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 特朗普终遇知音:法国总统拒当“圣母”,向难民“开刀”

2017-07-14 06:42:03   

从年龄上看,39岁的法国“小鲜肉”总统马克龙可以给71岁的特朗普当儿子。由于“限穆令”、冻结难民收容项目、缩紧移民政策和计划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特朗普几乎是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骂声,英国民众甚至拒绝其踏上本国土地。可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忽然不再孤单,他发现了知音:法兰西总统邀请其参加2017年国庆阅兵仪式,“共庆美国支持法国参与一战100周年”,并讨论反恐问题。“海外探客”认为,如今用这首歌来形容特朗普的心情应该比较贴切: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对!不想当“圣母”的法国总统也在这里,与特朗普殊途同归。尽管法国与德国是铁杆盟友,但不妨碍特朗普成为马克龙的向导。探客在原创文章《姜还是老的辣!特朗普靠这个重大胜利,征服了法国总统》里指出:美国主流社会对中东难民越来越排斥,特朗普顺应民意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限制措施,虽然招致骂名,却意外令民意支持率回升到40%以上。而马克龙在大选中虽然击败了勒庞,却不能忽视勒庞支持者的诉求,这令美法之间忽然成为同盟。纵然马克龙的“铁手功”令特朗普吃了苦头,却不妨碍两国最求共同利益。
有道是“富足安定出圣母,衣食无忧多东郭”。法国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恐袭和难民和非法移民问题,而这三者实际上密不可分。2016年法国当局清理了加莱的难民营后,难民大军反而转移到了巴黎,浪漫之都成为帐篷之都,暴力冲突、街头群殴不断。法国之所以成为欧洲难民危机的重灾区,一方面是咎由自取,一方面是非法偷渡难以遏制。从法国牵头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开始,再到美国掀起“颜-色&革-命”,叙利亚内战爆发,ISIS组织猖獗,大批难民涌入欧洲,纷纷跑到英法德这样的西欧发达国家安营扎寨。而英法德这些国家总是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以“圣母”自居,使得西欧成为难民寻求庇护的理想目的地。


由此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恐怖组织的渗透。2015年11月巴黎发生系列恐袭事件,造成129人死亡,连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一度都被困在法兰西球场。整整1年之前,2016年7月14日的法国国庆之夜,一辆大卡车冲入尼斯市的庆祝人群,这次恐袭至少造成84人死亡,ISIS随即宣布对这起惨案表示“庆祝”。而仅在2017年前6个月法国就已经粉碎了7起恐袭阴谋,并连续第6次延长国家紧急状态.可以说,如今的法国已经是心惊胆战。勒庞的主张虽然偏极端,却反映了很多法国人的心声。马克龙也深知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障国民的安全。
就在7月12日,法国政府开始对难民“动真格”,宣布在2019年之前为申请避难者及难民设立12500个名额,其余人等一律递解出境。马克龙还对奥朗德时期的措施表达不满:2016年应递解出境3.1万非法移民,实际只达到2.5万。而留下的难民也必须参加强制培训,法语课程将从200小时提升到400小时,以增加认同感,有利于融入社会。
而种种迹象表明,马克龙还准备削减针对难民与非法移民的补贴。在汉堡峰会上,他声称“非洲面临文明问题”,因为“一个非洲妇女往往生育七八个小孩”,“要消灭落后就要降低生育率”。当然,马克龙的言论又遭到抨击。而马克龙没有说出来的话恐怕就是“非洲人正利用肚皮政府欧洲”。探客在原创文章《非洲政客号召黑人利用生殖力白人男子受害》里指出:有些非洲政客确实在号召“用生育能力增加人口,赢得选举”。而法国虽然是西欧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但至少20%法国新生儿的祖父母不是法国人。尤其是法国在新生儿方面的社会补贴比较可观,不仅降低了新生儿对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反还成为一些移民家庭的摇钱树。在一些难民或移民扎堆的区域,由于高福利的社会政策,未婚妈妈逐年增多……


马克龙和特朗普恐怕都明白“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对他人做出慷慨之举后虽然会获得快感,形成“温情效应”,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圣母一时爽,国家火葬场”。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但更要抑制危险的道德冲动。如今西欧的问题在于把社会问题泛道德化,譬如那个被强暴的女孩,反而向施暴者道歉,担心因为自己的遭遇导致难民被污名化,这就是自作自受了。马基雅维利说过:盲目的慈悲是危险的,肤浅的爱足以亡国。马克龙知道,如果自己不能有所作为,5年之后就是勒庞的天下,国家势必更加危险,与其如此,不如自己率先采取强硬措施。
政治家应该审时度势,做正确的事情,不应被“政治正确”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龙与特朗普的接近,法国与美国的再次结盟,是大势所趋。东郭先生被咬的次数多了,也会变成“东邪”。恐怕过不了多久,西欧诸国都会追随特立独行的法国。(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创稿件,欢迎理性评论与科学指正。敬请关注donatehour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