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代无人僚机可能要飞出双5的新指标!

2022-04-06 23:49:10   

关于6代战机体系,现在全球一流航空专家基本有3大共识:第一,就是6代机将重新回归高空高速,高举高打的模式。把作战空域从当今的2.5万米以下,至少提升到4万米以下。第二,6代机将是有人长机指挥多架无人忠诚僚机的空中网络中心战新模式。6代长机由于受到人类飞行员生命维持系统的限制,因此最高过载仍然只到9个G;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3.5马赫,最大飞行高度基本在3.5万米之内。因此基本仍然是双3.5的模式标准。不过由于采用了高空推力强大的变循环发动机,可以让有人长机以2倍音速长时间巡航飞行,最大作战半径可以超过2500公里;这些指标对比当今的5代隐身机可算是进步不小。而最突出的性能升级其实是在无人忠诚僚机身上。由于不需要生命维持系统,其飞行高度可以高达4万米而不需要任何吸氧设施。最大飞行速度也因为安装了自然变循环发动机,





而设定在3.5马赫,因此居高临下的优势非常突出。也正是因为无人,导致忠诚僚机的最大过载,可以设计到20G以上,可以和很多空空导弹直接比拼超机动能力,也就是可以从容躲闪,甚至是直接“戏耍”当今的大部分现役空空导弹。正是因为大多数常规空空导弹,包括高性能格斗导弹,已经很难对付无人僚机,因此就引出了6代机的第三大特点,这就是不论有人长机还是无人僚机,都将装备高能机载激光,将50公里半径之内的空战,完全交给激光解决,这样就不需要比拼超机动能力;毕竟激光可以实现瞄准既射击,几乎没有时间的延后性。50公里之外的空战,原则上仍然交给极高性能的新式超级空空导弹。不过6代机的无人忠诚僚机最大飞行高度4万米,最大飞行速度3.5马赫的指标,很可能被某大国的设计师给直接否决了。






并且提出,在维持有人长机的基本性能指标大致不变的前提下,一步到位地把无人僚机的极限性能提高到双5的标准!也就是最大巡航高度5万米,最大平飞速度5马赫,极限飞行高度可以到6万米以上!为何把指标提升得如此之高?首先就是让无人僚机今后基本不用再考虑大多数空空导弹的威胁,将来可以一心一意地在长机的指挥下远距离攻击对手,也就是把无人僚机自身,提高到比大多数现役空空导弹的飞行能力还强的超高标准。因为当今的几乎所有大气层内作战空空导弹,最大飞行速度就没有超过5马赫的;而最大作战高度更没有超过4万米的。如果无人僚机可以在5万米以上以5马赫的速度巡航接敌,那么对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完全不能发射任何现有导弹进行拦截。如果如此高度和速度的无人僚机再进行全频谱隐身,那么对手不用说拦截,干脆对超级无人僚机的高速接近彻底无感了。





这样就有一边倒的绝对优势。不过目前包括变循环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可产生的极限速度基本就在3.5马赫,极限飞行高度也不过在3.8万米左右。要实现双5的飞行标准,似乎只有冲压发动机才行,但是到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导弹类飞行器可以采用纯冲压模式,还没有任何大型飞机用其作为基本动力。不过凡事都没有那么绝对,某大国早早的对外展示过一种采用节流火箭动力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据说可以轻易的飞到双6的标准,极限能力甚至可以双8!既然可以在无人侦察机上成功运用,自然也可以用到无人僚机上。当然,火箭助推的无人侦察机必须由专机挂载,飞到半空再释放。而6代机的无人僚机需要全程伴随有人长机起降和灵活飞行,因此就有必要在全新的无人僚机上采用双体制发动机模式。也就是正常起飞和往返战区期间,




仍然采用吸气喷气式变循环发动机,飞行指标在双3以下。而一旦接敌,则开始关闭吸气式主发动机,单独用节流火箭发动机提供强大推力,进行双5标准的飞行和作战。仅仅只需要火箭系统提供一个小时的持续动力,那么在5马赫的模式下,其飞行距离就可以超过5000公里,足够伴随有人长机实现全程2500公里的作战半径了。其实无人僚机任务完成后可以采用更省油的正常发动机返回,因此无人僚机的作战半径其实可以比有人长机还大1000公里,可以在长机之前500到800公里的距离上,先发制人击中对手。由于节流火箭的发动机体积和重量本身不大,因此同步安装两种发动机的空间是足够的。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在无人僚机的最大全重不超过28吨的限制之下,如何实现高达20个G的超高结构强度和兼顾两种动力体制的足够燃料存储空间。这样某大国不久前突破的高能液态燃料也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如果能够顺利突破,那么相关技术,未来可以直接过渡到第7代空天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