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2300万与13亿的民意对抗
2016-10-14 11:28:31
台湾《旺报》14日发表题为“2300万与13亿的民意对抗”的评论指出,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双十”演说再度搬出“民意”,要求大陆尊重台湾民众的选择,国台办则回应不要低估大陆13亿民意的坚定决心。此论一出,果然遭到冷嘲热讽,一位学者发表文章说,大陆是威权政体,何来真正的民意?一家绿营媒体的社论也说,这里好歹公开透明办了大选,你们13亿人的民意如何表现?
评论指出,这种说法显然是对大陆决策体系不了解,也没有掌握全球对民主政治反思的潮流。大陆虽然没有实施全国性普选,但并不代表大陆政府不重视民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全民选举的检验,大陆为了维系执政的正当性,更认真了解和响应民意。
大陆早已利用遍及全国各地的新闻报导体系和现代网络技术,建构了一套舆情动态监测系统,在第一时间掌握民间和网络舆论动态。
评论认为,大陆了解民间声音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媒体和一般民众,这恐怕是台湾所不能及的。
台湾虽然也拥有发达的民意调查体系,但每隔一段时间才做的民调,时效性显然不能与每天都在进行的舆情监测相提并论。我们可以看到,大陆任何地方发生重大环保议题和群体性事件,官方均能积极响应与处理,及时平息了许多群众事件。更多未见诸报端,在大规模爆发之前即已解决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从这个角度看,大陆官方对民意的重视程度和响应速度并不输台湾,甚至做得更好。
根据台湾大学东亚民主研究中心一项大规模跨国比较研究,大陆民众比台湾民众更认同自己的政体,对政府的满意度也高于台湾。显然大陆民众倾向希望政府能够有效响应和解决问题,至于西方民主定义所涵括的人身自由和程序正义等要素,相对不被大陆民众重视。
对这一现象,不能简单的以洗脑来解释。民众多现实取向,当然更希望问题得到解决,而不是空谈价值理念。事实上,过去最为鼓吹西方民主价值的美国政治学家福山等人已经开始反思,他们的出发点正是民主政治发展至今的种种问题,如民粹主义兴起和政府治理困境,而既有的民主体制尚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是之前不被看好的所谓威权政体,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台湾人也不该沉溺于民主政治的乐观想象中,却忘了民主政治的本质功能仍然还是要解决问题。在看待大陆决策体系时,也应该少一些基于政体形式的僵化思考,多从问题本身入手。更不该以简单的 “被洗脑”看大陆民众,应该正确理解大陆民众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逻辑。
回到两岸关系层面,大陆所谓13亿民意,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真实存在的压力。
大陆官员私下都承认,大陆民间愈来愈不满政府的对台政策,认为太过软弱,反而助长了“台独”势力,因此有时候政府不得不展现强硬态度以响应民众的期望,否则的话,只会更加助长民众的愤怒情绪。
评论认为,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大陆政府一直在做民意的疏导工作,不希望两岸纠纷激起大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冲击两岸关系的大局,看看之前的雄三误射事件和火烧车事件即可知道,大陆政府都采取低调处理的态度,避免民众产生过激反应。
但即便如此,大陆民众对台湾升高的情绪性反应,民进党当局也应该正视,最近半年陆客和陆生大幅减少,不应该简单的将责任推给大陆政府,事实上,许多大陆民众看到两岸关系转向对抗,自然对台湾产生不满情绪,也就不愿来台观光和就学了。
蔡英文言必称民意,殊不知大陆民意的冲击力道只会更大,尤其是两岸关系从来都不是台湾一方所能决定,必须纳入两岸双方各自的立场。蔡切勿不可如许多人那样轻视大陆民意,在看待两岸关系时更不能只从台湾民意的角度出发,而完全不顾大陆民众的期待,两岸民间也应该以同理心彼此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