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吨级大型激光战略攻击机,会有哪些重大突破?
2025-09-15 08:08:53
神秘大国的激光类武器的综合技战术性能已经独步蓝星;经过近年来的丰富实战,特别是9月3日的全新公开亮相之后,全球围观者对此是基本没有异议的。不过在陆基与明确官宣的海基类战术激光器都已经公开后,唯一一个重大缺项,就是空基机动作战的战术与战略激光器。也许是为了立即解答关于这方面的疑问,先给关心此事的自家人一个完全的定心丸。于是就很快宣布:自家220吨级的大型战略激光攻击机项目也已经正式上马!考虑到所有激光类武器无论大小强弱,都需要在激光发射作战端口之外,还必须具备更庞大的机动性电能供应系统;那么空基版的大型战略激光比7代战斗机上目标设置的轻型激光炮实际出现的更早,就属于顺理成章了。毕竟如果不能把未来战斗机搭载的高能战术激光的,
图片
全系统全重压缩到1吨之内,与现有战斗机携带的机炮与炮弹箱的全系统全重不相上下,那么高能战术激光的上机部署,就暂时无法呈体系化的完成。而从目前最大发射功率不超过100千瓦级的、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寂静猎手,一直到首次公开的大型舰载战术激光来看,其全体系自重暂时没有一种可以压缩到1吨的范围之内;最轻量化的实战性全机动战术激光,目前也应该在2到3吨的级别。因此彻底实战化部署到新一代战斗机上,还有一定的技术瓶颈需要突破,但也应该距离不远了。但若以220吨级的自产大型战略运输机为基本载体,则所有困难几乎都不存在!220吨级飞行平台已经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尤其是全新4发大口径发动机可以轻易提供数万千瓦级的、持续性的空中机动电力供应。至于机头的,
图片
大功率战略激光发射器,以及机身内部的高性能电池组与极为重要的超级电容组,都有成熟的设计与实际产品可用。要知道大型飞行平台的战略激光打击系统,美军早就搞过,不过最终没有成功。那么现在就可以直接对比:全新的220吨级战略激光平台,对比当年的747激光机有那些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首先说明一点,就是747平台的原始运载能力就在380吨的级别,比最新的220吨级平台本身直接大出了72%,但是却属于大而不当!因为747激光机的激光系统本身不给力,也就白瞎了160吨级的多余运力。747激光机采用了氧碘化学激光器,全系统由14个模块组成,仅仅机体内部的有毒电池组的全重就超过了100吨,再加上机身自重与150吨以上的燃油,已经属于接近超载的状态!全系统重量,
图片
庞大,但主激光器的实测威力并不达标。其理论上的最大发射脉冲功率是3000千瓦,连续发射功率目标不低于2000千瓦,但实际测试发射功率只要理论值的10%到15%,也就是以最大450千瓦的激光脉冲,想从1000到1500公里之外当空击落上升段洲际导弹?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电池组高频故障,根本无法持续作战!而220吨级激光机的电力来源,全系统不会超过50吨,机头激光脉冲至少8000千瓦起步,持续打击脉冲也可以超过5000千瓦。在同温层巡航期间,无论是对来袭的所有战术导弹还是上升段的洲际导弹,从3000公里外就可以瞬间烧穿!如果用来对付空间目标,也是在1个小时之内,击落成千上万的全部星链系统,而且还能几乎不产生空间碎片,干扰自身太空战力的唯一现实手段!
图片
全系统全重压缩到1吨之内,与现有战斗机携带的机炮与炮弹箱的全系统全重不相上下,那么高能战术激光的上机部署,就暂时无法呈体系化的完成。而从目前最大发射功率不超过100千瓦级的、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寂静猎手,一直到首次公开的大型舰载战术激光来看,其全体系自重暂时没有一种可以压缩到1吨的范围之内;最轻量化的实战性全机动战术激光,目前也应该在2到3吨的级别。因此彻底实战化部署到新一代战斗机上,还有一定的技术瓶颈需要突破,但也应该距离不远了。但若以220吨级的自产大型战略运输机为基本载体,则所有困难几乎都不存在!220吨级飞行平台已经实现了100%的国产化,尤其是全新4发大口径发动机可以轻易提供数万千瓦级的、持续性的空中机动电力供应。至于机头的,
图片
大功率战略激光发射器,以及机身内部的高性能电池组与极为重要的超级电容组,都有成熟的设计与实际产品可用。要知道大型飞行平台的战略激光打击系统,美军早就搞过,不过最终没有成功。那么现在就可以直接对比:全新的220吨级战略激光平台,对比当年的747激光机有那些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首先说明一点,就是747平台的原始运载能力就在380吨的级别,比最新的220吨级平台本身直接大出了72%,但是却属于大而不当!因为747激光机的激光系统本身不给力,也就白瞎了160吨级的多余运力。747激光机采用了氧碘化学激光器,全系统由14个模块组成,仅仅机体内部的有毒电池组的全重就超过了100吨,再加上机身自重与150吨以上的燃油,已经属于接近超载的状态!全系统重量,
图片
庞大,但主激光器的实测威力并不达标。其理论上的最大发射脉冲功率是3000千瓦,连续发射功率目标不低于2000千瓦,但实际测试发射功率只要理论值的10%到15%,也就是以最大450千瓦的激光脉冲,想从1000到1500公里之外当空击落上升段洲际导弹?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电池组高频故障,根本无法持续作战!而220吨级激光机的电力来源,全系统不会超过50吨,机头激光脉冲至少8000千瓦起步,持续打击脉冲也可以超过5000千瓦。在同温层巡航期间,无论是对来袭的所有战术导弹还是上升段的洲际导弹,从3000公里外就可以瞬间烧穿!如果用来对付空间目标,也是在1个小时之内,击落成千上万的全部星链系统,而且还能几乎不产生空间碎片,干扰自身太空战力的唯一现实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