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马哈蒂尔在访华之前连续2次访日,这个举动泄露一个秘密?
2018-08-08 07:03:54
继6月之后,马哈蒂尔从8月6日开始了任内第2次访日行程。时隔2个月再次造访日本,密集的频率似乎透露出不寻常。上一次马哈蒂尔受到日本隆重的欢迎,破格以元首礼节欢迎这个“亲日派”。马哈蒂尔在日本大讲而特讲“新东向政策”,明确把日本作为马来西亚外交的核心,这让安倍甘之如饴。不过,当马哈蒂尔提出希望日方提供巨额低息贷款和援助时,日本人的回应是“考虑考虑”。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客气的婉拒。而这次访日,迎接马哈蒂尔的只是福冈县知事等人,规格明显降低,而且也没有上一次的“轰动”效果,气氛比较冷淡。不过探客发现,马哈蒂尔此次行程中有一个特别的安排,就是参观日本的高铁设施。这或许泄露了一个秘密。

众所周知,马哈蒂尔击败纳吉布之后,就把前任留下的一些大型工程通通暂停。就在7月5日,马来西亚财长林冠英证实已经暂停了一条造价约8.2亿美元(约合56亿人民币)的油气管道项目。加上已经暂停的东海岸铁路和另外2条油气管道工程,总价值约230亿美元(约合1570亿人民币)的4个大型项目都已经中止施工,而这四大项目无一例外都由中企承建。
这种公然违约的做法当然影响了马来西亚与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马哈蒂尔也深知理亏,在6月份曾表示不会阻拦马来西亚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发展友好关系,而定于8月的访华或许是重新商讨大型项目的机会,这也必将成为重要议程。但考虑到马哈蒂尔的特使在访华时并未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东亚大国并不愿意让步,更不愿意把小国惯出臭毛病,否则“带路倡议”的其他参与国恐怕也会群起效仿,这样一来白纸黑字签署的协议还有什么效力?!
似乎是为了打破僵局,马哈蒂尔不失时机地扔出一颗“甜枣”。到了7月下旬,马哈蒂尔重拾“泛亚铁路”的概念,这一构想正是他在23年前提出,目的是连接昆明和新加坡。马哈蒂尔还明确表示自己支持“带路倡议”。事实上,“泛亚铁路”已经在2006年生成协议文本,计划修建东、中、西3条线路,中线就是要连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如今,西线的中泰铁路最早将于2022年通车,中缅铁路和中老铁路都将在最近2年竣工,反而是马来西亚那边出了幺蛾子。

一些分析和评论认为,马哈蒂尔重提“泛亚铁路”是在对华示好。但探客认为,不要总是惦记别国“送大礼”。谁在撒币,难道事实还不清楚?对本国发展如此有利的4个工程都能说下马就下马,马哈蒂尔又怎么会支持造价更为高昂、且回收成本更慢的“泛亚铁路”?!更何况,马哈蒂尔跑到日本去参观高铁,已经显露出青睐日方技术和设备的倾向,即使马来西亚全力支持“泛亚铁路”,工程落到哪国手里还很难说。
话说回来,马来西亚需不需要这些基础设施?当然需要!问题是现在马哈蒂尔以“不能增加国家债务”的名义暂停工程,目的很可能就是推翻协议重新砍价。简而言之,马哈蒂尔不反对修路和修管道,但又不愿借太多钱。在完全无视成本与效率的情况下只考虑本国利益,这就是比较隐晦的耍赖与敲诈,更是一种极端的自私自利。高唱友谊赞歌的背后,马哈蒂尔分明想占了便宜还保住声誉。
单方面违约要付出高昂代价,马哈蒂尔也明白这一点。此前马哈蒂尔放出口风要取消造价达70亿美元的“马新高铁”工程,可马来西亚早就已经与新加坡签约,如果马来西亚单方面违约,必须支付约8亿人民币的赔偿金。面对新加坡方面提出的交涉,马哈蒂尔当然不想割肉,于是又在6月12日澄清,声称“并非取消,而是推迟落实”,还说马来西亚需要高铁,但会重新研究修建计划,因为成本比较高昂难以承受,希望新加坡能够体恤。总而言之就是“哭穷”。
问题在于,马来西亚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吗?显然不是。泰国媒体分析,虽然马哈蒂尔极力夸大纳吉布留下的10000亿令吉(约合16800亿人民币)的债务将压垮国家,但实际上以马来西亚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负担。
最大的可能是,马哈蒂尔暂停这些外资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基于国内斗争的需要。如果这些工程顺顺利利地完工,恐怕还会算为纳吉布的成绩。而如果马哈蒂尔能够砍价成功,为马来西亚省下一大笔钱,无疑就能夺走这个功劳。问题是,哪个国家甘愿吃亏?

