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艘超10万吨的新船同场举行开工仪式?

2023-12-28 23:47:40   

2艘超过10万吨的新船,在同一天的同一船厂的同一场地上,同时举办了简单而热烈的开工仪式?当然是什么船型没有说,只能靠自己去理解。但肯定不是小船。毕竟某船厂已经基本上不再建造小于10万吨级的非特种船舶了。问题是为何要选择同一个“黄道吉日”进行开工?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是季节因素很关键。造船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严重靠天吃饭的重工业类别。这是因为现代船舶吨位极大,而且是越来越大,动辄20万吨起步,三四十万吨的也不稀罕;就算是军舰也是越造越大。常年生活在内陆的人可能对巨型船舶的体量没有太多概念。这么说吧,一艘25万吨的集装箱班轮,就足够400米长、60米宽和70米高。2条并排就可以占满一个中型居民小区的所有空间。而10万吨级的超级航空平台,

因为宽大的飞行甲板的存在,也仅仅比这类超级集装箱轮稍微短那么几十米而已,但是宽度与高度几乎一致。正因为体量如此庞大,这就导致当今的全球,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厂房可以完全容纳超级船舶的建造全过程;最多只能用巨型风雨棚临时遮挡一下一些关键的焊缝与需要精密施工的部分,已经算是工程极限。因此建造巨型船舶,仍然是普遍半露天进行的,尤其是在巨型模块合拢成整船的干船坞施工段。既然是露天施工,那么外界气温过高或者过低、日照的时间与强度,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因为不论最普通的船钢还是高端的复合轻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问题。这就导致大型船舶的高精度合拢,最好在气温与日照强度变化幅度都是最小的春秋季进行为最佳。其实比合拢环境温度与光线潮汐状况,

对船舶合拢质量影响更大的,其实是风雨雾霾等湿度变化。所有船舶合拢期间最担心的就是:在主焊缝费尽巨大的人工普遍打磨光亮之后;突然来一场急雨,那么所有的主副焊缝都要重新打磨一遍,历时至少1到2周。这也是热带或者准热带地区不适合发展超级造船工业的一大原因。如果要发展,也只能建造一些大型半封闭厂房进行室内合拢为主。不过作为同样是大型钢结构的专业队伍,全球一流造船企业的全封闭厂房也是越建越大,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这样在全船合拢的主船坞阶段之外,终于可以实现80%的生产阶段全室内环境可控。说白了也就是从第一块船板的切割,到后来的小模块组件的全人工焊接,再到大模块组件合拢成厂房可以最后容纳的巨型总段。所有这些工序都可以避免风云雨雪与外界气温,

图片

变化的影响,终于可以实现准全年的造船产能不降低。但是厂房内的所有工序仍然要必须为最终的入坞合拢,保留一个最合适的季节窗口。也就是要么初春,要么秋末入坞都是最佳时间节点。而且即使2船一起开工,以某船厂当前全球绝对第一的造船实力,也完全可以在12到18个月之内完成全部厂房工序。最终入坞正好是第二年的初春或者秋末。此时一起开工,还在于第一个完整大平台的所有船厂工作已经近乎全部完成,只需要再入坞梳妆打扮一番就可以“出阁”了。至于所谓的试航,最多就是按照程序走个大致的过场。毕竟有些最关键的系统,早在陆地上反复测试过上万次都无任何故障;从船上弹射小车也已经在2周之内就迅速完成。最后剩下一个甲板涂装,也未必一定要在船厂进行。

图片

于是在一切技术实践都已经彻底摸透之后,剩下的自然是流水线式的大规模量产,同时开工2艘都算是谦虚了。毕竟现有本厂设施同时开工4艘都问题不大。有人说同厂开工2艘超10万吨的特色大船在全球没有先例。没有先例那就创造先例!有这个能力为啥不主动展示出来呢?毕竟洋务运动第一厂,终于可以凭自身就能把所有列强的船坚炮利统统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