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重型隐身机两年内数量会超F22A,同时也超过苏35的下线总量

2020-08-18 21:08:37   




F22A在只生产了187架之后,就被强行关闭了生产线。而F22A原先预计的总产量却是681架。到目前F22A的生产线已经关闭了十几年。必须有部分F22A为其他的F22A日常拆零件维持。这导致除了各种事故摔掉,已经彻底损失那八九架。F22A机群名义上已经不到180架。但是实际上真正还能飞的,估计最多只有三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还能飞的这部分就一定能上天作战。因为零件齐全还能飞的这60架,本身还有各种奇葩故障存在。比如经典的座舱缺氧。在多年找不到问题的源头后,只好让每架F22A都重新背上一个大氧气瓶。说明其妥善率已经很难超过30%。对一个只损耗而数量和战斗力不再提升的追赶目标,在数量上快速追上并不难办到。F22A机群除了后继无力外。最大问题是其作战系统和现代化的网络空战模式格格不入。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相当于在高度智能机时代突然加入了一批模拟功能机。这也是超级大国空军对升级F22A机群并不是热心的原因之一。因此真正带来压力的自然还是F35系列的快速下线数量;目前已经下线到了600架,数量积累的确实很快。不过F35系列的产能和产量要分散到全球。而且在西太本身的战场最大容量有限,很难超过200架F35同时部署。这个200架的估算量包括随着航母和两攻海上机动部署的F35B和C的数量。因此本方的双发重型隐身机的第一量产目标;就是达到和超过200架这个及格线。起码和F35实现一对一的对应关系。F35因为综合飞行性能不佳,因此双发重型隐身机作为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相等的唯一同代机;可以凭借更强的航空能力和导弹性能对其进行全面的压制。另外还要考虑俄方苏57战机的存在。



不过就算是俄空天军自己都很清楚,苏57至今仍然是一种典型的半成品。即使研发资金有保证,真正成熟起来也需要到10年以后。而到时候其他大国恐怕6代战机也已经首飞几年了。而现在苏57最缺的恰恰正是研发资金。俄空天军自己都不想装备,对外推销自然到现在没有任何进展。因此俄空天军真正“现代化”的主力机种,其实是作为三代半的苏35。那么苏35已经下线了多少?两年后又会有多少架呢?俄方自用的苏35叫苏35S型战斗机。其中929 试验中心5架;第4中心6架;有4架交付给勇士飞行表演队;到2020年,勇士飞行表演队还将接装4架苏35,剩余的都在俄战斗部队服役。2018年12月12日共青城举行向俄国防部交付第100架苏35的仪式,但是其中有24架其实交付了国外客户。2017年俄军装备各型苏35一共65架,2018年又接收10架,19年2月前接收3架。余下10架估计2020左右交付完毕。



因此到目前,俄方一共装备了88架。苏35的全球下线量也不超过115架。而今后俄空天军自己每年的订单量不超过10架。如果没有新的国外大订单。苏35到2年后的全部下线量也不会超过140架,这个数量还不如F22A的187架的总产量。从各方面来看,双发重型隐身战机在2年后有很大的概率,其下线量要超过最多140架的苏35系列和保有总数已经不到180架的F22A系列。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