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弗里德曼:中美这七年

2017-10-24 08:32:06   

美國《纽约/时报》震撼对比中美,轰动美国白宫高层
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纽约/时报》上,震惊了美国白宫! 他写道:当我坐在中国场馆的座位上,欣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各种场会的各种工作,而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 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但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人口,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创新+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和世界。许多境外企业投资中国都有一个口号,只要能在中国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这个趋势随着中国的崛起正在开始扩大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旅游、航空、影视、体育、教育、新能源、现代化模式、高铁等。 疆域,我们一些人比较羡慕小国寡民的生活,实际上小国有小国的困难。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回旋余地大得多。 智利是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2010年一场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块,整个经济可能两年内都喘不过气,而中国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这么大的天灾,整个国家经济纹丝不动。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产业迁移到外国,而中国在自己内部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梯度转移,这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 文化,过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中国人今天的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书画热、茶道热、旧宅热、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人本文化衍生出来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难以比拟的。中国任何地方的街头餐馆都能做出三四十种菜,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餐馆只有汉堡包加土豆条,能有三四个菜就不错了。欧洲餐馆的菜肴要丰富一些,但也很少超过七八个品种。 我们有些人总是担心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其实只要稍微熟悉一点世界历史的人就知道,人类历史上宗教冲突导致了无数的战争,光是基督教各个教派之间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就有上千年的历史,造成了无数生命遭杀戮的人间悲剧。所以,我们的老百姓不一定非要信教。 经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严格讲不是“市场经济学”,而是“人本经济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 中国今天的政党是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传统的延续,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进行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西方不少人只认同多党竞争产生的政权合法性,这是十分浅薄的政治观念。 我曾遇到美国学者质疑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我问他为什么不首先质疑一下他自己国家的合法性:你占了别人的土地,通过殖民、移民、灭绝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我请他给我解释这样的国家合法性和正当性在哪里?最后他只能跟我说,这是历史。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中国“选贤任能”的理念来质疑西方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么?小布什执政八年给美国带来了经济衰退,给伊拉克带来了灭顶之灾,给世界带来了金融海啸,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历史合法性的最大特点就是“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 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无法产生。我曾和印度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模式,他们说从表面看,中国是中央集权,但中国每一项改革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所以中国体制要比印度的体制更有活力。 他们学习了西方,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府体系,但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两者的结合使我们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扰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法条主义等问题。 在政治层面,西方许多人也想当然地认为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壮大,中国也会接受西方对抗性政治模式。但他们今天也发现,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似乎比其他任何阶层都更珍惜中国的政治稳定。他们了解西方“民主化”已经给许多国家带来混乱动荡,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财富积累得益于中国三十多年的政治稳定。 坦率地说,中国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德国专家说不可能,中国铁路人6年创造奇迹


举世瞩目的兰渝铁路即将在2017年年内通车,它北接黄河,南接长江,将中国两大流域连接起来,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和联通。同时,兰渝铁路也是继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焦柳铁路之后,第五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
它的美丽、雄伟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实现这份美丽的过程中,那些辛酸和励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10月21日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上,中国铁路人、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2号斜井总工程师夏荔先生,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兰渝铁路总长850公里,总共历时9年完工。但其中的一条隧道却修了足足8年。
这座隧道就叫做胡麻岭隧道。


现在可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条隧道会挖8年?


其实,一开始,胡麻岭隧道的施工进度很顺利。夏荔介绍说,胡麻岭隧道总长13.6公里,起初,他们只用了2年时间,就已经挖通了10多公里。
但就是最后的173米,让中国铁路人整整花了6年。
在他们挖到只剩173米的时候,胡麻岭隧道工程却出现了意外。
隧道前方涌出了大量的泥沙。


这种带有泥沙的黄泥水,硬生生将挖好的隧道倒退了200多米。
这种谁都无法想象的意外,导致工地被迫停止施工。


经过地质勘探学家的检测,胡麻岭隧道的地层被命名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
这个地层,属于国家六级围岩。
稍有不慎,隧道就会变形塌方,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
为解决这一难题,夏荔团队请了国外专家一起进行讨论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
有一位德国专家在离开工地的时候,甚至说出了三个字:不可能。
“人类不可能在这种地质中打隧道。”
听到德国专家的说法,夏荔和胡麻岭隧道工程团队当时都崩溃了。


