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待字闺中迟未嫁——从歼31看中美军备战略(上)
2017-10-22 14:10:47
作者:刀口团队
有粉丝要求再谈谈歼31,问歼31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笔者的意见是:凡是没有五架原型机同时试飞的项目,就可证明项目还是没有被军方看中,也就是没有立项和转正!截止目前,歼31项目只有最早的一架技术验证机和第二架改进型号。这个第二架算原型机还是新型技术验证机?也不好判断。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后,一度传出中东的两个“大国”争夺歼31生产权的传闻,但快一年过去了,仍然不见下文,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即使“歼31”这个称呼本身,大概也是中航自称的,而不是军队给予的正式编号。
2016年10月,两架服役型的歼20编队飞到了珠海上空,进行了“惊鸿一瞥”式的华丽亮相,这说明首批服役型(量产型)歼20已经正式参军,而歼31的进度实在是让人着急。综合来看,歼20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而且已经正式服役到部队。一年多来成飞的生产线也开始了低速批产,总之一切顺利。
这对周边非友好国家,特别是急于装备F35的小日本,还有等着得到俄罗斯五代机但不知道猴年马月的印度阿三,都是不小的战略压力。
作为国家资源重点投入的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可以说已经“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也曾经参加过珠海航展的31001验证机,网络称其“歼31”战机,似乎就没有再次公开露面的意思。
歼31从最初的“粽子机”露面到今天,也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可就是不见大的进展,到现在还只有2架验证飞机,和歼20已经有超过20架(含原型机、验证机、批产机)热火朝天的生产势头,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个人丁兴旺,一个门可罗雀;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歼31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身份证和户口的黑户”,至今仍然没有获得国家和军队的立项,自然也没有得到推动项目的大把研发资金;所谓歼31,仍然只是中航工业的“风险自担的企业项目”。
虽然歼31出现以后,网络呼声极高,甚至一直有上舰当舰载机的呼声,但是军方似乎不为所动。这也符合笔者对歼31的最初判断:这个项目,很可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
必须郑重声明:笔者本人一直很看好沈飞,没有贬低沈飞研发成果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的再回头探讨一下歼31项目的是是非非。
去年的珠海航展,所谓歼31,连当歼20的小弟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得到,似乎有点对沈飞这个四代机项目非常不认可的意思,不认可是小事,关键是沈飞,当初就不应该拿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方案,搞出31001技术验证机。
这个方案本身,就是沈飞当年竞争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内部方案之一,还没出沈飞自己的家门,就被自己毙掉的方案。
也就是说,沈飞团队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个方案基本没有和歼20正面PK的能力,不能PK歼20,谈何未来实战中PKF22?难不成将来歼31见了F22要躲着走?
有人一直认为,歼31打不过F22,难道不能打F35?
但是,在未来战争中,空中出现的作战对手的机型,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自由选择的!我们的任何主力战机,未来都可能直面从鬼子本岛、琉球、关岛、甚至南韩和阿三境内起飞的F22或F35。你根本不可能提前选择对手的机型。
哪个国家的海空军,会蠢到装备一种晚出生三十年,仍然和现役F22重型隐形战机,几招都过不下来的所谓“中型隐形机”?
沈飞当年和成飞四代机竞争主方案时,自己都公开说:不敢保证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所以沈飞连四代样机都没出,就被成飞夺标。
沈飞自己为了找出路,不被竞相研制四代机的大潮流抛开太远,把其中一个内部淘汰方案,重新捡起来,最终好歹送上天了。林总曾经评论说:该方案中规中矩,很成熟,等等等等。是啊,成熟到连进一步升级的空间都不大。就像说一个半大孩子,长辈评价:“他很成熟了”,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他也就只能长这么高了!
到底什么才是四代机?老美的标准是4S!有人说了,难道老美的标准就是金科玉律,就不能有其他的标准?让笔者说,可以有其他标准,但这种“新标准”要超越老美定义的4S,才能是正确的新标准,否则,就必须向老美的4S标准看齐。
原因很简单,战斗机是杀人放火,打仗拼命的顶尖武器,事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是T台走秀的模特,更不是烘托气氛的和平鸽!
地球就一个,世界就一个大擂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搞出的“四代机”,综合指标不如老美,就是没上台PK,就认输了。军队不会傻到投入巨资,装备这种瘸腿货,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对飞行员的生命、对军队的未来的不负责任。
回头按照老美的4S标准,看看成飞歼20,让人绝对放心!
