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印边境对峙背后的金融大博杀

2017-09-01 15:06:59   

这世上有许多无法用一般逻辑所能理解的事,比如一个只会点三脚猫功夫的人要VS一个绝世的武林高手,再比如一个大字不识一箩框的人要与一个博士后比学识,若后者不应,前者便会认为后者胆小,变的狂妄至极且变本加厉。若后者应之,且还以颜色,前者又会说后者胜之不武,恃强凌弱,且装可怜以博取众人同情,一幅十足的小人模样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不止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君不见,眼下刚刚结束的中印边境对峙不就正是这一现象的真实演绎吗?

自6月中印爆发边境对峙问题以来至今已有10周左右,时至今日,虽然印度兵已退,严格来说引发军事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已经降至为0了,但引发这争端背后的原因,却让不少人深思,而那些狂妄之人如印度国防部长等人的思维在普通人看来也无法理解。因为但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若论中印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比,印度远远不是中国的对手,双方的差距早就不在一个层面了。鉴于此,想必任何一位头脑清醒的包括总理莫迪在内的印度政客们都知道,中印一旦开战对印度的国家利益而言意味着什么,可为什么偏偏就做出了这种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置印度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世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呢?这就不得不从印度的政治体制以及当今国际政治博弈的大背景下去分析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印度的政治体制。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也就是说印度是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至于这个所谓的民主是什么,相信一定大家对此都一清二楚,所谓的民主就是一些政治集团、党派和个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用来蒙蔽公民的一个幌子。

这种制度的推销者其本意并不是为了真的为了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实现真正的民主,而是为了让其目标国变得非常混乱,进而达到乱中取利的目的。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好更好的控制这些被民主的国家,使之成为傀儡。以达到可以长期掠夺它们的资源和财富的目的。

因此可以这样说,凡是实行了这种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从根本上讲都是西方既得利益集团的傀儡,它们在政治上根本就没有多少独立自主可言,日本、韩国、菲律宾、乌克兰,甚至连美国这样的国家等等都是如此。这些国家对于西方而言,只是用来寄生的一个壳而已。印度自然也不会例外,而莫迪只不过是西方既得利益集团在印度这个壳里面的代理人,由于其是由西方既得利益集团一手扶持起来的,莫迪自然要投桃报李。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中印边境对峙就是西方打算利用印度这枚棋子企图与中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以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它们金融霸权所面临的生死问题。

其次,虽然中印爆发军事战争的可能性降低了,但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却已悄然开,且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就是中国与西方的金融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今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其影响力绝对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因为这场战争将直接决定西方金融霸权的生与死。说到此,那肯定有人问了,西方金融霸权到底面临怎样生死存亡的问题呢?下面天佑就大致说一下。

我们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商品出口国,随后又在2010年一举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四年后,也就是2014年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在这一过程中,欧美也成为了中国商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欧美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商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从纺织品到机电产品再到玩具、皮革制品等几乎无一样不是Made in China的,可以说这些中国商品已成为欧美普通民众生活中再也无法离开的一部分,中国也就是中国,所提供的商品成为了保障了西方国家高品生活的来源。

然而,这一现象是建立在对中国劳动者的压榨和剥削的基础上实现的。西方依靠手中所掌控的商品定价权与贸易壁垒拼命挤压中国利润空间,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没有随着贸易地位的崛起而相应的提高。中国的贸易地位和货币地位的极度不匹配削弱了人民币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结算权,由于我们在大宗商品上的议价能力不强,这就使得我们相关行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资源时,还需应对每年约40%—50%左右的商品价格波动,而大规模的套保支出在无形中无疑增加了国内进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再一个,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领储备,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QE)使得美元开始不断贬值,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的实际价值随着美元币值的贬值也在不断缩水。而最近两三年以来,美联储又进入加息通道,导致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的外需疲软,出口下降,而我们国内通缩加剧,这对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无疑于雪上加霜。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显得尤为迫切。但是西方既得利益集团会让人民币顺利的实现国际化吗?很显然,这绝不可能,因此我们就要做好与西方既得利益集团决一死战的准备,以此彻底打败西方金融霸权。那西方既得利益集团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成为它们的威胁并打败它们吗?当然不会,所以它们自然也不会对此坐以待毙,它们为了继续奴役全球,不劳而获,也会想尽一切方法来保住自己的金融霸权。

