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兆帕潜艇高压气瓶引发的现实笑料!

2021-10-20 21:22:52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上次谈到,当今各国潜艇在水下排水时使用的高压气瓶,正常额定压力一般是20到25兆帕。而苏联潜艇由于追求大潜深,使用了40兆帕的高压气瓶。而当今40兆帕也基本是先进核潜艇必须达到的气压标准,毕竟当今大潜深是高性能潜艇追求的主要指标。有人说40兆帕的压力也不算很突出啊,其实这是对高压气瓶的压力指标不是很了解导致。高压气瓶并不罕见,比如医院或者工厂里经常用到的氧气和乙炔气瓶。天然气车辆装载的天然气气瓶或者大型的运输气瓶,都属于高压气瓶。其实这些民用气瓶的最大压力一般都在15兆帕以内;实际内部的气压一般只有10兆帕到13兆帕。只有少数的天然气气瓶的工作压力在18兆帕左右。都低于常规潜艇气瓶20兆帕以上的内部气压。而且这些民用气瓶,




体积和容量都相对比较小。比如最常见的氧气和乙炔气瓶的直径都不超过30厘米,高度都不超过1.5米;而潜艇高压气瓶一般是直径半米,长度3米以上的大型气瓶。气瓶的体积和表面积越大,在内部有相同气压下,外壳承受的压力会增大数倍甚至一个数量级还多,因此制造难度和使用风险都更大。而且潜艇气瓶本身除了要承受内部的高压气体向外的膨胀力外,还必须和外部有压力的海水直接接触,每次下潜都要承受海水外部压力的周期变化和腐蚀性。因此潜艇气瓶虽然看着内部气压和民用气瓶差不多,最多到40兆帕比民用高压气瓶大一倍,但实际生产难度和使用风险性都要大得多。上次说到,40兆帕的苏式潜艇的气瓶还闹过一个笑话。今天就讲讲这个笑话的由来和后果。说这个笑话前还需再解释一个常识,



这就是虽然苏式潜艇很早就使用40兆帕级别的大型气瓶,这样可以确保下潜到600米的深度甚至更深都有足够的气压排水返回水面,但是这种气瓶的压力有点明显过高了。就算是10兆帕左右内压的民用氧气和乙炔气瓶,在正常使用时,都必须先通过减压阀减压后再慢慢放气。而40兆帕的气瓶,如果用来放气排水,在外界压力不大时;说白了就是当潜艇潜深较小,压载水舱内压不大的时候,也必须通过减压阀放气排水。只有潜艇下潜到200米以下,外界水压较大,潜艇突然遭遇掉深或者战损需要紧急排水上浮时,才可以直接全力放气排水。否则400公斤压力的空气直接放出来,对整个系统的瞬间冲击是很大的。弄不好会直接发生管道或者阀门爆裂而引发高压气瓶的瞬间爆炸。这个原理,很像所有舰船的主动声呐,



都必须在外界有水状态下才能开启,否则会直接震碎声呐本身。要知道一般子弹内部的发射药爆燃,给弹头的瞬间压力也不过100兆帕上下。40兆帕的高压气瓶瞬间爆炸,那么和一个炸弹也没什么区别。明白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后面这个现实笑话是怎么来的。说某国海军向另外一个核潜艇大国,高价租借了一艘核潜艇。这个事情全球都知道,毕竟是全球第一艘对外出租的核潜艇。这艘核潜艇的出租是十年为一个租赁期的。在首个10年过后。作为出租方的海军专家,多年后首次登了这艘本国出租的核潜艇进行检查。这个很好理解,毕竟老百姓出租个房子,到了一定时候也必须去看一下房子的状态。这专家们一旦上艇不要紧。就立即发现了大问题。第一是艇内,居然有明显灌水被淹的痕迹,部分设备已经因为泡水失效。而这艘核潜艇内部污秽不堪,

上去巡视的专家,除了看见了蟑螂和老鼠外,居然还被不明生物给咬伤了皮肤!这还都不算事。上艇检查的专家,让租赁方的艇员,来一个下潜操作检查一下设备。结果下潜还不到潜望镜高度,对方就拒绝继续下潜。专家问艇员为何不继续下潜了,艇员们打死都不说。既然不说那么只好上浮回港。结果这一上浮不要紧,专家立即听到对外排水的声音不对头。结果回港后一深入检查。发现数个主要的高压气瓶中,居然有至少2个已炸成了碎片!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威逼利诱之下才问出了一个大概。原来某次出海,租赁方没关主要舱门就开始下潜,大股海水立即滚滚而入,租赁方全艇都以为潜艇马上就要沉没。有一名智力过人的艇员,千钧一发之际,开启了主要的高压气瓶,以压力全开状态排水。实际此时潜艇还在海面附近,外界水压极小。结果几个40兆帕的高压气瓶,瞬间就爆炸了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