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型地下掩体保护高官!白宫幕僚:应牺牲1500万美国人打核战
2019-11-22 09:26:57
即使公开表态过"美国应该牺牲1500万人打赢核战争"的白宫幕僚查尔斯-库伯曼未能接下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位子,但以他为代表的"核武实战派"仍旧主导着美国的核威慑策略:《中导条约》、《伊核协议》相继被美国撕毁之后,美国更寻求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之后不续约,令其自动失效。
但在推动美国,乃至于全世界陷入核武实战深渊的同时,白宫却在华盛顿"就近"建造新的地下掩体,试图让美国高层在任何核武器威胁下都能安全无虞。
图为异常坚固的戴维营Site-R地下掩体入口,该地始建于1948年。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比起白宫草坪地下耗资近4亿美元,至少有五层结构,且在2010年左右才完工的防空掩体,在华盛顿东波托马克岛上修建的新掩体规模更胜一筹,耗资也必然更加庞大——甚至还有充足证据可以支持一个假想,即"海军天文台"、"白宫"和"东波托马克岛"三个掩体之间已经形成了通达的地下网络,以确保白宫高层能够在期间顺利转移。
图为Site-R地下掩体内景,厚度超过一米的防爆隔离门随处可见。
即便忽视掉地下通道存在的可能性,白宫距离东波托马克岛也最多不过两公里路程,用任何撤离手段都能做到迅速转移。而事实上,在以白宫为圆心的2公里圆范围内,也只有目前仅修建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的东波托马克岛最适合掩体施工,其它地区都已经被建筑或风景名胜占据。
而之所以美国政府和军方在东波托马克岛的掩体施工会露馅,还是因为施工本身表现出的超高标准保密措施漏了马脚。
图为在掩体施工中被拍摄到的施工车辆,所有的识别标志都被遮盖。
具体而言,占据东波托马克岛的"东波托马克国家公园"有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到什么地步呢?即便是直接管理这个公园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也不能在绕过公开听证会在内复杂程序的同时,试图在东波托马克岛上新增任何新建筑设施。
但对于近几年在东波托马克岛"大兴土木"的施工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也直言,美国海军悄然间更改了土地的所有权,并对他们宣布此地将用于"公共设施评估和升级",对此国家公园方面没有哪怕一点办法。
图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夏延掩体入口,类似设施的存在已不是机密。
而正是这个"公共设施评估和升级",也多次出现在类似掩体施工的过程当中:诸如居民投诉施工过程中的爆炸扰民,美国军方也都是以此理由搪塞,这也足以说明东波托马克岛上设施的特殊性。
从目前的卫星照片等证据来看,"完工"后的东波托马克岛上设施仅余一处"铁皮屋"。换句话说,近十年的施工历程重心全部被放在地下,仅此一点也足可见这处地下掩体的规模之大。
图为美国反导测试中的MRBM靶弹,其很可能是美国下一代中导的原型。
从依托山脉修建的上一代核掩体、应急指挥部,到现在于华盛顿的地下"挖地道",美国对核威胁的提防措施无疑越发显得急迫——但显得不正常的是,除却美国之外,全世界各国的核武库总和相较冷战期间已有大规模削减,美国并没有必要做如此措施。
换言之,美国的这些核掩体并非是要防御"核突袭",而是要在挑起核战争后再让少数人逃开对方的核反击,至于其它未拥有掩体的美国人,则只能在热核武器的光芒中化作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