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潮流与反潮流:当欧美精英后代苦练普通话时他们却在抵制
2018-01-27 13:35:34
近两个世纪以来,英语--盎格鲁-撒克逊人所用的语言成了世界主要交流 工具,其历史背景是英国与美国连续主宰了两个世纪。
然而,二十一世纪,甚至更远的将来必定属于中国人。这话不是我说的,这是去年12月6日,量子基金创始人,金融大鳄罗杰斯在香港一场演讲中说的。
原话:我在美国经常跟我的朋友说,如果你要孩子的话,一定要让你的孩子,不管是孙子辈还是儿子辈,一定要能够讲中文。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不管人们喜不喜欢,这是事实。
罗杰斯演讲很长,主旨就是看好中国主宰本世纪。
棒杀也好,捧杀也罢,我们经得骂也经得起夸。伟人说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西方人不理解什么叫“逝者如斯夫!”?但精英阶层已经开始在为后代子孙规划未来了,学中文,练普通话。
罗杰斯女儿带着播音腔的水平,比特朗普外孙女要高出一截。
除了她们,还有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王室都为接班人请了中文家教,扎克伯格为女儿请保姆,13万美元年薪前提条件是必须会中文。
学讲普通话成了潮流,精英阶层永远要先跑一步。否则,怎么叫阶级固化?
对普通民众而言,学习中文就意味增加一笔额外支出,只能再等一等。
一种语言在全球影响力强弱,往往取决这个国家的国力,它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反面是一些中国香港学生在走火入魔般的反对普通话。
他们占用着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却表现得如此反智。
有人想为他们缓颊,说他们只是受不了普通话考试的严格程度。看看这些大字报,这跟考试标准有什么关系?
浸会大学一群学生甚至冲进语文中心长达八小时,不断威胁、责骂教职员工。
还用嗑嗑巴巴的英语臭骂外藉老师。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黑帮兄弟讨债。
反普通话,只是病症表现之一,还有国旗,国歌,国民教育……听不得,看不得,逢内地必反,自以为“政治正确”,是“民主斗士”。
最讽刺的是,他们崇拜的西方精英的后代正在勤学苦练他们厌恶反感的普通话。
闹,能闹出个未来?不能。
但他们觉可以,毕竟,当小丑还能被西方捧为“学界精英”,加上形形色色NGO狗粮,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某些势力用各种手段将他们往绝路上引,要将他们推上祭台。
等他们失去了利用价值,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时,就会发现自己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还怎么跟人竞争?
失业怎么办?黑帮都不要你,去美国,去英国?人家失业率摆在那里,你有什么特殊技能?街闹九段高手?人家不要。想白吃白喝?你又不是某种难民。
可怜的工具
抵制自己国家标准语,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笑话。
从个人角度看,一名年青人,不去好好学习普通话,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蛮横胡闹,能有什么前途?
从教育角度看,这些学生的反智行为,难道香港校园就没有责任?
除了这种暴力抵制普通话之外,还一种叫“曲线抵制”,就是所谓的方言运动。
方言跟普通话是什么关系?
