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AR:中国发展大飞机的六个维度 与欧美抗衡
2016-06-12 10:06:01
去年C919下线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一款商业大飞机要成功商业化,必须满足六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要有广阔的疆域。
第二,要有众多的人口,而且这些人口必须分散在广大的疆域中。
第三,老百姓要富裕,有消费大飞机的能力。
第四,要有可以研发生产大飞机的科技实力与资金实力。
第五,国家必须有将大飞机商业化的坚定意志。
第六,正确的产业政策。
这六个维度缺一不可。
日本有资金实力与科技实力,但没有辽阔的疆域与众多的人口。
加拿大有广大的疆域,老百姓富裕,有科技实力资金实力,也有国家意志与产业政策,但唯独缺少人口。这使得庞巴迪的C系列客机前路艰难。
而印度印尼虽然有足够的疆域,足够的人口,并且分布广泛,但缺乏资金与技术能力与产业支持。
俄罗斯也是一样,俄罗斯有辽阔的疆域,老百姓虽然不富裕但勉强有消费打飞机的能力,国家意志与产业政策都不缺,也有技术实力。唯独缺乏消费大飞机的众多人口,这就注定了俄罗斯的这款产品及时技术上强于C919,也注定不可能成功。
为何这六个条件缺一不可?归根结底在于生产一件产品,首先要有生产能力,这需要有资金,有技术,有合适的产业政策加以配套。这样才有可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大飞机虽然是人类最顶尖的工业品,但生产大飞机,除了中美欧以外,加拿大与俄罗斯确实都能做到。
生产出来以后,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消费才可以,换句话说生产出来之后还得有人用,再换句话说必须要有市场。这个市场首先必须是本国的市场,因为在大飞机被美欧波音空客垄断的今天,其他国家的产品要想出头,就必须由国家保护,之后慢慢形成竞争力。
而这个保护是什么?就是本国必须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来消费国产大飞机。
加拿大俄罗斯虽然疆域广阔,但人口不足,本国无法提供足够需求,就必须由其他国家来提供,但有波音空客在前,一个新生的产品既无成本优势,可靠性安全性又无法得到足够验证,其他国家凭什么不用波音空客而要用你的大飞机?无论是加拿大庞巴迪的C系列,还是俄罗斯的MC21,最终一定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巨额亏损。现在庞巴迪的C系列已经成了一个烂摊子,庞巴迪自己都维持不下去了,甚至要把这个项目卖给空客。MC21由于承担俄罗斯的国家意志,全民承担成本,会好很多,但国家意志与市场现实出现尖锐矛盾,一定会进退不得。
C919则完全不同,六个条件全部符合,不仅有生产能力,中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还提供了广大的市场。换句话说,C919不出国门,仅仅靠中国市场就可以与波音空客鼎足而立。
况且还存在适航证的问题,中国大飞机的适航证美国一定会给的,因为一切博弈终归还是要看你的实力与话语权。C919一旦成熟,假设美国还不给C919颁发适航证,那么中国完全可以撤销波音737的适航证,看一看美国人能不能承受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而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这样,C919在有本国市场大基地的同时,进入欧美市场,国际商用大飞机的ABC格局才会真的形成。
俄罗斯的飞机美国有可能给适航证吗?不可能,政治原因都在其次,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俄罗斯的市场话语权太小。中国可以用本国市场与美欧的市场进行交换,而俄罗斯本国市场太小,欧美不可能把自己的大市场与俄罗斯的小市场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