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全球化时代,失败的内陆?
2017-10-05 15:24:49
王大夫“盛世危言”访谈录(一) —— 全球化时代,失败的大陆
编者按:
“盛世危言”这个系列,放在金秋圆月之夜开始发表,距离武林大会不远,的确非常不应景。
然而,盛世危机这个系列访谈录,是今年各个系列文章里,我认为是比较深刻比较厚重的一个系列。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不应该回避时代的问题,应该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出来。
希望王大夫系列文章,能够长命百岁。按照近期的规律,王大夫已经是活靶子。既然敢在圆月之夜亮相,必有非常干货。
中秋节前夕,拿了一盒大闸蟹去看望王大夫。大闸蟹是朋友从江苏寄过来的,一盒祭了五脏庙,另一盒就花献佛拿去送礼。王大夫回赠了两盒月饼一盒茶叶给我,顺便拉我去喝中午茶。
受广州茶市的影响,加上来桂林旅游的老广客人比较多,桂林这边的餐厅,有不少也开设了茶市。王大夫拉我去喝茶的这一家,除了提供广式茶点的主要品种,还顺便补充了一些广西本地特色点心,既照顾游客口味,也吸引本地人,人气指数向来爆棚。
喝茶吃点心谈事,一向是老广东人的生意做派。即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广东人也没有放弃这一传统。《舌尖上的中国 II》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记录。相反,我现在在很多内地城市,也都看到了这一类餐饮的落地生根。
美食和美酒,乃是不同群体人口融合的最佳路径,此言非虚。
用微信扫了一下桌面的二维码,点了一壶油茶,还有几个素食点心,顺便把帐一起都结掉了。现在桂林很多人气旺盛的餐厅,都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点餐,效率很高,服务员和厨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做具体的事。因此虽然餐厅人气很旺盛,上菜的速度却快了很多。——去年底,我曾经预言微信的小程序,会在服务业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仅仅过了一年不到的时间,无论是扫码使用共享单车,还是在餐厅里扫码点餐付账,如此迅速地普及到了像桂林这样的四线城市。不由得感慨中国互联网科技普及速度之快,即使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人们也都在非常开放地的拥抱科技的进步。
王大夫笑笑说:“中国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中国人善于从周边的人群和环境中学习。”
“所以一旦有什么好东西,很快就会变成全民普及,规模的扩张,又能迅速降低成本,所以中国的制造,往往只要技术突破,就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我又来了一句一本正经的套话。
王大夫早就习惯我这一类时不时穿插进来的套话,虽然说不上有什么错误,但是未免老调常谈,端起茶壶给我倒了一杯油茶。
“那你说说看,各种技术的迅速扩散,大家都用一样的新科技,会不会减少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的发展差距?”王大夫幽幽地问我。
“当然会啊,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会带来西部地区的观念更新,所以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王大夫从包里,拿出了一本书递给我,书的封面很质朴,但是标题却很醒目,《贸易自由化与贫困——来自中国的数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前我粗略读过,大致讲述在自由化贸易的背景下,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劳务输出等方式,很多人群实现了脱贫。同时,粮食、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地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的冲击,收入长期停滞甚至倒退。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作者的观点是,贸易的自由化,让中国有足够的能力,让中西部地区摆脱贫困。
“你既然看过这本2011年出版的书,那你说说看,这本书里边的观点,放到今天,是不是还成立?”王大夫问我。
我摇摇头,说道:“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实际上让全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一个国家内部,能够参与全球交易的人群,总是少数。”
“你说对了,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确让很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富裕,但是除了受益人群,还有大批不能受益的人群。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尖锐。”王大夫点点头。
“那么,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谁是受益人群,谁是不能受益的人群,谁又是受害的人群?”这个问题很尖锐,我心里其实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还是想听王大夫说出来。
“其实,你走过这么多地方,应该是心里有数的。沿海的地区,是全球化时代的最大受益者,而广袤的内陆地区,是全球化时代的受害者。”王大夫说这话的时候,有意放缓了语速,一字一顿地说出来。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是俄罗斯,包括欧洲地区,最繁荣最发达的地方,都是在海边,中国的一线城市,特别发达的城市,几乎都是在东部沿海,而美国的状况也差不多,洛杉矶和旧金山,纽约、费城、波士顿、迈阿密这些大城市,几乎都是在东西海岸。”我表示认同王大夫的话。
“不仅如此,全世界所有的内陆地区,在全球化时代都衰落了,或者相对衰落了。中国的东三省,中西部地区,美国的中部地区,欧洲的中欧东欧,俄罗斯的内陆地带和远东地区。都不可能再有历史上曾经的辉煌。”王大夫说道。
我虽然意识到了中国的中西部问题,这两年也走访了一些内地的贫困地区,但是并没有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来看这个问题,王大夫一言惊醒梦中人。
“你的意思,全球化的贸易,让全人类最好的资源,都投向了海边,于是内陆地区彻底失血,而且无法参与全球经济循环,所以会渐渐衰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是海权的时代。全世界大约60%的人口,都居住在靠近海边,海拔高度不超过200米的地方,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口还继续往沿海地带集中。即使是在中国,有一条地理分割线,叫做胡焕庸线,东部地区人口超过95%,西部内陆地区人口不足5%。而且人口重心,越来越往东部沿海地区移动。”王大夫说道。
“美国的底特律,匹茨堡,还有很多传统的工业地带,所谓的铁锈地带,也是这一轮全球化的受害者吧?”我说道。
“对,包括芝加哥在内。因为海洋运输成本,实在是太低廉了。从上海发一个货柜到洛杉矶,甚至价格比高速公路发货到北京还便宜。美国的沿海城市,从海外运输货物到港,物流成本甚至低到2-3毛钱一公斤。”王大夫说道。
我沉默不语,前几天从北京打包邮寄一摞书到桂林,运费就花了好几十元。而朋友从江苏把大闸蟹用顺丰生鲜发过来,邮费高达一百多。在海上运输大宗商品,的确有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除了时间慢一点。
“那么内陆地区还能够做什么产业?”
