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李敖: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

2018-03-20 12:25:51   

李敖,1935425日生于哈尔滨,2018318日上午1059分,李敖走完了八十三年的人生之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


这个名字在海峡两岸,甚至全球华人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生前,爱他的人,爱之入骨,恨他的人,恨之入骨。


死后,有人是真心惋惜,有人是借机消费(可看看蔡英文的假慈悲)


对于我来说,心痛的不是李敖去世,而是再也看不到他的新文章,新节目,这种无奈在李敖无法继续工作时就已存在,只能在早年收集的横版,竖版书籍中,重温李敖。


李敖的文字与谈话一样,犀利,狂傲,甚至粗俗,与别人不同的是,李敖具有极其深厚的中西文化历史底蕴。


与对手论战,各种知识点,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李敖知识储备量,令人咋舌。


能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成为一名职业读书人。尽管媒体热衷于宣扬他的花边新闻,风流韵事,但李敖其人的另一面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掉。


李敖是双重囚徒,一方面他坐了国民党的牢,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期牢房,就是书房。


说是书房,不如说是书城,别人的是书架,书橱,他家是书墙,书壁,李敖的书铺天盖地,纵横有序,炳炳麟麟,浩浩荡荡。


他第一次约胡因梦到他家时,就是让小文青胡大美人参观他的书房,然后在她震惊和崇拜之余,顺势那啥了。


舆论将李敖生活说得仿佛很混乱,其实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咖啡,饮食相当简单,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基本不看电影(所以你看不到他的影评),生活安排井井有条,不管多忙,家务事一定要亲力亲为,甚至有洁癖。


人际关系上,仇敌远远多过朋友,这不大符合中国人和气生财的传统。如果跟鲁迅相比,李敖又带着些许圆滑,包括临死之前对敌人的态度。鲁迅主张一个也不宽恕,李敖并非如此。


然而,李敖对台独分子的斗争态度是非常坚决,甚至不惜“断交”。台独教父彭明敏,当时被称为天才知识分子,彭师,台大最年轻教授(34岁),早期跟李敖关系不错。


彭明敏台独尾巴露出来后,李敖对他公开讨伐,称其为“三尸虫”“彭尸”,两人关系恶化,走向断交,势不两立。


台独分子上台后,李敖直斥他们是骗子,对民进党祖孙三代,各种扒皮,各种批驳,民进党动用文宣资源来对李敖进行围攻谩骂。在台独势力面前,李敖就像唐吉柯德,明知无法获胜,却战斗到底。


有人说李敖没有早死,说明国民党开明,他们没听说过“江南案”?


李敖在文学方面是个天才,16岁轻松夺台中市作文冠军,17岁得到第30届国际合作节征文第一名,如果走传统路线,李敖可以顺利成为国民党御用文人,名利双收。


然而,李敖早年反传统反得格外激烈,其背景是国民党在长达近四十年“戒严”时期,对文化,思想方面的压制,整个社会处于畸形状态。他思想深处认同“五四”运动精神,所以视胡适为导师。


1961116日,“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在台北举办,胡适应邀发表演讲,时间是30分钟,题目《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主旨是颂扬西方文明,抨击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全盘西化,包括远东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


实际上这场会议主办方是美国国际开发总署。


胡适演讲引发了岛内思想大论战。11月中旬,徐复观(熊十力学生,蒋介石机要秘书,少将,抗战时期驻延安联络员)第一个杀出,他在香港《民主评论》发文,痛批胡适是“中国人之耻,东方人之耻,是最下贱的自渎式中国人。”


然后,国民党党内外知识分子跟上,对胡适进行轮番轰炸,1126日,胡适被刺激到心脏病复发,住院治疗,倒胡派优势明显。


121日,李敖参于的《文星》杂志,全文转载胡适演讲,26日由李敖主笔,写了《播种者胡适》反击倒胡派。他由自由主义精神切入,从历史和现状肯定了胡适的全盘西化主张。


年轻的李敖一身长袍,与其说是支持全盘西化,不如说是为了支持有恩于他的胡适,有十分明显的主观动机,《文星》也借此东风,后来销量大涨。


李敖最初在文坛声名雀起,就是因为卷入了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倒胡派诸将见一名颇具功力的白袍小将突然杀出,马上又将火力对准了李敖。


