量大约为10kg,有效杀伤距离为500m 左右,射击速度每分钟约为200发,主要用于火力支援,而重型机枪的重量比较重,大约在25kg以上,有效杀伤距离也随之扩大到1000m以上,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火力打击。一般来说,由于重型机枪的重量影响,这类枪械装备为了更好地射击,通常会给机枪配上三脚架。


到了20世纪30年代,通用机枪开始出现,德军的MG34就是第一款用在战场上的通用机枪。这种机枪将轻型和重型两种机枪的特点结合到一起,同时配备两角架和三脚架,可以轻便灵活地进行射击,而且射程也比较远,对目标造成的伤害也很大,因此这种通用机枪逐渐成为主流的机枪类型。通用型机枪的研制对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国由于技术的落后,只能通过仿制别国的成熟机枪来扩充枪型,导致我军在战场上常因为武器火力不足而受到损伤。于是,在建国以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积极推进机枪的研发。如今,我国的机枪研制已经逐步追赶上国外的研制水平,不过在此期间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装备的机枪大多是仿照苏制机枪技术进行研制的,其主要型号为58式连用机枪和53式重型机枪,其中53式机枪仿制的是苏制SG-43型重机枪,58式参照的则是苏联的RP46,口径为7.62mm,采用了闭锁片撑开的闭锁方式,可以更换枪管,这款机枪在1958年正式定型。不过这两款枪械的性能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落后的,我国急需要一款真正国产的机枪。因此在60年代后期,我国成功自主研制出一款通用机枪,代号为67式。


这款机枪是我国建国以来研制的第一款轻重两用型机枪,诞生以后就逐渐开始替代旧型的机枪,大量装备到陆军部队中。据了解,这款机枪主要跟随着步兵一起行动,在对抗地面和低空飞行目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不过由于技术的限制,这款机枪的实际性能并不怎么样,供弹系统设计得不完善,精度和可靠性很差,经常会出现无法抽出弹壳的现象。因此这款大量生产的机枪并没有装备很久。在1979年的反击战中,由于实战的效果不好,野战部队紧急下令,将67式通用型机枪换成更加可靠的二战武器,53式以及其改进型57式重机枪。在此之后,我国开始继续改进这款67式通用机枪,并且由此推出了67-1型和67-2型两种改进版本,其中67-2型的枪管进行了加粗处理,枪柄的位置设计成可升降式的结构,在重机枪的状态性能更加优异。


到了90年代,我国的枪械研制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研制出一批新型机枪。在重型机枪方面,89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突破。这款机枪的重量只有26.5kg,口径大小为12.7mm,有效射程为1.5km,可以发射84式穿甲弹和89式燃烧弹。这款重型机枪在1997年正式亮相,随后逐渐取代67-2型机枪,装备到步兵队伍中。除此以外,我国在90年代还自主研发了一款独具特色的通用机枪88式,这款机枪从1989年开始研制,1999年正式批准定型,不同于国外常见的7.62mm子弹,88式创新地采用了5.8mm 的小口径枪弹设计,射击威力很大,后坐力比较小,另外它的枪体重量为16kg,有效射程为1km,弹匣容量为200发,可以与枪身和枪架进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