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00台的大订单到接近0,这国的发动机生意为何不好做了?

2020-07-30 09:26:45   

冷战结束以后的前20年。是俄航空器材出口最红火的时代,不但出口大量的战机成品,而且发动机的出口在全球也完全可以称得上绝无仅有。恐怕就是作为航空第一强国的美国也对此望尘莫及。因为美国冷战后,虽然也出口各种军机数量有几百架,但都是飞机成品。也就是出口的战斗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比如P8A反潜机,都是装好了发动机出口的。战机最多配套一倍的发动机。而大飞机的发动机寿命几乎和飞机机体的寿命同步,因此并不需要同时出口大量的飞机发动机。因此算下来,最近30年,美方对外出口的作战飞机发动机很难超过1000台。而俄方却不同,俄方也会随着战斗机的出口一起配套出口发动机,这方面估计合起来也有1000多台,和美方的出口量差不多。但俄方还有另外一个大头。
这就是专门出口特别客户提前订购的发动机,而客户自己生产飞机机体和航电本身。这在当代全球航空界,特别是军机生产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能自己生产先进战斗机的机体和航电设备的公司本来就没有几家。这家客户在最近30年,基本订购了3大型号的涡扇发动机。一种就是AL31第三代军用涡扇的几个特别版;第二就是D-30KP-2大型涡扇发动机,第三种是RD-93系列中推发动机。这里面数量最多的还是AL31第三代涡扇的几个特别版,总量几乎接近2000台。说这些发动机是特别版,因为相当一部分,和俄方安装在自产苏式战斗机上的AL31并不一样。特别是发动机机匣的安装方向正好相反,因此两者不能通用。属于按照客户要求定制生产的特别版本。当然,这些出口的AL31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在苏式战机上安装的通用版本。
至于D-30KP-2大型涡扇发动机,在过去的11年间,按照俄方的说法,出口数量则具体到了个位数,是463台。主要安装在客户自己制造的大型运输机,中型轰炸机和特种飞机上;至于RD-93中推发动机,除了个别的试飞型号外,主要是为客户出口某种轻型战机专门配套。因此总的算下来,二十多年来,俄方仅仅单独对这一家大客户专门出口发动机,总量就高达2500台以上。目前国际上这类喷气发动机的出口加服务单价,基本都在400万美元左右。那么仅仅这2500台发动机,就是高达100亿美元的大生意,对俄方发动机产业的维持和升级,提供了大量的外汇资金的支持。不过这种生意火爆的势头并没有延续下去。从201X年之后。前两种走量的发动机,也就是AL31三代涡扇和D-30KP-2大涡扇。居然再没见新的追加订单!而RD-93虽然还有一些订单,不过是在客户的海外客户要求下,临时减少后勤压力而保持的进口。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已经属于聊胜于无的状态。


这种状态已经维持了好几年,再过两年订单彻底归零也不要奇怪。之所以如此,有两大主要原因。第一传统用户自产的发动机越来越强,不但推力越来越大,寿命越来越长而且质量越来越好。第二,则在于俄方的部分发动机,质量不但没有提高而且因为生产线人才的流失进一步走下坡路。导致可靠性越来越差。已经逐步变得不再被用户信任。再过个三五年。出现返销先进发动机的情况也不要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