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文在寅取得对华外交“重大成绩”,3个迹象证明这是个紧箍咒

2017-10-15 08:45:25   

  韩方10月13日在华盛顿宣布:中韩货币互换协议成功续签,延长3年,规模仍为560亿美元。这份协议本来在10月10日到期,一些权威媒体也断言“不会续签”,在峰回路转的背后实际上另有隐情。目前不清楚在3天的时间里究竟谈了什么详细内容,但从韩方焦虑情绪可以看出,韩方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至于做出了什么承诺付出了什么代价,恐怕会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慢慢揭晓。“海外探客”认为,有3个迹象证明韩方赢了面子但输了里子。


第一,与以往两国关系稍有回暖迹象就大肆鼓噪不同,韩媒这次的反应很谨慎,认为续签这个协议证明双方把政治分歧和经贸关系一分为二区别对待,更加重视经济利益,但与撤销所谓的限韩措施无关,呈现某种悲观论调。而且,面对“续签协议是否会改善两国关系”这样的提问,外交人士并未予以明确回答。
第二,韩国只是获得了一个表面上的“重大收获”,实际戴上了紧箍咒。韩国在野党9月27日曾宣称,文在寅已经亲口许诺,THAAD问题进入最后阶段,短期内有望同中方取得可视性成果。如今在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两国民意产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文在寅领导的政府能够成功续约中韩货币互换协议,无疑是黯淡风景中的一点光亮。文在寅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其支持率达到73%,比2周前飙增8%,扭转了颓势,很多韩国人都赞叹“文在寅干成了一件大事”。不过,货币互换协议只是降低筹资成本和避免汇率风险的保险措施,从2009年签署之后就没有启用过。退一万步说,如果韩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乞求东亚大国启用货币互换协议,相当于躺在了砧板上,到那时恐怕就是任人予取予求,青瓦台为自己戴上了金光闪闪的紧箍咒。
10月12日,韩国财长金东兖表示,在努力解决经济分歧的同时,要减少对中美的依赖。韩方已经意识到,一旦地缘政治形势恶化,韩国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在极力鼓励韩企与印度、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加强商业联系,分散风险。问题是,谁都能意识到必须这样做,但都舍不得放弃已经耕耘成熟的市场。韩方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续签协议唯一的意义就是为文在寅加分。


第三,文在寅欠了一个大人情。韩国财长金东兖也承认,“续签货币互换协议主要是对韩国经济有利”。以中国经济的体量,不需要韩方提供区区几百亿美元的“紧急援助”,相反,是韩方需要倚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威慑国际炒家,降低金融风险。被1997年和2008年金融风暴吓坏的韩国人,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与中美日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如今美日已经拒绝续签,只与最大贸易伙伴达成协议,谁是假意谁是真心,谁乘人之危谁值得依靠,稍有良心的韩国人都应该清楚。最重要的是,在文在寅在外交上屡屡受挫,最需要取得成绩的时候,是东亚大国拉了他一把。
另外,续签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中韩换币几乎成为韩国唯一的基轴货币互换,一旦遇到不测,人民币就会成为韩币的主要依靠,这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而且现在也不需要中方付出什么。在分割围剿美元霸权的进程中,韩币是需要争取的一个重镇。
特朗普指责文在寅在对待北方邻居的问题上“姑息养奸”,又举起经贸大棒,用“糟糕透顶”来形容美韩自贸协定。虽然韩方一直强调美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收窄约30%,但美方并未有任何让步,韩方也不得不屈膝妥协,同意重谈美韩FTA。在美日都利用经贸大棒教育韩国的时候,东亚大国给韩国开了个门缝,足以让韩国内部的开明派感恩戴德,也能让韩国经济界认清现实,使韩国“亲华派”的声音能够被更多人接受。
在韩国人看来,这个已经维系8年的协议被视为两国关系的晴雨表。经历艰难的谈判之后韩方最终如愿以偿,似乎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而幸存下来的人必须检讨教训。几乎在协议续签的同时,韩方就揪出了“元凶”——朴槿惠当局主动向美方提出部署THAAD,前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金宽镇则趁着新总统还未就任,正在距离大选还有10多天的时候强行部署了THAAD发射车。


对韩国内部的分化起到了效果。文在寅如今是个苦哈哈的“补锅匠”,但他的态度很明确:“这口锅我不背”。韩方出动曝光是“金宽镇主导的国家安保会议越权做出提前部署THAAD的决定”,将原本计划在2018年正式部署的反导系统至少提前了一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方才向韩国索要10亿美元部署费用。韩国内部如今也有了清算朴槿惠、黄教安和金宽镇的声音,正是由于他们的决定,仅仅是韩国旅游业的损失就超过1000亿人民币,超过40万个工作岗位蒸发。由此可以看出韩国军方的危险动向。如何利用韩国左翼与右翼亲美保守派的矛盾来维护国家利益,是需要研究的功课。
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大政需要考虑民间疾苦。抵制措施所要付出的成本不能由国内的弱势群体承担,譬如在韩企工作的普通中国员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算高收入,需要一份薪水养家糊口。如果韩企倒闭或者撤出,将直接断绝他们的生计。权威机构测算,韩国对华投资已经减少30%,相当于退回到14年前的水平。而印度、越南、印尼等国正在积极摘取韩企“脱华潮”的果实。探客支持在旅游、文娱等领域的“限韩措施”,对取消赴韩团体游拍手称快,但对国内这些由于韩企退出而受到损失的普通百姓应该予以补偿。
从能够长远角度来看,东亚大国也应该摆脱对韩国的依赖,尤其在半导体和石化领域。而在短期内应该采取“柔性着陆”的措施,毕竟在华韩企有20000多家,保守估计在韩企工作的国人也有数十万之多,一些韩企还是地方的重点项目和财政支柱。杀敌可以,但不要自损过多,影响安定。既然国家都不能痛下决心采取最刚烈的手段,就没有理由要求平民百姓付出丢掉饭碗的代价。文在寅明确指出,加快改革和改善民生是民心所向,一定要建设“正义国家”。探客认为,这也是东亚大国应该追求的目标,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民意的崛起,武力与制裁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首先要让本国百姓的生活质量如高山流水,其次才是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绝大多数人都感到幸福的国家,才能对邻国产生向心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