方言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普通话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性。
两者并不对立,“书同文,车同轨”,东南西北方言大多数同时存在。
有人刻意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立起来,制造矛盾,甚至冲突。矛头实际上对准了国家统一性。再多温情脉脉的矫饰,也掩盖不了背后推手的险恶用心。
法国有布列塔尼方言,普罗旺斯方言,西班牙有巴斯克语,加泰罗尼亚语,英伦三岛更复杂,美国则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没有一种标准国语,这些国家产生的就不是交流问题,而是政治难题。
入藉美国,管你是德裔,法裔,西班牙裔,华裔,日裔……首先要会写会说英语,考试测评是获得入藉资格的一种机制。
其目的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记住祖国是美国。小语种(方言)可以存在,前提是不得挑战英语的绝对地位--唯一官方语言。
如果不这样强制推行,会有什么后果?看看印度就知道,一个国家有18种官方语言,谁也不服谁,连文字都无法统一。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整个国家就这么浑浑噩噩过日子。
很显然,抵制普通话的学生,不知不觉在充当一种可怜的工具,还要拖其它同学下水。
潮流
从英语世界变成世界英语,是英国(美国)国力强盛的体现,然而,谁也不是天然强者。
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后,英语是下层民众的语言,法语是高贵者的语言。
到了1204年,英法两语混杂,孕育了新英语,进入古英语与新英语并存时代。现在英国人很难看懂乔叟,高尔,利德盖特的作品,除非是专家学者。
直到1362年,英语才有法律地位,国会必须用英语开会,法庭必须用英语辩论。跟法语决裂,摆脱了低贱的符号。
从此英国人有了统一的共同语,1500年左右形成现代英语,1700年基本固定下来,工业革命高潮时,人们第一次听到“标准英语”这种说法。
“标准英语”出现,对英国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这里不是指书写,书写英国早就统一了,而是语言交流。
标准,就意味英语从社会生活共同语,变成政治规范,模范用语。支撑它的是法律和军队。
随着工业发展,印刷品大量出现,农村识字率大幅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口流动加速。如果没有‘标准英语”,英伦三岛民众就很难听懂对方的方言,社会发展也必将放缓。
当英语完成跨地域统一之后(差异只在于口音)。日不落帝国将英语向“跨国际”推进。凡是英国殖民地,全部用英语教育,不学英语只能干些粗重的体力活。
另一个帝国,法国亦是如此,所以非洲会有英语系和法语系国家之分。美洲还有西班牙语和葡萄语系国家,都是殖民烙印。
语言的渗透,就意味文化,政治,思维方式的控制,使殖民统治成本大降低。
从世界来说,一个人不会英语,就无法走出原来的世界,无法参于国际贸易,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活动。
美国独立后,对“标准英语”有抵触心态,刻意整出一套美式英语,这一过程不能简单认为是英语美国化,而是有政治因素在内。
美国夺过世界领导权后,英国反而要悄悄接受美式英语中的词汇,结构形式,发音方式。
从国际交流来看,英语主导的总路线并没有被改变,两个世纪以来皆是如此。
中国快速崛起后,传统经济强国陆续被中国超越,中国国力超过美国并非遥不可及。
那么中文和普通话普及,必将形成一种趋势,东风压倒西风。
潮流之下,聪明人会去努力适应潮流,为将来做好准备。
某些人,把关爱他的同胞视为仇寇,却将毁他的人视为亲人。愚蠢到忙着抵制普通话,可怜,可悲,可笑,可叹!
如果再不悬崖勒马,他们注定要被时代潮流淘汰,成为社会渣滓。
然而,二十一世纪,甚至更远的将来必定属于中国人。这话不是我说的,这是去年12月6日,量子基金创始人,金融大鳄罗杰斯在香港一场演讲中说的。
原话:我在美国经常跟我的朋友说,如果你要孩子的话,一定要让你的孩子,不管是孙子辈还是儿子辈,一定要能够讲中文。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不管人们喜不喜欢,这是事实。
罗杰斯演讲很长,主旨就是看好中国主宰本世纪。
棒杀也好,捧杀也罢,我们经得骂也经得起夸。伟人说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西方人不理解什么叫“逝者如斯夫!”?但精英阶层已经开始在为后代子孙规划未来了,学中文,练普通话。
罗杰斯女儿带着播音腔的水平,比特朗普外孙女要高出一截。
除了她们,还有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王室都为接班人请了中文家教,扎克伯格为女儿请保姆,13万美元年薪前提条件是必须会中文。
学讲普通话成了潮流,精英阶层永远要先跑一步。否则,怎么叫阶级固化?
对普通民众而言,学习中文就意味增加一笔额外支出,只能再等一等。
一种语言在全球影响力强弱,往往取决这个国家的国力,它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反面是一些中国香港学生在走火入魔般的反对普通话。
他们占用着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却表现得如此反智。
有人想为他们缓颊,说他们只是受不了普通话考试的严格程度。看看这些大字报,这跟考试标准有什么关系?
浸会大学一群学生甚至冲进语文中心长达八小时,不断威胁、责骂教职员工。
还用嗑嗑巴巴的英语臭骂外藉老师。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黑帮兄弟讨债。
反普通话,只是病症表现之一,还有国旗,国歌,国民教育……听不得,看不得,逢内地必反,自以为“政治正确”,是“民主斗士”。
最讽刺的是,他们崇拜的西方精英的后代正在勤学苦练他们厌恶反感的普通话。
闹,能闹出个未来?不能。
但他们觉可以,毕竟,当小丑还能被西方捧为“学界精英”,加上形形色色NGO狗粮,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某些势力用各种手段将他们往绝路上引,要将他们推上祭台。
等他们失去了利用价值,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时,就会发现自己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还怎么跟人竞争?