“开矿,开采资源,做一些资源加工产业,种植粮食作物,养殖牲口,提供能源,还有就是旅游。除此之外,内地的工业、贸易、金融、高科技、物流,哪一样都无法和沿海地区竞争。人口还会持续从内陆地区,往沿海地区迁移。”王大夫说道。
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年连桂林地区,都充斥着从东北来的买房人,更不要说早些年的三亚地区了。人都走了,东北还有西部地区,还有振兴的希望吗?按照统计数据,新疆的汉族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一半。我这两年开车走了不少地方,中西部地区除了资源相关产业,还有一些农业加工业,很少有什么特别强的工业,更不要说高科技产业了。当然,中西部省会很多还是不错的,毕竟全省的资源都往一个城市集中,至少表面上看建筑和街景,也还是相当发达和繁荣。
也就是说,在前面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是最大受益者。但是在中国内部,最大的受益人群,也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本地居民哪怕什么都不做,光房子的资产增值,就是普遍的巨大红利。而这些红利,中西部的地区,得到的要少得多。
“如果不是孩子要回来读书,你会回来桂林吗?”王大夫问我。
“当然不会。即使是现在,我还得经常出去,对我来说,桂林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我说道。现实就是如此,多少才华,多少努力,也扛不住大势,人可以战胜自己,但是无法战胜环境。
“即使是互联网时代,像写作这样非常个人化的职业,一线城市也远比桂林的机会多得多,对吧?”王大夫说道。
“是的,的确如此。”我承认王大夫说的是事实。
废弃的三线工厂
“在中西部和内陆这些地方,因为出路不多,所以有本事的年轻人大多数出去了,有关系的,都会去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王大夫说道。
“他们还会通过婚姻,亲戚朋友,还有其他关系,结成同盟,形成固化的阶层。好处都让这些群体拿去了。其他的人,更没有机会。所以在内陆地区,光靠才华几乎是毫无机会。”我说道。
“没错,所以就算是国家财政支付转移,大头的好处也是少部分人拿走。就算是经得起审计考核的项目,一样是这个群体受益。”王大夫显然很了解内地的官场。
我沉默不语想了一会,就问王大夫,“如果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也都明白问题症结在哪里,那么有没有破解之道?”
“就目前来看,全世界都没有破解之道,中国稍微好一些。沿海的几个省市,用财政盈余,补贴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体系,而是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体系,中国面临的问题会严重得多。”王大夫摇摇头说。
“在美国,支持特朗普的‘红脖子’,也是全球化的失败者。所以,东西海岸的居民支持希拉里,中部和南部的选民,支持特朗普。某种程度上,也是全球化以后,美国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的对立,是这样吗?”我说道。
“没错,但是财政支付转移在美国很难进行,联邦政府也没钱,各个州高度自治,所以美国的中部和南部很多地区,彻底沦为粮食和矿产州。所以,美国现在政策正在走向‘逆全球化’。同时内部不同人群,代表不同的利益,撕裂得很厉害。”王大夫说道。
繁华的沿海,日渐凋零的内陆,全球的现实
“可是就算是在中国,财政支付转移,始终不是长久之策。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造血能力,一味的只靠输血,长久以后就会养成惰性。也会滋生非常严重的腐败。”我说道。
“的确如此啊。可是在现在的条件下,也只有中国,在平衡各地方差距方面,做得稍微好一些。”王大夫说道。
“有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法?国外有什么经验吗?”我问道。
(未完待续........)
