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缅北势力急遽重组 中国或为和平希望

2015-04-13 10:07:38   

战火熊熊的缅北何时能够得到和平,是许多人关心的议题。不过,缅甸历时60多年的军事对抗状况要一夜终结似乎也不太可能,其中还需要经历斗争与磨合,尤其相关各方在其中的利益分配最难平衡。由于缅甸计划在11月举行大选,因此政府迫切希望能在大选前实现全国停火。

  2015年5月1日,预计将有佤邦联合军、掸邦东部同盟军(猛拉军)、克钦独立军、克伦解放军、克雅解放军及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同盟军)等12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领袖会集佤邦联合军(佤邦联合党)总部邦康,参加为期3天的和平峰会。

  此前3月31日,缅甸总统登盛宣布已经与16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草案,并称将尽快签署正式的全国停火协议。缅甸媒体称,此为经过22次非正式与7次正式会谈形成的第四部全国停火协议草案。

  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类似的谈判与协议似乎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但每一次承诺都在不久后被政府无法左右的军方的枪炮声粉碎。与此同时,与政府军处于交战状态的果敢同盟军则始终被排除在谈判外,显示其中关系仍然异常微妙。

  佤邦联合军的前身是曾经与政府军交战多年的缅甸共产党人民军,目前拥有3万以上的常备军队及10万以上的民兵,是缅甸军事力量强大的民族武装,其此次坐庄和平峰会,自然引发了外界的无限遐想。

  缅甸共产党于1939年8月15日建立,随后便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参与了二战洗礼和缅甸独立建国等重大历史进程,一直与历代缅甸当权者进行着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在1968年以前,缅共曾尝试停战,通过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得不到响应后又决定采取“赢得战争,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期间一度与克伦族武装、克钦族武装等力量较大的民族武装联手,共同对抗缅甸政府及军队,并在克耶邦、克伦邦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但最后都因种种原因而失利,被压迫到缅甸中部勃固山区进行游击战生存。

  1967年6月,受到中国文革的影响,缅甸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华人和华侨的极左政治活动,最终酿成排华骚乱,引起了中国对缅甸当局的严重不满。1968年1月1日,沉寂已久的缅共在中国半明半暗的支持下,突然在中缅边境地区再竖起大旗,其统领的人民军很快占领了缅北掸邦的许多地区,在掸邦崇山峻岭之中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缅北的共产党力量主要由多年在中国、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受过系统马列主义教育“中央国际派”、原退入中国贵州避难的克钦族军队(这部分人被称为“贵州老兵”)、原退入中国四川的缅共部队(这部分人被称为“四川老兵”),以及后期新发展的果敢地区彭家声部、佤族地区的鲍友祥部等人员共同组成,其中更包括了许多中国军事顾问(“访问组”、“国际支左部队”等)和知青军人,最醒目的是他们都拥有全套中国军事装备。

  自20世纪60年代起,缅甸遍布反对军政府的武装组织,除了缅共人民军外,当时还有克伦民族联盟、掸邦联合革命军、克钦独立军、克雅民族联合阵线、钦民族解放军等地方民族武装,另有坤沙、张维纲、明少本、戴康等武装派系集团,且分别获得不同周边国家的同情与支持,形势非常复杂。

  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缅共除了直接与政府军开打,也与许多少数民族武装达成了共识,同仇敌忾对抗政府军。期间,不但成功统战了克钦独立军、掸邦军等力量较大的武装,还争取了大大小小20多支武装的合作与支持,甚至使克钦独立军、坤沙蒙泰军中的部分力量分裂出来直接加入人民军系列,在壮大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埋藏下了利益矛盾。

  在那一时期,由于缅共得到了中国方面不遗余力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缅甸革命斗争领袖”的地位,总兵力曾达1.5万人。缅共当时能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实力对比悬殊,小武装要么被缅共灭掉,要么被缅共统战,没有别的选择;其次是当时的缅共确实是在为民族争取解放,包括搞土改,让那些被逼上梁山拿起武器反抗的小武装力量看到了希望;再者是缅共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例如统合小武装之前,先派出一些指导员去指挥他们打几场胜仗,让其在军事上对缅共心服口服。

  另外,那一时期愿意接受缅共统战的民族武装都可以获得中国制式武器装备,这方面的诱惑也着实不小,使缅共的工作开展比较顺利。但由于军事实力有限,加之内部斗争不断,最终缅共人民军并没有取得理想战果,相反在中国改变对东南亚共产革命支持的政策后陷于困境。

  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欧巨变,苏联也在动荡不断面临解体。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最低潮,缅共内部也出现了人心涣散的情况,分裂已经在所难免。