李敖年轻气盛,战力十足,佳作不断,战火扩大之后,双方阵营运用了台湾所有媒体进行论战,连香港媒体也有不少卷入。


胡适看出李敖是在借题发挥,李敖要攻击的目标是台湾当局,有反蒋之意,这是胡适极力要避免的后果。


于是,胡适批评李敖《播种者胡适》一文,言语轻佻,胡闹下流,自己“颇不开心”。他在19622月去世前,还警告参于这场论战的挺胡派,“作文章切莫借题发挥”。


胡适是老江湖,在政治红线面前,知所进退,这导致了李敖四面受敌的局面,但这场全媒体参于的论战造就了李敖在台湾文坛赫赫大名。


李敖后来一直继续推崇胡适,其实他心中的胡适就是五四运动时的胡适,而不是周旋于国民党官场与思想理论界的胡适。


李敖在文化界成名,不等于在社会上成名,它在台湾家喻户晓,45岁那年(1980)跟女明星胡因梦那一场短暂婚姻是重要的催化剂。


胡因梦与李敖恋爱,用今天的话说,李敖成了娱乐版热搜人物,直到网络时代,娱乐八卦仍然是最火爆的焦点,这好像是全人类共同的爱好。


李敖不是象牙塔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他还得赚钱。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中没法做到经济独立,只有两种下场:


一,被权力或资本包养。


二,穷困潦倒,老婆孩子跟着受苦。


李敖能放下这清高架子,他倒卖过电器,《文星》1967年被封杀后,他还卖过牛肉面,他的主要三项收入:


一,文章稿费


二,出版商版税


三,打官司赔款


否则他决不会有房子和书城。李敖爱财,以至于有人将他的经济纠纷跟人品思想进行有意混淆。


但这些人绝不会提李敖为了支持慰安妇控诉日本人,义助一百多万美元,为了支持金素梅去联合国控诉日本侵略者,义助一百万台币。


20059月,李敖说过,他这只铁公鸡只捐助两种人,一是抗美的,一是抗日的。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网上有人会对这位爱国知识分子如此痛恨?在他死后,犹如杀父辱母仇人般地咒骂诋毁,李敖太伤他们心了。


李敖善于利用媒体,早年是报纸,后来是电视,还开了微博,仅仅这点,不值许多知识分子学习?


台独分子将他视为“鬼见愁”,无骨文人视他为“刻薄之徒”,他骂过的人有3000多人,有伪善的三毛,有软骨头的梁实秋,有言行不一的金庸,有有诗无品的余光中……


李敖骂的人不一定都对,不过,当时作为少年的我,看得真是痛快。李敖用曾国藩送给大将彭玉麟名联形容过自己:


“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


与生活小节相比,李敖在国家立场,民族大义面前,从来没有半点含糊过。


李敖在日本人面前说过的话,一般名人根本不敢公开讲,2011年与跟台独教母,日本籍的金美玲一起录节目时,李敖既展示了对女人的风度,又在金美玲谈及战争时指中国人也有错时,李敖说:


李敖的根,李敖的魂,李敖的血脉源头,李敖的人生坐标,就是中国人。


齐鲁大地的子孙,生于哈尔滨,两岁移居北平,还有太原,上海,在大陆渡过了他的童年,亲眼目睹过日军在北平的耀武扬威,十四岁去了台湾。


终其一生,李敖生命之根深深扎在长江黄河之源,三山五岳之麓,他永远都是中国人。


李敖走了,台独大佬在假惺惺地祭悼他,天堂里的李敖看到这些骗子的表演,不知是笑是哭?


但他一定会在天堂里看到国家统一那伟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