编者按:
“盛世危言”这个系列,放在金秋圆月之夜开始发表,距离武林大会不远,的确非常不应景。
然而,盛世危机这个系列访谈录,是今年各个系列文章里,我认为是比较深刻比较厚重的一个系列。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不应该回避时代的问题,应该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出来。
希望王大夫系列文章,能够长命百岁。按照近期的规律,王大夫已经是活靶子。既然敢在圆月之夜亮相,必有非常干货。
中秋节前夕,拿了一盒大闸蟹去看望王大夫。大闸蟹是朋友从江苏寄过来的,一盒祭了五脏庙,另一盒就花献佛拿去送礼。王大夫回赠了两盒月饼一盒茶叶给我,顺便拉我去喝中午茶。
受广州茶市的影响,加上来桂林旅游的老广客人比较多,桂林这边的餐厅,有不少也开设了茶市。王大夫拉我去喝茶的这一家,除了提供广式茶点的主要品种,还顺便补充了一些广西本地特色点心,既照顾游客口味,也吸引本地人,人气指数向来爆棚。
喝茶吃点心谈事,一向是老广东人的生意做派。即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广东人也没有放弃这一传统。《舌尖上的中国 II》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记录。相反,我现在在很多内地城市,也都看到了这一类餐饮的落地生根。
美食和美酒,乃是不同群体人口融合的最佳路径,此言非虚。
用微信扫了一下桌面的二维码,点了一壶油茶,还有几个素食点心,顺便把帐一起都结掉了。现在桂林很多人气旺盛的餐厅,都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点餐,效率很高,服务员和厨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做具体的事。因此虽然餐厅人气很旺盛,上菜的速度却快了很多。——去年底,我曾经预言微信的小程序,会在服务业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仅仅过了一年不到的时间,无论是扫码使用共享单车,还是在餐厅里扫码点餐付账,如此迅速地普及到了像桂林这样的四线城市。不由得感慨中国互联网科技普及速度之快,即使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人们也都在非常开放地的拥抱科技的进步。
王大夫笑笑说:“中国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中国人善于从周边的人群和环境中学习。”
“所以一旦有什么好东西,很快就会变成全民普及,规模的扩张,又能迅速降低成本,所以中国的制造,往往只要技术突破,就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我又来了一句一本正经的套话。
王大夫早就习惯我这一类时不时穿插进来的套话,虽然说不上有什么错误,但是未免老调常谈,端起茶壶给我倒了一杯油茶。
“那你说说看,各种技术的迅速扩散,大家都用一样的新科技,会不会减少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的发展差距?”王大夫幽幽地问我。
“当然会啊,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会带来西部地区的观念更新,所以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王大夫从包里,拿出了一本书递给我,书的封面很质朴,但是标题却很醒目,《贸易自由化与贫困——来自中国的数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前我粗略读过,大致讲述在自由化贸易的背景下,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劳务输出等方式,很多人群实现了脱贫。同时,粮食、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地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的冲击,收入长期停滞甚至倒退。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作者的观点是,贸易的自由化,让中国有足够的能力,让中西部地区摆脱贫困。
“你既然看过这本2011年出版的书,那你说说看,这本书里边的观点,放到今天,是不是还成立?”王大夫问我。
我摇摇头,说道:“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实际上让全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一个国家内部,能够参与全球交易的人群,总是少数。”
“你说对了,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确让很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富裕,但是除了受益人群,还有大批不能受益的人群。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尖锐。”王大夫点点头。
“那么,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谁是受益人群,谁是不能受益的人群,谁又是受害的人群?”这个问题很尖锐,我心里其实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还是想听王大夫说出来。
“其实,你走过这么多地方,应该是心里有数的。沿海的地区,是全球化时代的最大受益者,而广袤的内陆地区,是全球化时代的受害者。”王大夫说这话的时候,有意放缓了语速,一字一顿地说出来。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是俄罗斯,包括欧洲地区,最繁荣最发达的地方,都是在海边,中国的一线城市,特别发达的城市,几乎都是在东部沿海,而美国的状况也差不多,洛杉矶和旧金山,纽约、费城、波士顿、迈阿密这些大城市,几乎都是在东西海岸。”我表示认同王大夫的话。
“不仅如此,全世界所有的内陆地区,在全球化时代都衰落了,或者相对衰落了。中国的东三省,中西部地区,美国的中部地区,欧洲的中欧东欧,俄罗斯的内陆地带和远东地区。都不可能再有历史上曾经的辉煌。”王大夫说道。
我虽然意识到了中国的中西部问题,这两年也走访了一些内地的贫困地区,但是并没有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来看这个问题,王大夫一言惊醒梦中人。
“你的意思,全球化的贸易,让全人类最好的资源,都投向了海边,于是内陆地区彻底失血,而且无法参与全球经济循环,所以会渐渐衰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是海权的时代。全世界大约60%的人口,都居住在靠近海边,海拔高度不超过200米的地方,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口还继续往沿海地带集中。即使是在中国,有一条地理分割线,叫做胡焕庸线,东部地区人口超过95%,西部内陆地区人口不足5%。而且人口重心,越来越往东部沿海地区移动。”王大夫说道。
“美国的底特律,匹茨堡,还有很多传统的工业地带,所谓的铁锈地带,也是这一轮全球化的受害者吧?”我说道。
“对,包括芝加哥在内。因为海洋运输成本,实在是太低廉了。从上海发一个货柜到洛杉矶,甚至价格比高速公路发货到北京还便宜。美国的沿海城市,从海外运输货物到港,物流成本甚至低到2-3毛钱一公斤。”王大夫说道。
我沉默不语,前几天从北京打包邮寄一摞书到桂林,运费就花了好几十元。而朋友从江苏把大闸蟹用顺丰生鲜发过来,邮费高达一百多。在海上运输大宗商品,的确有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除了时间慢一点。
“那么内陆地区还能够做什么产业?”
