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对卫星动手脚我军导弹射偏:逼中北斗成世界第二

2016-06-18 12:13:03   

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GPS系统。美国人最初的想法使用GPS来为美军飞机、舰艇等大型平台在全球的活动提供精确的导航座标,后来逐渐将GPS应用到武器的精确制导上,收到了显著效果。有军事专家评论,如果没有GPS,美军的打击能力将会下降一个数量级。

【鹰眼图说军事 尖端神器栏目第650期】美国GPS系统在军事上的巨大作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浓厚兴趣,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只能借助美国GPS系统向全球开放的民用码来增强自己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据美国媒体报道,真正促使中国下定决心并加快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是1996年的危机。当时,解放军为遏制某势力,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向距基隆军港约18.5公里的东海方向发射了3枚弹道导弹,以示警告。第1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但第2和第3枚导弹却射偏了。

解放军事后分析,后面两次导弹射偏很可能是由于美国突然关闭了GPS信号造成的。一位退役的解放军军官曾这样描述:“这对解放军来说是莫大的耻辱,难忘的耻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开发自己的全球导航和定位系统的原因,无论花多少钱。”这次事件之后,中国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并将之称为“北斗”系统。到目前为止,“北斗”系统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北斗”系统是在2003年建成的,由3颗导航卫星组成,只能提供从东经70~140度、北纬5~55度有限范围内的导航服务,而且导航精度仅在20米以内。

为了支持更远范围的行动,中国随后开始发展由35颗导航卫星(5颗在地球同步轨道,30颗在中等高度绕地轨道)组成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截至今年6月12日,中国已经发射了23颗第二代“北斗”导航卫星。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6日发表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35颗第二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组网。

第二代“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了10米以内,这将会为解放军带来巨大价值,可为中国的各类武器和武器平台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大大提高解放军发动“外科手术”式的导弹打击及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实际上,第二代“北斗”系统将把解放军的目标跟踪能力提高100~1000倍,并且还能大幅减少军用开支。

此外,中国还研制成功了Ka星间链路相控阵天线,它能使各种卫星在太空中随时进行“太空对话”,这将大大提高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效能。例如能让战机实施防区外的超远距离的精准空中打击,或者让潜艇更加隐蔽地在水下航行并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