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吨级的核动力集装箱船,此地无银三百两?
2025-06-21 14:49:23
前几天提到了船厂核资质的问题。于是就有朋友说南边的主力船厂早就有涉核资质;甚至有人说北边的骨干船厂同样也有。如此言之凿凿,只能是无言以对。真以为涉核资质是学前班过节发放的各种奖状,为了防止低龄儿童被认为输在了起跑线上,必须人人都有一份?不用说一个数万人的世界级大船厂要拿到涉核资质有多么复杂多么麻烦;就算是一个钢筋工想到任何一个核电站绑钢筋,那么也是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系列考核培训的。比如几乎所有民用工程,即使按照最高钢筋密度来设计,那么两根钢筋之间的端头,最多现场焊接起来就可以了。而核电站的钢筋,尤其是反应堆正下方的超级地基,是绝不允许钢筋有端头有焊缝的,必须一整根贯穿整个庞大的地面。如果不直接参与核电站的建设,
图片
就算是干了一辈子钢筋工的老师傅,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奇葩要求!而类似的涉核专业要求,起码有几十万项,都需要对施工人员挨个培训!还要考核过关之后才能最终持证上岗。陆地上造核反应堆如此,在海上建造核航母同样如此:比如尼米兹级与福特级的的机炉舱是前后两个主反应堆。而主反应堆正下方的龙骨底板,必须是25米长宽见方的一整块冷轧超强钢板,而不是用更窄的多块钢板拼接后再焊接而成。说白了就是舰船反应堆正下方不允许有任何大焊缝!而当初本号也是目测出8万余吨平台首次公开亮相的2个机炉巨段的最大宽度,最大不过在19米到20米之间,由此直接否定了是双堆动力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是双堆动力,即使不要求达到福特级的25米级完整底板,那么最低也要23米,
图片
而19米级必然下面有大焊缝。只有常规动力可以符合基本技术要求。前面啰嗦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涉核资质是极其严肃,也是要求极高的综合证书,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任何一个大船厂不折腾个三五年,基本是不用想那么容易过关的。而如果是过去很早,就所谓提前拿到了这个资质证书,为何又多年不见实际开造核动力水面舰船呢?到了这个程度,可别再提8万余吨平台就是核动力的,甚至是核常混动的;看看其舰岛都熏黑成什么程度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如果说某骨干船厂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后终于拿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资格证书,就会马上开工15万吨级的超级载机平台吗?其实也不符合神秘大国一贯谨小慎微、小步快跑的传统做派。有个人人都知道的基本事实是:立国76年来,
图片
在舰船装备方面真正涉核的,其实只有大黑鱼!除此之外,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类型的核动力船舶,单纯的试验型号都没有!就算某沿海超级化工企业扬言要建造自己企业专属的海上漂浮核电站,也是已经喊了十几年而至今毫无进展。这显然与目前的所有船厂,其实只有一家有这个资质有直接关系。也许10年前有这种想法与计划,但是后来大黑鱼技术突飞猛进,唯一船厂只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干快上,于是民用版的漂浮核电站也自然顺延了,除非有第2个主力船厂也拥有了这类资质。其实比漂浮核电站、核动力破冰船这些可有可无的鸡肋项目更有现实价值,也更加急需的核动力船型,是15万吨级的核动力超级补给舰!上篇也提到了今后最缺的就是环球级的巨补!而且是继续建造;
图片
6万吨的常规动力版?还是直接一步到位采用15万吨级的核动力补给舰还有争论,最终15万吨级版本中标的概率更高。因为6万吨的补给舰携带的油料在远航中自身就消耗大半,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环球无缝补给。更主要是所有补给舰一个逃不掉的超级任务是环球全程冷链保障,更需要消耗海量的电力。如果是核动力版本,则一次性彻底解决所有技术难点。还可以与15万级载机平台共用一套船体与动力包,也等于提前完成大部分航海性能测试。但是如果说拿到证书后立即上马核动力超级补给舰又过于招摇,于是就提前宣布了一个15万吨级集装箱班轮的计划。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
图片
就算是干了一辈子钢筋工的老师傅,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奇葩要求!而类似的涉核专业要求,起码有几十万项,都需要对施工人员挨个培训!还要考核过关之后才能最终持证上岗。陆地上造核反应堆如此,在海上建造核航母同样如此:比如尼米兹级与福特级的的机炉舱是前后两个主反应堆。而主反应堆正下方的龙骨底板,必须是25米长宽见方的一整块冷轧超强钢板,而不是用更窄的多块钢板拼接后再焊接而成。说白了就是舰船反应堆正下方不允许有任何大焊缝!而当初本号也是目测出8万余吨平台首次公开亮相的2个机炉巨段的最大宽度,最大不过在19米到20米之间,由此直接否定了是双堆动力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是双堆动力,即使不要求达到福特级的25米级完整底板,那么最低也要23米,
图片
而19米级必然下面有大焊缝。只有常规动力可以符合基本技术要求。前面啰嗦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涉核资质是极其严肃,也是要求极高的综合证书,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任何一个大船厂不折腾个三五年,基本是不用想那么容易过关的。而如果是过去很早,就所谓提前拿到了这个资质证书,为何又多年不见实际开造核动力水面舰船呢?到了这个程度,可别再提8万余吨平台就是核动力的,甚至是核常混动的;看看其舰岛都熏黑成什么程度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如果说某骨干船厂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后终于拿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资格证书,就会马上开工15万吨级的超级载机平台吗?其实也不符合神秘大国一贯谨小慎微、小步快跑的传统做派。有个人人都知道的基本事实是:立国76年来,
图片
在舰船装备方面真正涉核的,其实只有大黑鱼!除此之外,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类型的核动力船舶,单纯的试验型号都没有!就算某沿海超级化工企业扬言要建造自己企业专属的海上漂浮核电站,也是已经喊了十几年而至今毫无进展。这显然与目前的所有船厂,其实只有一家有这个资质有直接关系。也许10年前有这种想法与计划,但是后来大黑鱼技术突飞猛进,唯一船厂只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干快上,于是民用版的漂浮核电站也自然顺延了,除非有第2个主力船厂也拥有了这类资质。其实比漂浮核电站、核动力破冰船这些可有可无的鸡肋项目更有现实价值,也更加急需的核动力船型,是15万吨级的核动力超级补给舰!上篇也提到了今后最缺的就是环球级的巨补!而且是继续建造;
图片
6万吨的常规动力版?还是直接一步到位采用15万吨级的核动力补给舰还有争论,最终15万吨级版本中标的概率更高。因为6万吨的补给舰携带的油料在远航中自身就消耗大半,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环球无缝补给。更主要是所有补给舰一个逃不掉的超级任务是环球全程冷链保障,更需要消耗海量的电力。如果是核动力版本,则一次性彻底解决所有技术难点。还可以与15万级载机平台共用一套船体与动力包,也等于提前完成大部分航海性能测试。但是如果说拿到证书后立即上马核动力超级补给舰又过于招摇,于是就提前宣布了一个15万吨级集装箱班轮的计划。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