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技术闹剧,不是在短程导弹上加一节,就是想把洲际导弹砍一节
2020-09-04 19:51:52
超级大国退出中导的大动作目前看来有虎头蛇尾的嫌疑。因为整个过程中的实际行动,就是在宣布退出后的100天内试射了一枚陆基战斧导弹,此后就几乎变得没下文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过去也谈到过这个问题,就是陆基战斧确实是当年要销毁的中导之一,不过当时的陆基战斧都是带核弹头的。却没有同时禁止空基和海基战斧。而后来的海湾战争中战斧导弹一战成名,是苏联人没想到的后果之一,算是一个战略漏洞。现在恢复陆基战斧并不难,不过就是把空基和海基战斧换一个发射平台而已,本身的弹种甚至都不用换新的。而对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强调全球海空机动和全球化打击模式来说,常规陆基战斧反倒更像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不耽误事。但是超级大国想再恢复真正的中导,也就是中程弹道导弹;
却是一件难以上青天的事情。第一是财务压力。狼山不止一次预测过,超级大国想再装备哪怕1000枚中程弹道导弹,起码要再投入1000亿美元,相当于1亿美元一枚。可现在根本没这笔预算。就算是有这笔资金,那么其海空军也会用来采购新战机和新战舰。洛马绝对不会让可以采购1000架F35的资金,最后变成采购雷声的1000枚导弹。第二,即使钱不缺,重新恢复中导的生产线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年潘兴的模具早就丢光,设计师和熟练工人也都不知道去哪里了。而现在的超级大国,工业实力已经很难支撑任何大的系统工程。F22A的生产线才关了9年都恢复不了,何况已经关闭了30年以上的潘兴2的生产线。在重新恢复中导的问题上,超级大国明显也是一时兴起,甚至可以说是出于X慕J妒H,但是一旦过了冲动期。
真正要恢复中导,面临各种柴米油盐的具体问题时,才知道有多难了。而对面的俄方来说,在中导问题上是被动跟随,但问题一样存在。除了资金自然也是技术。于是这两家出现了“各村想各村高招”的局面。在彻底销毁了作为强力中导的SS20导弹之后,俄方目前并没有现成的中导生产线。就是想寻找一种直径合适的固体中导发动机,都比较困难。一般来说,短程弹道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一般不超过1.2米,大多在0.8米到1.1米之间。而中导的主固体发动机直径在1.4米到1.5米。各国现役洲际导弹的固体发动机直径大多在1.8米到2.2米。那么在目前俄方没有合适的固体发动机的情况下,要想快速的恢复中导,于是就想出了最简单办法:在俄方现有的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下面加一节更大直径的推进器。这样来快速恢复中导能力。实际上这更像是军事爱好者的想法,要真正实现并不容易。
首先所有弹道导弹发射后都要程序转弯。而短程导弹只能控制原先的弹体,要增加控制后面加大的助推器,整个制导系统需要从头再来,费时费力费钱。其次,中导的弹头再入烧蚀和短程弹道导弹差距巨大,这个也需要重新设计。而超级大国一开始想用库存的中段反导导弹修改为中导,结果发现库存有限,而且反导导弹本身超级昂贵,根本改不起。现在居然想把海军的三叉戟2潜射洲际导弹砍掉一段,变成中导。美国海军同意不同意先不说。这岂不是把黄金涂漆当黄铜用?最终只能是闹剧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