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19的推力,到底是9.5吨还是11.5吨?

2020-12-25 13:10:17   




WS19这个型号的存在是不需要怀疑的。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这个型号,而有些人则直接把涡扇13E当做了WS19。其实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除非根本不想涉足中推发动机的领域,否则任何航空大国必然要同时搞好大推和中推。超级大国有F100、F110、F119、F135甚至F120等大推系列,从三代大推、四代大推一直到变循环的选择。但是仍然研发了从F404到F414的典型中推系列。而苏联时代,作为唯一可以在航空领域和超级大国对等的存在,也在研发AL31系列三代大推的同时,搞出了在米格29系列上使用的,从RD33到RD93系列。而欧洲方面一直没有研发重型战机,因此只在EJ200中推上不断的精益求精。由此可见,只要是航空技术比较领先的国家或者集团,可以缺乏主力大推,但绝不会缺项先进中推型号。对新兴大国来说,



虽然进入三代机以后,一直是重点发展重型双发战机和同样使用大推的单发中型机,但是先进中推的现实和未来的应用前景仍然相当广阔,首先还是上舰的需要。安装2台中推在空重上,就可以比用2台大推减轻1吨多,这1吨多可以直接转换成舰载机的内油,增加作战半径,尤其是着舰的调节度。能直接减重1吨,对任何主力舰载机的设计都是极大的诱惑。另外还必须破除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式。这就是想当然的认为:使用中推发动机只能带来中等推力,因此只能装配中型舰载机。其实F414这种级别的发动机装配到超级大黄蜂上,已经实打实的是30吨级的重型舰载机。如果4代中推能再提高1吨左右的推力,到单发加力推力11.5吨,双发加力推力23吨的级别,那么配套的舰载机可以直接放大到32吨。已经略微大于目前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和目前最大起飞重量,



32.5吨级的J15已相差无几。除了配套先进舰载机,4代先进中推的加力版,可以作为未来6代机忠诚僚机的主动力;而非加力版又可以作为长航时远程高空无人机的主动力。另外先进中推的核心机,可以直接进化作为大涡扇的核心机或者各种先进燃气轮机的核心机。实用前景相当广泛。作为三代大涡扇的进化版,也就是全重大约1.5吨级的WS10IPE等型号,已经可以把加力推重比做到10.5左右的水平。因此没有理由认为天然推重比更大的先进中推型号,也就是WS19只能做到推重比9.5的水平。对中推来说,做到推重比9.5的级别,只相当于把三代大推做到8.0的初级水平。直径越小,总体越轻的涡扇发动机,越容易实现更高的推重比,是固有的工程规律。这是因为无论对风扇叶片还是对单晶涡轮叶片来说,直径越小,则长度越短,加工难度越低;耐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的耐受力越强。



作为典型4代先进中推的WS19,起步阶段做到11的推重比,也就是11吨的加力推力;到成熟装机时代做到12的推重比,即最大12吨级的加力推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算装机初期为了稳定性,暂时降低部分要求,那么实现单发11.5吨,双发确保23吨的最大推力指标也是可以确保的。双发隐身舰载机可以做到最大弹射起飞重量32吨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