是的,怎么办?兰渝铁路当时已经修了八百多公里,卡在胡麻岭怎么办?
难道飞过去么?
抛弃幻想,准备战斗!飞不过去,就只有打通胡麻岭!
工程师夏荔和工友们不服输,用六年寻找新办法、勘探、挖掘,以每月五米的速度最终挖通隧道,解决了这道世界难题。
地层里全是粉细砂怎么办?
夏荔和团队就灌注化学浆液固结细砂。
隧道全是水怎么办?
那就抽水排水。
夏荔和团队还创造性地想出了九宫格挖隧道方法。
什么是九宫格挖隧道方法?
作为吃货大国,我们这么来形容吧,就是把火锅里的九宫格放大20多倍,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


这种方法的速度很慢,一个月只能挖五米。
世界难题是挺难的,但中国人不服输!
德国专家说不可能,但我们中国人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把这道难题解开了!
终于在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贯通了。


贯通的那一刻,夏荔在隧道的另一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父亲。


夏荔的父亲夏付华今年55岁,是中铁十九局胡麻岭隧道三工区的测绘员,2009年3月进入胡麻岭隧道工程现场。夏荔今年29岁,2010年9月大学毕业便来到胡麻岭隧道工程现场。
父子俩虽然在一个隧道里工作,但这8年来,除了春节或者开会能见一面外,俩人连一顿饭都没吃过。
“我的工作是测绘,相对来说,他的工作太忙了,几乎没时间见面,虽然有电话,但隧道里没有信号,没法打,他闲时给我打电话我却进隧道了。有时想他了我就一个人徒步到距离10公里外的骡子滩二号斜井去看他,可大多他都在隧道里,见不着,我就又走回来了。”
夏荔的父亲修了一辈子铁路,和自己的妻儿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从小,夏荔就很少见到他的父亲。
他一年只能回家两次,总共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能和家人团聚。
初中让写作文,写我的父亲,夏荔写不出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该怎么写。
有一次,夏荔母亲带着夏荔去车站接他的父亲,父亲看到夏荔的那一刻哭了。
母亲说,你爸爸哭是因为你长高了,上次见你才这么高,现在,儿子都快比父亲高出一个头了。


夏荔父亲有一个习惯,就是带着小夏荔一起坐火车,告诉儿子,这条铁路是爸修的。
夏荔父亲总说,自己就是铁路上的一块砖。
可在夏荔心里,父亲就是自己的英雄。


不止父亲,夏荔的妻子也奋战在胡麻岭隧道项目中。当然,这个工程师家庭奋战在隧道项目中的还有夏荔2015年在这条铁路上出生的女儿垚垚。


就是这样,一条兰渝铁路,贯穿起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
夏荔原本以为,自己会陪伴女儿的成长,让她见证铁路通车的那一刻。


但由于女儿的身体原因,他和妻子女儿被迫过上了异地的生活。
聚少离多的代价就是女儿对父亲的不理解。
如今已经三岁的女儿至今也不认识爸爸,会在夏荔和妻子视频的时候说,不要爸爸,不要爸爸。


夏荔很惭愧,自己没能做到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情,见证女儿成长的每一步。


但是夏荔相信,就像自己当初理解自己的父亲那样,自己的女儿总有一天也有理解自己,认为他是她生命中的英雄。


是的,夏荔,别担心,你不仅是你女儿的英雄,你和胡麻岭隧道团队里的1500多人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整整8年的时间,1500人的胡麻岭隧道团队舍小家,顾大家的昼夜奋斗,就是为了让兰渝铁路的通车时间,从原来的22小时,缩短到只有六个小时!


兰渝铁路也只是大国工程背后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中国创造正在遍布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
正是像夏荔一家三代人把努力和热血挥洒在工作中,才造就了我们祖国一个又一个伟大工程的出炉。
胡麻岭隧道工程花了8年才完工,人生又有多少个八年可以重来。
夏荔说,现在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他31岁生日的时候,和妻子女儿一起坐一次兰渝铁路。


当车开过胡麻岭的时候,夏荔想大声告诉女儿,这条隧道,是她爸爸和工友们一起建设的!


就像小时候,父亲坐在火车上告诉小夏荔哪条铁路是自己建设的那样。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夏荔不再因为聚少离多而误会父亲。从那时起,他深深地以父亲为荣。


这段演讲不仅感动现场的观众


也让无数网友动容。


致敬中国铁路人!你们是中国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