那它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保住自己的金融霸权呢?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通过是军事掠夺的方式,也就是军事战争。另一种则是通过打金融战的方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里,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军事掠夺的方式。自大航海时代开始,这一方式就一直让西方强盗屡试不爽,从哥伦布那个时代开始,从非洲到美洲再到亚洲,到处留下了因为他们的掠夺而欠下的累累血债。非洲的黑奴贩卖,美洲的印第安人大屠杀无一不是因这种掠夺而产生的产物。那么到了现代,这种它们的这一掠夺停止过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君不见现在的中东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一行为的最佳注解吗?所以即便到了现代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它们也丝毫没有停止过,那怕一刻!

在近代,对于中国,它们当然也曾经也用过这一方式,且在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年中收获颇丰。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渐渐开始强大起来,中国保护自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与崛起,一大批如北斗系统、歼-20、中国航母、055驱逐舰、DF-21D、DF-26等先进武器的陆续服役以及中国军队相关方面的作战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了军事超级大国,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想通过这一方式对中国进行掠夺已经行不通了,可以自信的说现在在中国周边3000公里范围内,中国军队能战胜包括美日军事同盟在内的任何强敌,成为一支让敌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的武装力量。

天佑:中印边境对峙背后的金融大博杀 因此,西方既得利益集团就只能通过第二种方式,也就是通过打金融战的方式来决定胜负。那么这场金融战怎么打呢?

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能否赢得这场金融战争的关键就在于谁的实体经济实力更强。

在前面提到过,中国商品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普通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得益于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的商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而中国对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所提供的商品的依赖却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由于生活必需品高度依赖中国,这无疑是中国的一个巨大优势。从供需关系这个方面来说,西方控制了货币的供给端与商品的需求端。中国呢刚好相反,中国控制了商品的供给端与货币的需求端。但请注意一点,虽然如此,但西方离不开中国的商品。而中国却可以离开西方的货币。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与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打金融战,中国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不妨再这样想一想,如果在战时中国切断了对它们的商品供应,那它们的金融系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答案就是它们会因为商品的短缺,从而导致物价出现飞涨、而它们的货币将急剧贬值,甚至在一夜之间成为废纸。成为了废纸的货币还能继续充当全球的信用货币吗?还能继续享有货币霸权带来福利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而这样的结果对于西方既得利益集团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恶梦!

所以,它们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退出历史舞台,拼命反扑也就成为了必然,那么如何打赢与中国的这场金融战呢?答案就是摧毁中国的实体经济,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寻找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这个取代的基地或是美国本土,又或是印度,总之不在中国的经济势力范围如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同时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恶化中国的投资环境,以此拉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最终瓦解并使中国彻底丧失在制造业方面优势的这一最终目的。

可能有不少朋友们会问了,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这不可能吧?要知道美元现在正处在强势周期,美联储不打压人民币都算不错了,怎么会想让人民币升值呢?这不是自乱节奏吗?然而天佑想说的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你相信美联储的鬼话,那你早晚要吃大亏。天佑讲究凡事要以事实为基础,这里呢,我们就不妨来看看下面几则相关的报道。

1.新华社华盛顿7月25日电,美国国会众议院25日表决通过了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议案。众议院当天以419票赞成、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这项议案。根据该议案,美国将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和乌克兰危机等为由,追加对俄相关个人和实体的经济制裁,美国将以发展弹道导弹项目等为由,对伊朗和朝鲜实施制裁。

