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收获的季节:中国的面板,中国人做主
2017-01-08 07:23:37
2016年,我发表了两篇关于液晶面板产业的文章,一篇是《面板产业恩仇录》,另外一篇是《面板产业恩仇录(2)——有一类媒体人的标签是无耻》。两篇文章在互联网上都被大肆传播,以至于百度搜索框输入面板产业,第一个联想词汇就是“面板产业恩仇录”。
前一阵,有一位台湾朋友加了我的微信,说我的“恩仇录”有偏见,要找岛内业内人士来驳斥一下。不过一直到今天,这位朋友仍然还没有把相关的资料提供给我——然而发改委的处罚,却是实实在在的。2013年,发改委对台湾和韩国的6家液晶面板企业,开出了3.53亿元的罚单,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操纵面板价格的垄断行为。
今天往家里搬了一台电视机,想起这两篇文章的往事,又查阅了一些产业资料,找业内的几个朋友证实了一下。不到一年时间,再写液晶面板产业,居然可以用上“收获季节”几个字。——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习主席说“撸起袖子加油干”。仅仅一年时间不到,面板产业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一台电视的感受】
我粗略算了一下,两篇液晶面板的文章,累计赞赏收获800多元。今天买了一台TCL的48寸液晶智能电视,花了2999元。码字码了一台电视价格的零头,算是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循环流动——我为国产面板产业鼓与呼,然后用收入支持了国产的电视产业。
今天自己动手把电视机安装到墙上,顺手用微信扫码支付,订阅了一个月的“全球播”,足不出户,也可以看到很多电影大片。不由得感概了一下,国产电视产业,终于彻底打通了整个产业链,从面板到电视机,再到网络服务和内容,干成了闭合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在国产液晶面板产业的冲击下,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已经直线下降。我在电器商店(没有去网上买,主要是去店里找找感觉)看到,40寸以上的电视,已经是主流(销售人员说,明年50寸以上的将会是主流)。面向单身或者小房间的32寸电视,价格也降到了一千左右。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国产面板产业终于到了收获季节。这收获,不仅属于中国企业,也造福了中国广大消费者——家家买得起大电视的时代终于来了。
面板实现国产化的意义有多大?这里是一幅漫画,描述的是前两年美国弗格森骚乱时候的情景。漫画中的骚乱分子,打砸商店抢劫的重要目标,就是平板电视,漫画中的50寸平板电视,在他们眼中已经是很值钱的宝贝了——值得冒着爆头的风险去抢劫。
美国骚乱中的抢劫
我想在国内,即使是小偷入室偷窃,也很少把大电视当做目标了。个头太大,也不好搬动,二手市场销赃又值不了多少钱。
两相对比,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收获季节】
2016年是国产面板产业的收获季节,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数千亿的资金投入,熬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春天。
以下是2016年面板和电视产业的一些硕果:
夏普已经卖给了鸿海。虽然鸿海是台企,但是主要的业务都是在大陆,何况还有“自古以来……”,夏普是液晶行业的祖师爷,实际上已经属于华夏。
早年夏普为了筹钱,把北美地区的品牌卖给了海信,如今鸿海想复兴夏普,找海信收回品牌,海信给了两个字:“没门!”。
京东方产能持续扩大,未来还有几条生产线投产。而且产销两旺。“风雨过后见彩虹”,在业内已经是坐三望一的地位。
有华星光电面板支持, TCL在2016年卖了两千多万台电视机,其中智能电视机超过一千万台。垂直整合产业链的优势尽显。
很多“互联网电视”厂家,泡沫被挤压,由于没有制造业支撑,因此在价格波动,或者供货不稳定的时候,利润被冲刷得很厉害——凸显制造业基本功的重要性。
中国的电视产业,在国产面板产业的支持下,终于在2016年登顶世界第一。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视品牌(TCL、海信、创维、长虹、海尔、康佳、乐视等)的出货量将达到8360万台,较2015年增长15%。全球占比达到33.9%,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韩国品牌预计下降1.2个百分点,为31.3%;日本品牌的市场份额则降至9.4%。
之前电视机的第一大产业国,先是日本,后来是韩国。随着中国面板产业的扩张,以后电视机第一大产业国,非中国莫属。转折点,就在2016.
熬过寒冬,挺住酷夏,春华秋实,终于迎来收获季节。其实除了面板产业,还有很多产业也是如此(比如已经有突破之势的汽车产业)。
【技术优势PK产业链优势】
目前关于国产面板的前景,最大的争议就是技术路线之争——有一种说法,韩日正在准备通过量产oled面板,把国产面板产业压制在产业链低端。
面对电视行业大尺寸化、4K/8K高分辨率、OLED、量子点、Micro-LED等新技术趋势的冲击,中国品牌能否摆脱低价策略,从销量领先向技术领先过渡,是新的发展目标,也是新的挑战。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持乐观态度,首先,国产面板厂家一直也在进行技术积累和突破。以京东方为例,已经做出包括柔性屏幕在内的各种创新产品。华星光电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
其次,很多高端的技术,如果没有产业链的配合,技术突破也只是一个噱头,比如8K清晰度的电视机——压根儿就找不到几部如此高清晰度的节目,短时间很难走向普及。
一旦国外厂家在高端技术上投入过大,不能及时收回成本,那么就会踏入“先进技术陷阱”,当年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就是如此破灭的。高投入带来的高成本,又不能迅速大众化,最终无人买单,项目只能破产。
国产厂家还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优势,那就是从制造到内容的全产业链优势。互联网早些年,电视机的确衰落过好一阵子,随着互联网宽带的提升,内容产业链的完善(包括支付系统的完善,扫码就可以购买内容),“互联网+”整合下的智能电视,重又焕发了青春。——毕竟,看大片,用大屏幕电视看着,虽然效果比不上影院,但是比在电脑上,或者在手机上,视听效果强多了.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中国企业建立了产业链的优势,外企就很难再撼动。单点的技术领先,弥补不了产业链的缺失。这也是中国越来越强悍的核心竞争力,远比单纯的成本竞争力更为强大。——更不要说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了。
【未来,高歌猛进的面板业】
这是一张国产面板产业的布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已经投产的面板线,正在建设中还有即将投产的生产线,还有一大批。
实际上,2016年也投产了不少生产线,由于电视产业的扩张,加上屏幕的尺寸扩展,到2016年第四季度,面板竟然有供不应求迹象,还涨了不少价格。——可见,关于产能过剩的预测,往往不见得准确。
建设中的产能
毛主席说:“宜将剩(胜)勇追穷寇”!期待着国产面板产业再上台阶,直到形成自己的完整优势产业链,取得定价权。到那个时候,面板产业甚至有了政治上的意义——显示面板,谁都不能缺少,但是主要的产能全在中国,产业链就有了政治意义,对于国家而言,掌控一个关键性的产业,其意义堪比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