于是,坚持实用主义的马哈蒂尔在访华前又想到了日本。他当然明白如今的日本已经不是30年前两国蜜月期的日本,因此还没傻到完全倒向东京。马哈蒂尔会在中日之间维持平衡,说白了就是想两头通吃,利用中日的竞争来获利。如今,马哈蒂尔就是想借日本的力,迫使东亚大国接受他的条件,降低工程费用,重新签署协议。马哈蒂尔想得很好,但这招“声东击西”使得有点晚。当初印尼和印度曾经用过的招术已经不灵了。对中日来说,亏本赚吆喝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两国携手开发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才能达到双赢。安倍也向中方清楚地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何况,马哈蒂尔今天可以利用日本来“敲诈”中企,明天也会利用中企来胁迫日方,而日本最厌恶失信行为。
如今,马哈蒂尔恐怕是玩砸了。8月1日,他与大国外长会面,双方原定30分钟的会谈时间延长到90分钟,以至于不得不取消随后的记者会。根据外媒报道,双方主要讨论了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课题,并缓解了部分担忧。注意,只是缓解。马哈蒂尔还被戴上了“好朋友”和“老朋友”的高帽,尽管是马来西亚不太地道,但该有的礼节还是得有,毕竟还没到那种地步。可从中得出的讯息是,马哈蒂尔无法再“浑水摸鱼”。
一句话,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更何况2个猎手还准备携手。马哈蒂尔的困兽犹斗,证明小国玩转大国的时代已经终结,今后提供资金和承包工程的一方才是爷。(完)
众所周知,马哈蒂尔击败纳吉布之后,就把前任留下的一些大型工程通通暂停。就在7月5日,马来西亚财长林冠英证实已经暂停了一条造价约8.2亿美元(约合56亿人民币)的油气管道项目。加上已经暂停的东海岸铁路和另外2条油气管道工程,总价值约230亿美元(约合1570亿人民币)的4个大型项目都已经中止施工,而这四大项目无一例外都由中企承建。
这种公然违约的做法当然影响了马来西亚与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马哈蒂尔也深知理亏,在6月份曾表示不会阻拦马来西亚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发展友好关系,而定于8月的访华或许是重新商讨大型项目的机会,这也必将成为重要议程。但考虑到马哈蒂尔的特使在访华时并未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东亚大国并不愿意让步,更不愿意把小国惯出臭毛病,否则“带路倡议”的其他参与国恐怕也会群起效仿,这样一来白纸黑字签署的协议还有什么效力?!