天佑点评: 俄罗斯和伊朗两国都是世界上的原油出口大国,而美国则是原油进口大国,由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份制裁决议案会引发什么效应呢?答——这必然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这会引发美元下跌。为了防止俄罗斯和伊朗等国从原油上涨中获益,所以有必要先绐它们来个制裁决议。看到此,朋友们,你还会认为美元指数下跌不是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有意而为之吗?如果你还不信,那我们再来看下面两条。

2.新华社:美国东部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针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以确保美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得到保护。这意味着莱特希泽或将援引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不合理或不公平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加征关税等单边制裁。

天佑点评: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301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前面说过,由于中美两国在劳动力的成本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要打击中国在制造方面的优势,为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就要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面下功夫。很显然,美国既得利益集团此举的目的意在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进而最终达到打击中国制造业的目的,做法就是把美元的强势周期转为美元弱势周期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隐形QE方式,使美元兑全球各主要货币下降到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比如兑欧元等一篮子货币(如欧元等)如此,就可以实现降低人力成本的第一步计划。这个计划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以欧元为例子,自今年以来,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幅度已超过10%。


3.【环球网综合报道】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消息,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在6月份连续第五个月增持了美国国债,从而重新成为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据美国财政部在华盛顿时间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票据和国库券的总量上升到了1.15万亿美元,与此前一个月相比增加了443亿美元。日本则总共持有1.09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与5月份相比减少了205亿美元。此前,日本在去年10月份超过中国,成为了持有美国政府债券最多的国家。

天佑点评:如果说减持美债对于美元指数而言是利空的话,那么增持美债毫无疑问对于美元指数而言就是利多的。而在6月份美联储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答—美联储加息,按说美联储如果有心提升美元指数的话,不但不会允许日本减持美国国债,反而还会要求其大幅增持,以美国既得利益集团对日本的控制力度,美联储也完全有能力做得到这一点。因为日本说白了就是美国国既得利益集团的殖民地,它有几个胆子敢不听?在这个时候做空美元指数它是想死吗?很显然,如果没有美国既得利益集团的授权,日本是绝对不敢这样做的。而中国此时的做法却刚好与日本相反,请注意这已经是中国连续5个月增持美债了,且数额不小——443亿。而美元指数已经连续出现了4个月左右的下跌走势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答:中国不但没有做空美元指数,反而还在支撑美元指数。看到这句话时,友友们,请相信你的眼睛,你没有看错,天佑说的是我们还在支撑美元指数。而不是像一些自媒体所说的那样,我们在打压强势美元、在阻止美联储加息!也就是说强势美元符合我们当前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需要。
天佑:中印边境对峙背后的金融大博杀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面临产业转型与升级,结构也需要不断的优化,因此中国现在也非常的需要外部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弱势,有助于中国的商品更多的占领国际市场。不过虽然如此,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小,而这个挑战来自于西方既得利益集团。而这个挑战的方式之一,就是美元弱势周期的到来。或许有人认为天佑的担心有点多余,那么这样吧。我们不妨从今年从本月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个一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注意到这句话了吧?当然,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也可以认为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很正常。不过,在此天佑要提醒的是,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有这么大的回落,外部市场的影响你能忽视吗?要知道中国可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哦。另外一个就是,在最近一系列的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上屡次强调中国的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么一个重要内容,甚至在8月国务院还出台了限制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文件,而这是不是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面临不小的压力呢?

说完了国内,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国外,再来看看美国那边的情况。如今,特朗普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制造业回流计划,那么它们又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先来一组数据看看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7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ISM制造业指数57.8,高于预期55.2和4月前值54.9,并突破了2月前值57.7,站上2014年8月以来新高。(补充一下,虽然这个数据在7月份又有所下滑,不过该项数据已经连续十一个月高于50荣枯线水平。)表明美国的制造业处于强势扩张的周期。