歼20的隐身能力,推重比,机体空间(体量大小决定了载油能力,作战半径,和内部弹仓大小),特别是兼顾超音速和亚音速机动能力,几乎每个指标都不比F22差;内部空间和兼顾超音速、亚音速机动能力上,甚至指标是超越的!歼20验证机一出来,就显得F22的机体有点“过短了”,对超音速阻力,稳定性,作战半径,都是不利的;事实也证明,F22确实有一些“难言之隐”。但大改已经来不及,187架已经生米做成熟饭,生产线也关闭多年了。
反观歼31,除了隐身能力还算勉强达标,哪项能力能和F22直接面对?不用说F22,就是F35,一台发动机的推力就可以顶歼31的两台还有余;再看歼31局促的小身板,能载多少油?能有多大作战半径?侧弹仓都没有,又能装多少武器?
更致命的是,歼31如何实现超音速巡航?就靠现在的发动机?说能超巡你信吗?
超音速巡航能力,对战斗机具有极其重要的实战价值,是标准四代战机必须越过的门槛。过不了这个门槛,说自己是四代战机,没有多大意义,若有人非把瘦驴说成是骏马,请便!但军队不会这么傻的。前海军司令早说了:研制舰载超音速(巡航)战斗机,不能超巡的海四代,海军也不会要。
有人说,把歼31体量放大,也装上WS15不行吗?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其他指标呢?能压制F22吗?若能压制,当年为何不拿这个“大体量的方案”竞争国产空军四代?
战斗机的设计,不是什么都能“简单放大一号”的,放大了体量,绝对就是一架新型号的飞机。沈飞这家一贯生产双发重型战机的主力厂,用2台米格29的中推发动机,配备一架所谓隐形飞机,本身就是一件很别扭的事。不能理解他们为何不在设计之初,机体就大一点,综合指标更高一些,用三代大推首飞!
沈飞目前量产机中,没有用中推的项目,为何非要吃这个没多大前途的“螃蟹”?
目前搞的这个用中推的歼31,若最终不能按照现在的体量和设计指标实现量产或者出口,难道不能算浪费资源的鸡肋?
还有人拿F35说事,说F35A也不能超巡,甚至不能超过1.8马赫。但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这是老美的战略忽悠!
F35项目,本质上就是美帝军工利益集团的一个钓鱼的项目,但没料到最终成了把美帝海空军自身“也钓到半空,上下不得”。(未完待续)
有粉丝要求再谈谈歼31,问歼31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笔者的意见是:凡是没有五架原型机同时试飞的项目,就可证明项目还是没有被军方看中,也就是没有立项和转正!截止目前,歼31项目只有最早的一架技术验证机和第二架改进型号。这个第二架算原型机还是新型技术验证机?也不好判断。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后,一度传出中东的两个“大国”争夺歼31生产权的传闻,但快一年过去了,仍然不见下文,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即使“歼31”这个称呼本身,大概也是中航自称的,而不是军队给予的正式编号。
2016年10月,两架服役型的歼20编队飞到了珠海上空,进行了“惊鸿一瞥”式的华丽亮相,这说明首批服役型(量产型)歼20已经正式参军,而歼31的进度实在是让人着急。综合来看,歼20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而且已经正式服役到部队。一年多来成飞的生产线也开始了低速批产,总之一切顺利。
这对周边非友好国家,特别是急于装备F35的小日本,还有等着得到俄罗斯五代机但不知道猴年马月的印度阿三,都是不小的战略压力。
作为国家资源重点投入的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可以说已经“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也曾经参加过珠海航展的31001验证机,网络称其“歼31”战机,似乎就没有再次公开露面的意思。
歼31从最初的“粽子机”露面到今天,也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可就是不见大的进展,到现在还只有2架验证飞机,和歼20已经有超过20架(含原型机、验证机、批产机)热火朝天的生产势头,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个人丁兴旺,一个门可罗雀;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歼31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身份证和户口的黑户”,至今仍然没有获得国家和军队的立项,自然也没有得到推动项目的大把研发资金;所谓歼31,仍然只是中航工业的“风险自担的企业项目”。
虽然歼31出现以后,网络呼声极高,甚至一直有上舰当舰载机的呼声,但是军方似乎不为所动。这也符合笔者对歼31的最初判断:这个项目,很可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
必须郑重声明:笔者本人一直很看好沈飞,没有贬低沈飞研发成果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的再回头探讨一下歼31项目的是是非非。
去年的珠海航展,所谓歼31,连当歼20的小弟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得到,似乎有点对沈飞这个四代机项目非常不认可的意思,不认可是小事,关键是沈飞,当初就不应该拿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方案,搞出31001技术验证机。
这个方案本身,就是沈飞当年竞争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内部方案之一,还没出沈飞自己的家门,就被自己毙掉的方案。
也就是说,沈飞团队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个方案基本没有和歼20正面PK的能力,不能PK歼20,谈何未来实战中PKF22?难不成将来歼31见了F22要躲着走?
