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600吨级运输机被摧毁,再也造不出来了吗?

2022-03-03 23:56:35   

有老话叫做“城头失火殃及池鱼”,“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无论如何评价,都是一场人道灾难;何况是一开始就表现出灭国规模的战争。过去31年前还是一家人,现在打起来同样是你S我活、无所不用其极。这里先不说战区的首都,号称斯拉夫文明的摇篮,有无数的历史人文遗产和名胜古迹,看来大概率都会面临灭顶之灾。而就算是当年苏联军工科技最高成就之一的一架巨型运输机,现在也已经基本确定已完全毁灭了!到底是谁下的手?现在完全是罗生门一件。不过一架完整的巨型飞机在机棚里面被毁灭,看来这个事情是基本假不了的。这等于是儿孙打架,把老辈留下的传家宝直接砸烂。这才叫崽卖爷田不心疼!多年以后,再回想起这段历史,恐怕会有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评价。





那么这架全球唯一的巨型飞机在机库里里面老老实实地呆着,怎么就突然面临飞来横祸呢?根本问题还是这个这架飞机和其所在的这个机场本身都太有名!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总之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世界第一的名头,终于为自己带来了X身之祸。这架全球唯一存在的巨大运输机,大家都知道其叫安225,具有罕见的6台大型发动机。而其现在所在的这个机场,外界按照习惯就叫他安东诺夫机场。安225开头的“安”,就是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的代表字母的缩写。而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专门设计运输机的设计局,与飞机的制造和试飞,其实是个产学研一体的存在。也就是这个设计局也有自己的飞机生产厂房,更有自己的大型试飞场地。而这个试飞场地就是现在的安东诺夫机场。这个机场为了试飞大型运输机,





比如最大起飞重量450吨级以上的安124,以及更大的这架600吨级的安225,导致安东诺夫机场的跑道,就建造的特别长也特别宽,铺设混凝土的厚度也特别厚。既然能安全起降全球最大的600吨级的巨型运输机,那么这个机场自然就可以起降任何现役的重载的飞机。而且机场容量也很大,除了有超长的跑道还有很大的停机坪,可以实现几十架次的大型运输机的密集起降和搭载物的快速集中卸载。正因为攻击方和防御方30多年前本身一家人,对安东诺夫机场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于是就想来个特种兵机降突袭,然后再引导大量搭载重型战斗车辆的运输机群大规模的集体机降,这样就等于给防御方在其纵深来个中心开花的战术。其实这套战法基本是模拟1968年大规模机降东欧某国的战术。不过老话说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作为攻击方,对安东诺夫机场的情况还是有些刻舟求剑了。攻击方似乎完全没想到,当年综合起降条件一流的安东诺夫机场。在30多年的持续萧条和管理不善之后,整体已经相当破败。首批特种部队强行降落后发现机场上杂物很多,根本不适合后续的几十架大型运输机的集中降落作业,于是已经升空的十几架伊尔76只能被迫返航。而这中间几个小时的认知反复和犹豫不决,立即给防守方提供了集中兵力反击的时间窗口,结果双方对安东诺夫机场反复争夺了5次之多,战况激烈,据说有不小的伤亡。在双方都打红了眼的情况下,就在作战双方眼皮底下,超大机棚中的那架安225,就成了出气对象。一阵不明炮火之下,连飞机带机棚一起灰飞烟灭。安225一共计划制造两架,





结果最终只完成了这一架,而且未完工的那一架大概率早就拆除了。于是目前的这架是实打实的全球唯一的独苗。其形象曾经出现在不少国际影视剧中;而且就前年,似乎还到东方大国去拉过战略物资。现在灰飞烟灭之后,不少人担心这么大的飞机,今后是否再也造不出来了?实际上安225算是特种飞机,也就是为了配合空运苏联时代2架暴风雪级航天飞机专用的。其整体设计特别是尾翼的布局也特别适合在机体上部空运大件。安225的6台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只有不到23吨,和西方同时代的大涡扇对比,其推力水平和综合性能差距明显。因此这架飞机的主要子系统的技术并非不能超越。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庞大体量下的结构安全性以及系统集成的综合设计建造经验。安225飞机的原主设计师已经过世,副总设计师也已经80多岁,




前两年还有在街头被混混袭击的报道。由此可见,想在当地再重新建造或者续建这种超级运输机已经完全不可能。而且其过大的体量,并不适合日常的大部分空运任务,其可利用性远远不如450吨级的安124。今后全球能不能建造同类的巨型运输机,甚至更庞大的型号?主要看有没有实际需求。在狼山看来,今后30年,唯有谁谁家有可能需要建造600吨级甚至800吨级的超级大型运输机,作为未来巨型空天飞机的基础性配套项目。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