不过,尽管如此,但我们并不需要对此太过担心,因为中国的优势摆在那里,中美两国在生产成本上的差距也摆在那里,要想缩小这个差距并不容易。即使美国在制造业方面对我们已经构成一定压力,但这也仅限于中高端制造业,而中低端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仍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因此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想与我们打一场金融战的底气仍然不足,故而在这个时候怂恿印度挑起与中国的边境对峙,甚至引发一场战争就成为了必然选项。

在天佑看来,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怂恿印度挑起与中国的边境对峙,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首先,直接影响了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在实质上损害了对中国的经济利益。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印关系紧张之际,两国的经贸关系也绝对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事实上就在中印对峙这期间,印度就爆发了抵制中国产品的游行示威,而印度政府也发起了针对中国的贸易调查。试想,在中印关系彻破裂之时,印度还会继续从中国进口商品吗?同时印度肯定会建立,加速引进制造业这类外资企业,从而摆脱在中低端商品方面对中国依赖。

其次,为西方的产品占领印度市场在客观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中国产品因为中印边境问题,而受到抛弃之时,原本昂贵的西方产品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占领印度市场,印度对其商品的需求也会大增,这就使得西方内部的经济形势转好,从而为避免经济下滑甚至走向繁荣营造了有利的条件,再进而为西方金融霸权延长几年寿命。

第三,在向印度出售军火的同时,还有效的消耗掉了部分中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印度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包括军事上的角度来讲都不是中国的对手,但由于印度其本身所拥有的体量并不是一般的小国可比,因此中国要想彻底将其击败,中国自身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让中国元气大伤。

最后,为低端制造业企业加快流出中国在时间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这将从根本上使西方的金融霸权转为为安。我们知道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并有望在10—20年内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这个国家它有着大量的年轻人,而这是发展制造业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现在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困难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劳动力的不足以及人力成本过高,而如果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度恰好可以很好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于西方而言这就是一块肥肉,岂有拱手让绐他人的道理?西方金融霸权之所以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在于剪不到中国的羊毛。而一个被西方既得利益集团深深控制的印度则完全不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存在。故而将低端制造业转向印度,将确保西方金融霸权的千秋万代。


至此,一个惊天的大阴谋浮出水面。那些抱怨中国软弱无能,不对印度在边境问题上进行军事打击的人们,你们想过这些问题吗?这摆明了就是一个圈套,你还往里钻。这到底是一些人脑子转不过弯,或是别有用心呢?幸好我们的领导人英明,早已识破了这个阴谋,且采取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中印战争的爆发,使印军无条件退出了中国领土,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最后天佑再顺便说一个问题,这就是在中印这次边境对峙中,中国真的像一些所说的那么不堪和软弱吗?对此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则报道。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防卫省8月24日表示,首度监测到6架中国“轰-6”型轰炸机飞行至纪伊半岛海域,再原路飞返,由于航线特殊,日本防卫省正在分析中国方面的意图。

据共同社8月24日报道,日本防卫省8月24日发布消息称,6架中国“轰-6”型轰炸机经过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飞至大阪南部的纪伊半岛近海上空,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中国飞机未侵犯日本领空。防卫省表示,这是首次在该路径上发现中国飞机飞行。

报道称,防卫省正在分析中方的意图。据防卫省介绍,6架轰炸机8月24日上午飞经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然后沿太平洋朝东北方向飞行,抵达纪伊半岛近海后按原路返回了东海。


对此我们的回应是什么呢?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表示,中国空军开展的常态化远海远洋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是提高实战能力、推进强军事业的正常需要。“不管遇到什么阻挠,中国空军还要一如既往;不管谁来跟着伴飞,中国空军还要常去多飞!”大校口气之强硬可见一斑!看了这句话。你还会认为中国软弱吗?其实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天佑只是随便摘取了一则而已。

很多人可能搞不明白,这就是中国在洞朗面临印度的挑衅的时候,不对印度做出强硬回应,却对日本派出了战略轰炸机进行威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两者到底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如果想知道就请扫下方二维码,继续观注天佑的文章吧,天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对此做专门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