似乎是为了打破僵局,马哈蒂尔不失时机地扔出一颗“甜枣”。到了7月下旬,马哈蒂尔重拾“泛亚铁路”的概念,这一构想正是他在23年前提出,目的是连接昆明和新加坡。马哈蒂尔还明确表示自己支持“带路倡议”。事实上,“泛亚铁路”已经在2006年生成协议文本,计划修建东、中、西3条线路,中线就是要连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如今,西线的中泰铁路最早将于2022年通车,中缅铁路和中老铁路都将在最近2年竣工,反而是马来西亚那边出了幺蛾子。
一些分析和评论认为,马哈蒂尔重提“泛亚铁路”是在对华示好。但探客认为,不要总是惦记别国“送大礼”。谁在撒币,难道事实还不清楚?对本国发展如此有利的4个工程都能说下马就下马,马哈蒂尔又怎么会支持造价更为高昂、且回收成本更慢的“泛亚铁路”?!更何况,马哈蒂尔跑到日本去参观高铁,已经显露出青睐日方技术和设备的倾向,即使马来西亚全力支持“泛亚铁路”,工程落到哪国手里还很难说。
话说回来,马来西亚需不需要这些基础设施?当然需要!问题是现在马哈蒂尔以“不能增加国家债务”的名义暂停工程,目的很可能就是推翻协议重新砍价。简而言之,马哈蒂尔不反对修路和修管道,但又不愿借太多钱。在完全无视成本与效率的情况下只考虑本国利益,这就是比较隐晦的耍赖与敲诈,更是一种极端的自私自利。高唱友谊赞歌的背后,马哈蒂尔分明想占了便宜还保住声誉。
单方面违约要付出高昂代价,马哈蒂尔也明白这一点。此前马哈蒂尔放出口风要取消造价达70亿美元的“马新高铁”工程,可马来西亚早就已经与新加坡签约,如果马来西亚单方面违约,必须支付约8亿人民币的赔偿金。面对新加坡方面提出的交涉,马哈蒂尔当然不想割肉,于是又在6月12日澄清,声称“并非取消,而是推迟落实”,还说马来西亚需要高铁,但会重新研究修建计划,因为成本比较高昂难以承受,希望新加坡能够体恤。总而言之就是“哭穷”。
问题在于,马来西亚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吗?显然不是。泰国媒体分析,虽然马哈蒂尔极力夸大纳吉布留下的10000亿令吉(约合16800亿人民币)的债务将压垮国家,但实际上以马来西亚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负担。
最大的可能是,马哈蒂尔暂停这些外资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基于国内斗争的需要。如果这些工程顺顺利利地完工,恐怕还会算为纳吉布的成绩。而如果马哈蒂尔能够砍价成功,为马来西亚省下一大笔钱,无疑就能夺走这个功劳。问题是,哪个国家甘愿吃亏?
于是,坚持实用主义的马哈蒂尔在访华前又想到了日本。他当然明白如今的日本已经不是30年前两国蜜月期的日本,因此还没傻到完全倒向东京。马哈蒂尔会在中日之间维持平衡,说白了就是想两头通吃,利用中日的竞争来获利。如今,马哈蒂尔就是想借日本的力,迫使东亚大国接受他的条件,降低工程费用,重新签署协议。马哈蒂尔想得很好,但这招“声东击西”使得有点晚。当初印尼和印度曾经用过的招术已经不灵了。对中日来说,亏本赚吆喝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两国携手开发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才能达到双赢。安倍也向中方清楚地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何况,马哈蒂尔今天可以利用日本来“敲诈”中企,明天也会利用中企来胁迫日方,而日本最厌恶失信行为。
如今,马哈蒂尔恐怕是玩砸了。8月1日,他与大国外长会面,双方原定30分钟的会谈时间延长到90分钟,以至于不得不取消随后的记者会。根据外媒报道,双方主要讨论了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课题,并缓解了部分担忧。注意,只是缓解。马哈蒂尔还被戴上了“好朋友”和“老朋友”的高帽,尽管是马来西亚不太地道,但该有的礼节还是得有,毕竟还没到那种地步。可从中得出的讯息是,马哈蒂尔无法再“浑水摸鱼”。
一句话,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更何况2个猎手还准备携手。马哈蒂尔的困兽犹斗,证明小国玩转大国的时代已经终结,今后提供资金和承包工程的一方才是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