  时任缅甸领导人奈温在1971年再度访华,中缅两国政府又恢复了友好关系,缅共从中国方面得到的外援随之减少。1975年春,位于勃固山区的缅共部队被政府军彻底消灭,其在缅甸南方腹地的活动就此完结,只剩下缅北控制区。1976年中国结束文革后,对外政策开始调整,至70年代末完全中止了对缅共的军事支援,双方自由出入边境,亲如一家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1989年3月11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率先在果敢发动了兵变,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4月11日,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友祥宣布起义,将缅共主席德钦巴登顶及其他中央领导人驱逐到中国。4月19日,缅共815军区司令林明贤也宣告脱离缅共领导。9月,缅共101军区司令员丁英也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自此,缅共人民军的主要力量全部背叛,缅甸共产党经过50年的颠沛流离,最终被迫降下了历史的帷幕,德钦巴登顶等缅共领导只能留在中国度过余生。

  缅共1989年瓦解后,其军事力量转化成为佤邦联合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同盟军)、掸邦东部同盟军(猛拉军)和克钦新民主军四个部分,其中佤邦联合军一直实力最为强大,并且与果敢同盟军和猛拉军一直保持着特殊的盟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几支武装力量表面上得到了缅甸政府的承认,同时继续与中国方面保持着若即若离、时好时坏的微妙关系。

  按照缅甸官方的统计,到上世纪80年代末,包括缅共在内,缅甸共有29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总人数超过4万人,其中主要是克伦、掸、克钦、克耶、孟、若开、勃欧、崩龙(德昂)、拉祜、佤等。截止2015年初,被缅甸政府承认的民族武装仍然有29支,其中佤邦联合军、钦民族阵线、南掸邦军、克伦民族联盟等10多支与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

  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逐步壮大,对海外投资及获得外来资源成为必然的行动,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的缅甸自然被重点关注。由于缅甸国内局势异常复杂,因此除了与中央政府搞好关系,中国仍然需要在缅甸拥有其他的合作力量,那么各种缅共的“遗产”自然成为首选。

  如今,在中缅边境许多老一辈的观念中,佤邦联合军和猛拉军仍然被视为“换汤不换药”的缅共军事力量,虽然其名称和生存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私下里中国人仍然将其当作“同盟和战友”,一些缅甸媒体也称其为“缅共军队”。由于克钦新民主军和果敢同盟军在2009年前后先后被中央政府整编和击溃,一直未与政府军发生过冲突的佤邦联合军的存在更显得关键,甚至成为了一种领袖与象征。

  随着2011年3月后缅甸开始了民主转型,中国在缅甸的许多投资项目纷纷遇挫,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损失都无比巨大,面对已经失控的缅甸局势,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对缅政策定位。自2011年6月以来,缅甸国内开始陷入新一轮大规模武装冲突,克钦独立军、北掸邦军和果敢同盟军等多支武装持续与政府军交战,也给中国边境带来了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由于在修改宪法、军队整编等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缅甸政府军以军事打压少数民族武装的方式,短期内似乎也很难改变,这些复杂的情况使得中国政府必然加强与缅甸多方面的各种联系。

  事实上,佤邦联合军与中国方面的关系也一直很微妙,除了早期中国对外部军事支持政策的调整,还有后期禁毒、禁赌、打击人口贩卖等复杂的边境问题,导致彼此间的往来也时有波折起伏。由于长期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对于缅甸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缅共时期形成的军事影响至今不绝,许多少数民族政治家和军事领袖始终视中国为最强大的靠山,一直不间断与中国方面保持着联系,包括普遍使用中国制式武器。

  缅共瓦解后,缅甸国内一度失去了与政府军较量的主心骨,形成三三两两各自为政的情况。2011年5月初,克钦独立军在泰国清迈得到美国和欧盟非政府组织(NGO)资助,成立了统领缅甸6个少数民族武装的缅甸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后发展为17个成员),随着局势的日益复杂,后期又成立了以克钦独立军为核心的“全国民族武装联盟”和“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等多个政治、军事组织,不断与政府军和中央政府周旋博弈。不过,佤邦联合军、猛拉军和南掸邦军一直没有参与这些少数民族组织,却另外与缅甸政府签署了和平协议,同时不断公开加强与中国的交往,似乎也显示出对克钦独立军不赞赏的观望态度。

  而通过近4年的较量后,克钦独立军作为领袖力不从心的情况日益明显,但所有少数民族武装与缅甸政府和军队的利益博弈却无法停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佤邦联合军的突然出场自然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虽然民族武装组织领袖参加的这个和平峰会之前已经分别在克钦独立军总部拉咱举行过两次,在克伦民族联盟总部举行过一次,但并没有给缅甸的和平进程带来实质影响。

  由于缅共有曾经成功统战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的历史,因此各方力量对佤邦联合军的作用非常关注,尤其是在外流亡5年多、时刻希望重返故里的果敢同盟军。那么,佤邦联合军究竟会成为一个带头对抗缅军和谈判要价的角色,还是成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少数民族力量领袖,似乎目前很难定论。

  一向对佤邦联合军最不服气的克钦独立军和南掸邦军都表示愿意参加5月1日的峰会,其实可以看出佤邦联合军已经具备整合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的历史机遇与军事实力。不过,佤邦联合军对外透露,只愿意站在冲突双方的中立者角度,帮助调停双方停火及实现缅甸和平,因为众所周知目前战场上各方都没有全面获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