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6万吨级正规航母的对外出口还有多远?
2022-11-08 00:07:44
凡是武器型号尾缀带E,十有八九就是准备出口或者已经成功出口的类型,这已经成为规律。不但表现在战斗机、导弹上,甚至大型战斗舰艇也是如此。典型的比如2.6万吨级的071E,显然也是对外出口的。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几十年来对外出口过的最大吨位的战斗舰艇。既然纪录已经到了2.6万吨,那么什么时候吨位再翻倍甚至更大,也就是对外出口型号也带上E的正规航母呢?有人可能觉得发展到这个程度难度比较大;毕竟二战之后到目前,全球还没有出口全新建造的航母的先例,只存在几个出口老旧航母,或者老旧航母再进行改造升级后出售的例子,典型的比如4万吨级的超日王号。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对此却有足够的信心与实际预期。第一,就在于全球对正规航母的需求其实越来越大。
一些有战略雄心的沿海国家,都对拥有正规航母跃跃欲试。即使不能立即得到正规航母,也想方设法地获得一些准航母来满足战略需求。实际上随着超级大国从二战后的海军实力在全球鹤立鸡群,无人可以挑战,自然而然地就独霸全球海洋;发展到如今,超级大国已经明显无力同时压制全球2个或者更多的热点海域。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各区域性海洋强国的蓬勃兴起。而一旦某个海区有一家有实力的海军已经或者至少是准备装备正规航母,那么必然会强烈地刺激其海上邻国,也要想方设法的装备同类级别或者是更强的航母。这种竞相发展航母舰队的风潮,在未来的20到30年内,必然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发芽。不用说发展航母舰队,过去谁能想到,一些富裕的产油国,会豪掷数百亿美元,
图片
借助其他大国的能力开展“自家的”月球与火星探测。对没有多数实际效益的外星探测都如此不惜代价,对于直接影响其综合国力与未来百年国运的航母舰队建设。恐怕绝不会不舍得投入同样的资源。因此在全球数以百万公里计的海岸线上,有发展正规航母意向的热点区域和地带,没有10个也有8个!即使其中有一半相对友好且富裕采购方在未来20年内变为实际采购行动,那么也能卖出至少七八艘正规航母,再加舰载机与综合配套,这可是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超级军售大生意。因此极有必要未雨绸缪、早做规划。第二,相对于全球对正规航母的巨大需求,当前的世界,真正可以满足这类需求的供给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就在于,当前全球真正可以生产和建造,实际可用和可战航母的国家,
一共不超过4家。而在这4家之中,法兰西不能提供弹射器,而英吉利不但不能提供弹射器,连正规的舰载机也不能提供。因此整个西方航母体系其实仍然必须立足于超级大国本身。而超级大国随着其长期的去工业化和造船工业的整体没落。居然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短板。电磁弹射器性能存疑,蒸汽弹射器的生产线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连常规航母的蒸汽动力体系也没有了。于是要么只生产核动力的,要么生产航速不合格的燃气轮机航母,这些产品基本不适合对外销售,或者对外销售的是不合格的产品。至于前苏联时期勉强摸索出来的航母生产体系,则没落得更为彻底。一艘可怜的库舰都已经实际报废无法修复;就是在泥坑中勉强升级的超日王号。也已经逐步露出了终极破绽!这就是船本身,
和配套的舰载机体系都有问题。导致高价获得这类体系的南亚方面,公然抱怨实际战斗力为零,如果不是实在隐瞒不下去了,谁又愿意自曝家丑呢?因此说到底,今后能为全球客户提供相对适合的正规航母,包括整个航母舰队配套的,其实只有长耳朵家。考虑到8万吨级以上航母太大太贵,4万吨级的航母压不住大浪,承载能力又不足;因此5.5万吨到6万吨级的常规动力出口版应该是最合适的。足够承载35架到40架正规舰载战斗机加无人机,同时还可以携带船坞舱具备两栖作战能力,配备2台电磁弹射器最为合适。说到底,这不就是传说了几年的洞76的大致标准嘛?确实如此。洞76的吨位与能力,既适合自用也适合快速对外销售。还可以以外销来摊薄成本。适合先造1打,自用外销各半!
一些有战略雄心的沿海国家,都对拥有正规航母跃跃欲试。即使不能立即得到正规航母,也想方设法地获得一些准航母来满足战略需求。实际上随着超级大国从二战后的海军实力在全球鹤立鸡群,无人可以挑战,自然而然地就独霸全球海洋;发展到如今,超级大国已经明显无力同时压制全球2个或者更多的热点海域。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各区域性海洋强国的蓬勃兴起。而一旦某个海区有一家有实力的海军已经或者至少是准备装备正规航母,那么必然会强烈地刺激其海上邻国,也要想方设法的装备同类级别或者是更强的航母。这种竞相发展航母舰队的风潮,在未来的20到30年内,必然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发芽。不用说发展航母舰队,过去谁能想到,一些富裕的产油国,会豪掷数百亿美元,
图片
借助其他大国的能力开展“自家的”月球与火星探测。对没有多数实际效益的外星探测都如此不惜代价,对于直接影响其综合国力与未来百年国运的航母舰队建设。恐怕绝不会不舍得投入同样的资源。因此在全球数以百万公里计的海岸线上,有发展正规航母意向的热点区域和地带,没有10个也有8个!即使其中有一半相对友好且富裕采购方在未来20年内变为实际采购行动,那么也能卖出至少七八艘正规航母,再加舰载机与综合配套,这可是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超级军售大生意。因此极有必要未雨绸缪、早做规划。第二,相对于全球对正规航母的巨大需求,当前的世界,真正可以满足这类需求的供给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就在于,当前全球真正可以生产和建造,实际可用和可战航母的国家,
一共不超过4家。而在这4家之中,法兰西不能提供弹射器,而英吉利不但不能提供弹射器,连正规的舰载机也不能提供。因此整个西方航母体系其实仍然必须立足于超级大国本身。而超级大国随着其长期的去工业化和造船工业的整体没落。居然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短板。电磁弹射器性能存疑,蒸汽弹射器的生产线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连常规航母的蒸汽动力体系也没有了。于是要么只生产核动力的,要么生产航速不合格的燃气轮机航母,这些产品基本不适合对外销售,或者对外销售的是不合格的产品。至于前苏联时期勉强摸索出来的航母生产体系,则没落得更为彻底。一艘可怜的库舰都已经实际报废无法修复;就是在泥坑中勉强升级的超日王号。也已经逐步露出了终极破绽!这就是船本身,
和配套的舰载机体系都有问题。导致高价获得这类体系的南亚方面,公然抱怨实际战斗力为零,如果不是实在隐瞒不下去了,谁又愿意自曝家丑呢?因此说到底,今后能为全球客户提供相对适合的正规航母,包括整个航母舰队配套的,其实只有长耳朵家。考虑到8万吨级以上航母太大太贵,4万吨级的航母压不住大浪,承载能力又不足;因此5.5万吨到6万吨级的常规动力出口版应该是最合适的。足够承载35架到40架正规舰载战斗机加无人机,同时还可以携带船坞舱具备两栖作战能力,配备2台电磁弹射器最为合适。说到底,这不就是传说了几年的洞76的大致标准嘛?确实如此。洞76的吨位与能力,既适合自用也适合快速对外销售。还可以以外销来摊薄成本。适合先造1打,自用外销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