失业怎么办?黑帮都不要你,去美国,去英国?人家失业率摆在那里,你有什么特殊技能?街闹九段高手?人家不要。想白吃白喝?你又不是某种难民。
可怜的工具
抵制自己国家标准语,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笑话。
从个人角度看,一名年青人,不去好好学习普通话,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蛮横胡闹,能有什么前途?
从教育角度看,这些学生的反智行为,难道香港校园就没有责任?
除了这种暴力抵制普通话之外,还一种叫“曲线抵制”,就是所谓的方言运动。
方言跟普通话是什么关系?
方言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普通话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性。
两者并不对立,“书同文,车同轨”,东南西北方言大多数同时存在。
有人刻意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立起来,制造矛盾,甚至冲突。矛头实际上对准了国家统一性。再多温情脉脉的矫饰,也掩盖不了背后推手的险恶用心。
法国有布列塔尼方言,普罗旺斯方言,西班牙有巴斯克语,加泰罗尼亚语,英伦三岛更复杂,美国则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没有一种标准国语,这些国家产生的就不是交流问题,而是政治难题。
入藉美国,管你是德裔,法裔,西班牙裔,华裔,日裔……首先要会写会说英语,考试测评是获得入藉资格的一种机制。
其目的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记住祖国是美国。小语种(方言)可以存在,前提是不得挑战英语的绝对地位--唯一官方语言。
如果不这样强制推行,会有什么后果?看看印度就知道,一个国家有18种官方语言,谁也不服谁,连文字都无法统一。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整个国家就这么浑浑噩噩过日子。
很显然,抵制普通话的学生,不知不觉在充当一种可怜的工具,还要拖其它同学下水。
潮流
从英语世界变成世界英语,是英国(美国)国力强盛的体现,然而,谁也不是天然强者。
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后,英语是下层民众的语言,法语是高贵者的语言。
到了1204年,英法两语混杂,孕育了新英语,进入古英语与新英语并存时代。现在英国人很难看懂乔叟,高尔,利德盖特的作品,除非是专家学者。
直到1362年,英语才有法律地位,国会必须用英语开会,法庭必须用英语辩论。跟法语决裂,摆脱了低贱的符号。
从此英国人有了统一的共同语,1500年左右形成现代英语,1700年基本固定下来,工业革命高潮时,人们第一次听到“标准英语”这种说法。
“标准英语”出现,对英国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这里不是指书写,书写英国早就统一了,而是语言交流。
标准,就意味英语从社会生活共同语,变成政治规范,模范用语。支撑它的是法律和军队。
随着工业发展,印刷品大量出现,农村识字率大幅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口流动加速。如果没有‘标准英语”,英伦三岛民众就很难听懂对方的方言,社会发展也必将放缓。
当英语完成跨地域统一之后(差异只在于口音)。日不落帝国将英语向“跨国际”推进。凡是英国殖民地,全部用英语教育,不学英语只能干些粗重的体力活。
另一个帝国,法国亦是如此,所以非洲会有英语系和法语系国家之分。美洲还有西班牙语和葡萄语系国家,都是殖民烙印。
语言的渗透,就意味文化,政治,思维方式的控制,使殖民统治成本大降低。
从世界来说,一个人不会英语,就无法走出原来的世界,无法参于国际贸易,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活动。
美国独立后,对“标准英语”有抵触心态,刻意整出一套美式英语,这一过程不能简单认为是英语美国化,而是有政治因素在内。
美国夺过世界领导权后,英国反而要悄悄接受美式英语中的词汇,结构形式,发音方式。
从国际交流来看,英语主导的总路线并没有被改变,两个世纪以来皆是如此。
中国快速崛起后,传统经济强国陆续被中国超越,中国国力超过美国并非遥不可及。
那么中文和普通话普及,必将形成一种趋势,东风压倒西风。
潮流之下,聪明人会去努力适应潮流,为将来做好准备。
某些人,把关爱他的同胞视为仇寇,却将毁他的人视为亲人。愚蠢到忙着抵制普通话,可怜,可悲,可笑,可叹!
如果再不悬崖勒马,他们注定要被时代潮流淘汰,成为社会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