“开矿,开采资源,做一些资源加工产业,种植粮食作物,养殖牲口,提供能源,还有就是旅游。除此之外,内地的工业、贸易、金融、高科技、物流,哪一样都无法和沿海地区竞争。人口还会持续从内陆地区,往沿海地区迁移。”王大夫说道。
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年连桂林地区,都充斥着从东北来的买房人,更不要说早些年的三亚地区了。人都走了,东北还有西部地区,还有振兴的希望吗?按照统计数据,新疆的汉族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一半。我这两年开车走了不少地方,中西部地区除了资源相关产业,还有一些农业加工业,很少有什么特别强的工业,更不要说高科技产业了。当然,中西部省会很多还是不错的,毕竟全省的资源都往一个城市集中,至少表面上看建筑和街景,也还是相当发达和繁荣。
也就是说,在前面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是最大受益者。但是在中国内部,最大的受益人群,也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本地居民哪怕什么都不做,光房子的资产增值,就是普遍的巨大红利。而这些红利,中西部的地区,得到的要少得多。
“如果不是孩子要回来读书,你会回来桂林吗?”王大夫问我。
“当然不会。即使是现在,我还得经常出去,对我来说,桂林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我说道。现实就是如此,多少才华,多少努力,也扛不住大势,人可以战胜自己,但是无法战胜环境。
“即使是互联网时代,像写作这样非常个人化的职业,一线城市也远比桂林的机会多得多,对吧?”王大夫说道。
“是的,的确如此。”我承认王大夫说的是事实。
废弃的三线工厂
“在中西部和内陆这些地方,因为出路不多,所以有本事的年轻人大多数出去了,有关系的,都会去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王大夫说道。
“他们还会通过婚姻,亲戚朋友,还有其他关系,结成同盟,形成固化的阶层。好处都让这些群体拿去了。其他的人,更没有机会。所以在内陆地区,光靠才华几乎是毫无机会。”我说道。
“没错,所以就算是国家财政支付转移,大头的好处也是少部分人拿走。就算是经得起审计考核的项目,一样是这个群体受益。”王大夫显然很了解内地的官场。
我沉默不语想了一会,就问王大夫,“如果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也都明白问题症结在哪里,那么有没有破解之道?”
“就目前来看,全世界都没有破解之道,中国稍微好一些。沿海的几个省市,用财政盈余,补贴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体系,而是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体系,中国面临的问题会严重得多。”王大夫摇摇头说。
“在美国,支持特朗普的‘红脖子’,也是全球化的失败者。所以,东西海岸的居民支持希拉里,中部和南部的选民,支持特朗普。某种程度上,也是全球化以后,美国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的对立,是这样吗?”我说道。
“没错,但是财政支付转移在美国很难进行,联邦政府也没钱,各个州高度自治,所以美国的中部和南部很多地区,彻底沦为粮食和矿产州。所以,美国现在政策正在走向‘逆全球化’。同时内部不同人群,代表不同的利益,撕裂得很厉害。”王大夫说道。
繁华的沿海,日渐凋零的内陆,全球的现实
“可是就算是在中国,财政支付转移,始终不是长久之策。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造血能力,一味的只靠输血,长久以后就会养成惰性。也会滋生非常严重的腐败。”我说道。
“的确如此啊。可是在现在的条件下,也只有中国,在平衡各地方差距方面,做得稍微好一些。”王大夫说道。
“有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法?国外有什么经验吗?”我问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