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战理念已确定:全面学习美军 放弃俄罗斯路线

2018-05-04 06:17:19   

歼10B战斗机换装国产WS10B推力矢量发动机成功试飞,标志着我国在推力矢量发动机的实用化领域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多年以来的梦想成真,广大军事爱好者们也是情不自禁喜大普奔。不过在兴奋之余,大家心中还是存有一些疑惑:为什么推力矢量发动机要在单发的歼10B上面试飞呢?选择双发的歼11系列岂不是更加稳妥?


歼10B装备国产推力矢量发动机首飞成功
这个说法在理论上的确没错,使用双发飞机来试飞新型发动机可靠性自然更高,而且也是中国过去一直沿用的惯例。但是如今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说明国产发动机更加稳定成熟,另一方面与中国对推力矢量发动机的发展思路也是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将推力矢量发动机投入实际应用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家,然而在推力矢量发动机的使用问题上,美俄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25年前试飞推力矢量发动机的美国F16MATV
俄罗斯的观念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管是四代改进型还是第五代的新型战斗机,无不以配备推力矢量发动机为噱头,比如苏57、苏35、苏30SM以及出口印度的苏30MKI,竭尽全力地炫耀其机动性能的出类拔萃。而美国则对推力矢量发动机的使用相当谨慎,除了F22以外,包括F15、F16、F18的改进型以及最新的F35都没有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难道是因为美国的相关技术不如俄罗斯吗?


美国经过一番实验对比,最终放弃了在四代机上面配备推力矢量发动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美国对推力矢量发动机的研究其实相当深入,也在四代机身上进行大量的实验,比如25年前的1993年推出的F16多轴推力矢量计划(MATV),就是用于验证三维推力矢量喷管在过失速机动中的技术应用。在测试飞行中F16MATV完成了90度的可控眼镜蛇机动,演示了86度的稳定迎角和180度的瞬时迎角,充分展示了推力矢量技术在机头迅速指向威胁方面的巨大优势。


歼10B实验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将用于装备歼20
但是在真实空战中过失速机动会导致飞机大量损失能量,尤其是超音速机动性能不佳的四代机,将处于极其脆弱的危险状态,只能用于生死关头的最后一搏。出于种种考虑权衡,美国放弃为四代机普遍换装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计划,把主要改进方向转为提升感知能力和航电系统,推力矢量的技术成果应用于五代机的F22上面。俄罗斯由于电子技术比美国落后许多,选择了采用推力矢量发动机强化机动性的途径来弥补总体性能的差距。中国使用歼10B来试飞推力矢量发动机,则是出于与美国F16MATV类似的目的。


中国发展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思路应该借鉴美国而不是俄罗斯,主要用于装备五代机
中国无意为现有的歼10系列和歼11系列批量换装推力矢量发动机,此番亮相的矢量版歼10B仅仅只是起到技术验证的作用。歼10B和歼20都是鸭式布局,在气动特性和飞控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单发的歼10B试飞推力矢量发动机,可以简化实验工作量,为最终歼20应用飞火推一体化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使用歼11系列进行试飞所不具备的优势。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在歼20身上看到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身影了。(利刃/刻雨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