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大选已成闹剧,美专家警告:大分裂大骚乱就要到来
2020-11-06 07:02:03
尽管美国总统选举人票定格在拜登的264对特朗普的214后已经几个小时不再变化,但显而易见的是最后结果没有那么快落定。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论是这两人之中哪一个入主白宫,美国社会的大分裂已成定局。
1992年,也是这样一个季节,老布什与克林顿展开总统选举对决,无论怎么看,当时挟海湾战争胜利之威的老布什的赢面都比都当时还是阿肯色小州州长的克林顿大得多。然而,克林顿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以一句著名的口号“笨蛋,问题在经济”,最终打败老布什入主白宫。在此之后,经济理性成为很多人观察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视角。2008年,年轻的奥巴马以“改变”的口号胜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
然而,到了2016年,当观察人士再次以经济理性的视角观察美国总统选举时,打脸的时刻来了——作为克林顿之妻的希拉里自然深谙其夫取胜之道,在选举中自然也得到了克林顿的指点,但结果却是高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第一”这类空洞政治口号的特朗普翻盘上位,搞得众多观察人士和民调机构灰头土脸。由此,美国社会的分裂化与泛政治化成为新形态。
特朗普4年执政可以说是争议不断,无论是他频频“退群”、修建隔离墙、对多国发起贸易战、敲诈盟国“收保护费”等对外政策,还是他所坚持的“白人至上主义”、让富人更多受益的减税、放任种族主义对立、导致疫情失控等对内政策,都受到普遍的指责与批评。按说,对于这样一个“不靠谱”的领导人,美国选民应该早就对他“受够了”。
对于今年的总统选举,媒体和民调机构早早开始唱衰特朗普,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也早早确立了民调大幅领先的优势。开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也没有意外,虽然直至目前还没有确定鹿死谁手,面对拜登具有的领先优势,特朗普也只能提出异议并明确发起诉讼。
202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显然已经如同众多媒体和观察人士所预言的那样,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出选票结果,双方还将毫无置疑地陷入到下一轮的激烈斗争中。就在此时,美国多地爆发冲突,到处警民激战,大批军车出动维持秩序,美国政治和社会面临一场巨大的考验,甚至不排除引起一场混乱。这并没有超出预期。
最终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美国自有一套法律和体制确保拜登与特朗普两人之中有一人会笑到最后,这也已经不是重点,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选举的过程。
就已经统计公布的选票来看,拜登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最高选民票,而特朗普也仅仅与之差无几,这意味着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会创下新高,长期以来被认为患上政治冷漠症或称选举疲劳症的美国民众,政治热情居然被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点燃了,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寻。还有就是,特朗普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出现崩盘的现象,还保持了继续通过法律等途径与拜登纠缠下去的希望和机会,也值得分析。
超高投票率的出现与相关无几的得票数背后,是美国社会的分裂与政治版图的新固化。
一是,当下的美国政治版图已经划分成泾渭分明的“红州”与“蓝州”,这些以颜色为标识的州的特点就是“只站队、不站对”,不管能力与政治主张为何,只要是他们支持的政党所推出候选人,都会无条件把选票投他,可以说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民主党与共和党都把次选举看作是一场压倒对方的“决战”,为了让支持者出来投票,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及党内一众大佬不辞辛劳、冒着疫情大搞选举动员。在红蓝基本盘决战的背景下,出现高投票率与相近的选票数也就不意外了。
二是,所谓的“摇摆州”成为决定胜负关键,并没有改变美国社会的分裂与政治版图固化的特征。尤其是今年,内华达一州成为“关键先生”更能说明问题,内华达之所以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恰证明红蓝州已经完全固化成铁板一块,这就是美国两党政治长期操作下的结果,一个撕裂的美国如此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么,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选民关注的什么?经济问题?疫情防控?对外政策?国家安全?竞选人选形象及执政主张?都不是!唯一关注的就是你是哪个阵营。政治站队超越了一切,成为选举的主题。
为什么会还在选举计票过程中,白宫外外面已经出现抗议活动与肢体冲突?美国多地在结果并未明朗情况下就爆发骚乱?为什么一场选举秀会让美国军警如临大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预测美国会出现选举争议?为什么还有人预言美国可能因为这场选举争议会陷入混乱甚至内战?答案只有一个,“笨蛋,问题在政治!”
显然,当今的美国社会,经济理性已经完全被政治非理性取代了。在政治非理性面前,没有包容与谅解,只有冲突与压倒对方,这才是美国选举乱象丛生的根源所在。
在一个陷入政治非理性的国家,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冲突和闹剧,都不要感到意外。这很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