有人一直认为,歼31打不过F22,难道不能打F35?
但是,在未来战争中,空中出现的作战对手的机型,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自由选择的!我们的任何主力战机,未来都可能直面从鬼子本岛、琉球、关岛、甚至南韩和阿三境内起飞的F22或F35。你根本不可能提前选择对手的机型。
哪个国家的海空军,会蠢到装备一种晚出生三十年,仍然和现役F22重型隐形战机,几招都过不下来的所谓“中型隐形机”?
沈飞当年和成飞四代机竞争主方案时,自己都公开说:不敢保证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所以沈飞连四代样机都没出,就被成飞夺标。
沈飞自己为了找出路,不被竞相研制四代机的大潮流抛开太远,把其中一个内部淘汰方案,重新捡起来,最终好歹送上天了。林总曾经评论说:该方案中规中矩,很成熟,等等等等。是啊,成熟到连进一步升级的空间都不大。就像说一个半大孩子,长辈评价:“他很成熟了”,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他也就只能长这么高了!
到底什么才是四代机?老美的标准是4S!有人说了,难道老美的标准就是金科玉律,就不能有其他的标准?让笔者说,可以有其他标准,但这种“新标准”要超越老美定义的4S,才能是正确的新标准,否则,就必须向老美的4S标准看齐。
原因很简单,战斗机是杀人放火,打仗拼命的顶尖武器,事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是T台走秀的模特,更不是烘托气氛的和平鸽!
地球就一个,世界就一个大擂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搞出的“四代机”,综合指标不如老美,就是没上台PK,就认输了。军队不会傻到投入巨资,装备这种瘸腿货,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对飞行员的生命、对军队的未来的不负责任。
回头按照老美的4S标准,看看成飞歼20,让人绝对放心!
歼20的隐身能力,推重比,机体空间(体量大小决定了载油能力,作战半径,和内部弹仓大小),特别是兼顾超音速和亚音速机动能力,几乎每个指标都不比F22差;内部空间和兼顾超音速、亚音速机动能力上,甚至指标是超越的!歼20验证机一出来,就显得F22的机体有点“过短了”,对超音速阻力,稳定性,作战半径,都是不利的;事实也证明,F22确实有一些“难言之隐”。但大改已经来不及,187架已经生米做成熟饭,生产线也关闭多年了。
反观歼31,除了隐身能力还算勉强达标,哪项能力能和F22直接面对?不用说F22,就是F35,一台发动机的推力就可以顶歼31的两台还有余;再看歼31局促的小身板,能载多少油?能有多大作战半径?侧弹仓都没有,又能装多少武器?
更致命的是,歼31如何实现超音速巡航?就靠现在的发动机?说能超巡你信吗?
超音速巡航能力,对战斗机具有极其重要的实战价值,是标准四代战机必须越过的门槛。过不了这个门槛,说自己是四代战机,没有多大意义,若有人非把瘦驴说成是骏马,请便!但军队不会这么傻的。前海军司令早说了:研制舰载超音速(巡航)战斗机,不能超巡的海四代,海军也不会要。
有人说,把歼31体量放大,也装上WS15不行吗?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其他指标呢?能压制F22吗?若能压制,当年为何不拿这个“大体量的方案”竞争国产空军四代?
战斗机的设计,不是什么都能“简单放大一号”的,放大了体量,绝对就是一架新型号的飞机。沈飞这家一贯生产双发重型战机的主力厂,用2台米格29的中推发动机,配备一架所谓隐形飞机,本身就是一件很别扭的事。不能理解他们为何不在设计之初,机体就大一点,综合指标更高一些,用三代大推首飞!
沈飞目前量产机中,没有用中推的项目,为何非要吃这个没多大前途的“螃蟹”?
目前搞的这个用中推的歼31,若最终不能按照现在的体量和设计指标实现量产或者出口,难道不能算浪费资源的鸡肋?
还有人拿F35说事,说F35A也不能超巡,甚至不能超过1.8马赫。但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这是老美的战略忽悠!
F35项目,本质上就是美帝军工利益集团的一个钓鱼的项目,但没料到最终成了把美帝海空军自身“也钓到半空,上下不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