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重110吨 可载重28吨 巡航时速850公里 中国仅有5架
2017-02-18 07:59:39
201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交付军方,开始服役之前的军方测试工作,进入以如何为目标的试飞阶段,也许用不了多久,第一支歼20航空团即组建,如此快的研发速度,太令人意外,2011年初才首飞,别说外国人,连国人都想不到,也许应用“令世界极度不适应”来形容其速度之快了!

歼20的研发进展不够快吗?
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努力的成就,值得国人自豪,背后更有许多故事,包括一位:歼20的综合航电测试机,在背后为歼20的快速发展立了大功。
现代战机的航电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机载设备,由多款电子设备组成,如果解决它们之间的电子兼容,以及测定其实际效果,属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自然不能仅在地面的试验室中进行,为此需要专门的空中试验平台。各国为研制航电设备,都拥有自已的空中试验平台,通常由中小型客机改装而成,这可不是随意选,也有一些标准,故而中国选择的改装平台为:图204。
图204在国内的数量相当少了
该机是俄图波列夫公司研发的双发动机中程客机,1983年开始研发,1989年首飞成功,其设计参考了西方标准,安装了数字化航电系统、以多功能显示器为主的“玻璃座舱”以及线传飞行控制系统,在换装了英国的发动机之后,于1992年新原型机试飞,次年交付使用。
中国在本世纪被时,订购了5架图204-120C型,至今中国仅有这5架。该型属于货运型,机长46.1米,翼展:41.8米,空机重量59吨,最大起飞重量110.8吨,已经为标准的大飞机了,可载重28吨,并飞行4000公里,巡航时速850公里,最高时速900公里。这样的特点相当符合试验平台的要求,其巡航速度已接近于战斗机亚音速巡航速度,可以模拟战斗机的飞行状态。

769号,为数不多的照片之一
这款货运型为1997年首飞机改进型,中国从2008年开始接收,到2012年时,有媒体曝光其中的一架被移交给中国空军试飞中心,当时俄方即估计该机可能在该机上安装军用设备并将其用于军事目的,后被证明这架飞机被改装为歼20战机的技术验证机。
2012年时,已是歼20完成首飞,处于原型机测试阶段,其中有关航电与机载武器系统的试飞工作相当繁重,绝占整个试飞工作的6到7成,仅凭几架原型机显然不够,这时有一架专用的空中测试平台就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试飞效益的重要途径。
这架编号769的试验机一直在不断变化,从简单地换个机头雷达罩,到复杂地点加个小机翼;每一个变化都是为测试与歼20相关的各种新的航电设备;每个小小变化,都意义我们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到底进行了多少项试验,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但是从歼20不断加快的试飞进度,该机确实发挥不了的作用。根据国外不完全统计表明: 采用试验机, 可将机载火控雷达研制周期缩短6-12个月, 使航空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研制、鉴定可超前或与主机同步进行,也为试飞员培训提供了难得的途径。
这是另一款试验机
该机并非我们仅有的一款空中试验平台,实际上拥有多款,只不过它们属于特别的机型,几乎不见于任何报道,一直默默无闻的为中国航空事业进步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歼20的研发进展不够快吗?
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努力的成就,值得国人自豪,背后更有许多故事,包括一位:歼20的综合航电测试机,在背后为歼20的快速发展立了大功。
现代战机的航电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机载设备,由多款电子设备组成,如果解决它们之间的电子兼容,以及测定其实际效果,属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自然不能仅在地面的试验室中进行,为此需要专门的空中试验平台。各国为研制航电设备,都拥有自已的空中试验平台,通常由中小型客机改装而成,这可不是随意选,也有一些标准,故而中国选择的改装平台为:图204。
图204在国内的数量相当少了
该机是俄图波列夫公司研发的双发动机中程客机,1983年开始研发,1989年首飞成功,其设计参考了西方标准,安装了数字化航电系统、以多功能显示器为主的“玻璃座舱”以及线传飞行控制系统,在换装了英国的发动机之后,于1992年新原型机试飞,次年交付使用。
中国在本世纪被时,订购了5架图204-120C型,至今中国仅有这5架。该型属于货运型,机长46.1米,翼展:41.8米,空机重量59吨,最大起飞重量110.8吨,已经为标准的大飞机了,可载重28吨,并飞行4000公里,巡航时速850公里,最高时速900公里。这样的特点相当符合试验平台的要求,其巡航速度已接近于战斗机亚音速巡航速度,可以模拟战斗机的飞行状态。
769号,为数不多的照片之一
这款货运型为1997年首飞机改进型,中国从2008年开始接收,到2012年时,有媒体曝光其中的一架被移交给中国空军试飞中心,当时俄方即估计该机可能在该机上安装军用设备并将其用于军事目的,后被证明这架飞机被改装为歼20战机的技术验证机。
2012年时,已是歼20完成首飞,处于原型机测试阶段,其中有关航电与机载武器系统的试飞工作相当繁重,绝占整个试飞工作的6到7成,仅凭几架原型机显然不够,这时有一架专用的空中测试平台就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试飞效益的重要途径。
这架编号769的试验机一直在不断变化,从简单地换个机头雷达罩,到复杂地点加个小机翼;每一个变化都是为测试与歼20相关的各种新的航电设备;每个小小变化,都意义我们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到底进行了多少项试验,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但是从歼20不断加快的试飞进度,该机确实发挥不了的作用。根据国外不完全统计表明: 采用试验机, 可将机载火控雷达研制周期缩短6-12个月, 使航空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研制、鉴定可超前或与主机同步进行,也为试飞员培训提供了难得的途径。
这是另一款试验机
该机并非我们仅有的一款空中试验平台,实际上拥有多款,只不过它们属于特别的机型,几乎不见于任何报道,一直默默无闻的为中国航空事业进步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