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苏联819政变令人眼花缭乱历史瞬间

2016-08-21 07:29:31   

25年前的今天,风雨飘摇中的苏联政坛,发生了一起政变,只持续了三天,最终以失败告终,有人自杀,有人坐监,比他们更惨的是苏联老百姓。
现在很多人以为819政变是颜色革命的一部份,或者是叶利钦搞的一场阴谋。然后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其实这是计划中的小意外,准确的说:它是苏共内部传统派,为了维持苏联续存,而做出的最后一搏。
关于这一派有各种叫法,苏共正统派,传统派,保守派,极端派,斯大林主义份子,叛乱者……但无论如何,回顾这一页历史,还是会给人以启示。
有一些关键的疑点,百度无法给出答案,有的东西被有意或无意的掩盖了,现在扒开历史尘埃上的泥土和鲜花,用时间轴研究一下这具棺木中的枯骨。
老布什为什么会在政变前访问莫斯科?
关于这次访问,凤凰网说是美国为了挽救苏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来源却是《老年生活报》。如他们所言,老布什岂不是国际主义战士,冒着政变危险来莫斯科行善。



1991年7月30,老布什访问了莫斯科及基辅,时间上离政变发生不到三周,如果白宫确定苏联会在这一时间段发生政变,决不会让总统去莫斯科访问。
美国是小白甜吗?当然不是,在不断推动苏联“民主化”的同时,白宫早在1989年就在国家安全委员员架构下,设立了一个绝密紧急计划小组,专门应对苏联崩溃后的各种可能变化。
牵头人是国家安全顾问的副手罗伯特.盖茨,成员为国家情报委会员的伊玛思,CIA的布莱克韦尔,国务院的罗斯,国防部的艾德曼和沃尔福威茨,联系协调员是赖斯(后来的国务卿)
这个机构所有的沙盘推演都是围绕着苏联可能的巨变发生后,核武器安全及应对。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他马上提出要访问美国,华盛顿也希望他能尽快到来,但有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接待的规格。
这并不是外交礼仪上的问题,因为讨论这问题的是美国国安会。老布什如果以元首之礼接待,等于搧了戈尔巴乔夫一记耳光,而戈氏的利用价值还没有完全消失,但如果冷待叶利钦,也会引发事端。
为了两边都不得罪,美国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式。当叶利钦与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举行会谈时,老布什意外路过斯考克罗夫特的办公室,并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次真正的会谈。
胸有成竹,意气风发的叶利钦,令白宫感到苏联局面无非就操纵在他或戈氏手中,一个是反对派,一个是执政者。两个都亲美,战略上来说美国稳胜。
而7月21日,国务卿贝克向白宫报告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消息,莫斯科的保守派正在酝酿政变。
消息是7月20日,从苏联传来,当时的莫斯科市长加夫里尔.波波夫与美国大使马特洛克会面,告知会有一场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政变,马特洛克表示希望知道谁参于了策划。
波波夫在纸上写下:帕夫洛夫(财长),克留奇科夫(克格勃主席),亚佐夫(防长)卢基扬诺夫(议长),马特洛克看完后,波波夫要回了纸条,并销毁。
这里也能看出当时的苏联高官已经愚蠢到什么程度,波波夫没有报告上级,而是先告知美国大使。(美国是你亲爹?)
大使马上密报华盛顿,但他只能报给贝克的代理人伊格尔伯格(贝克在柏林访问),他再转报贝克,再报老布什。
老布什要求马上将消息传递给戈尔巴乔夫,而中情局反对直接联系戈氏,理由是秘密渠道一到苏联全被克格勃控制。
于是,事情又回到原样,由马特洛克大使以总统名义直接紧急求见戈氏,而戈尔巴乔夫得知后,竟满不在乎说“每件事都在控制中。”并感谢美国总统的好意提醒。
更早的是在四月份,中情局苏联事务处提交了一份“九页报告”,它从苏联极端混乱的经济局面分析,得出党内保守派最终将会以武力去恢复秩序。
然而,作为中情局前局长的老布什并没有重视这份报告,因为它没具体时间,内容,计划,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干货,认为这只是空泛之淡。
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按原计划访问苏联,当然老布什也并不是盲目访问,他也是经过反复权衡,充分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莫斯科暂时安全。随后是美国国会代表团访问苏联。
已经退出苏共的雅科夫列夫(他曾在政治局主管意识形态,在位时,将苏联各大报刊总编换为亲西方知识分子,功成身退。)警告说苏联有强硬份子要发动政变。



戈尔巴乔夫不信,他认为那些坚定的共产党员不会对他下手。因为在2月份,克留奇科夫的克格勃还递交过一份三页密报,说有人正在叛国,美国和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正在致力于苏联解体。这说明克格勃还是忠心于他。
政变发生后美国为什么没有军事大动作?
美国在推倒苏联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核武器失控,如果政变发生,在彻底绝望的时侯,保守派要跟美国同归于尽怎么办?这就会形成“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境地。
政变是否发生?何时发生?都不清楚。但白宫的秘密小组,应对手段肯定有详尽计划。然而政变发生后,美国也没有多少动作,而且政变马上失败。



1991年8月18日晚上11点,莫斯科时间早上6点,CNN播员音播送了一条震撼世界的新闻: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由于戈尔巴乔夫总统身体健康原因,根据苏联宪法第127条第7款,总统全权将移交给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
这时,老布什和斯考克罗夫特都在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度假屋,总统睡主屋,顾问睡客房。还没入睡的斯考克罗夫特听到新闻,猛的冲到电话前,向总统报告,“莫斯科出事了。”
老布什知道的并不比他多,因为上午的情报简报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这要感谢媒体的发达,像911我们得知的速度并不比白宫晚多少)
斯考克罗夫特被称为“军中知识分子”“基辛格的副手”“苏联专家”,他曾是尼克松的助手,福特的助手,也曾在西点军校教授过俄国史。在苏联问题上,他看不起中情局局长韦伯斯特,后来是他的副手罗伯特.盖茨接掌了中情局。
国务卿贝克在怀俄明州度假,白宫值班的乱成一锅粥,这时,老布什担心的却并不是核武器失控,而是不知道跟谁打交道,戈尔巴乔夫已联系不上。
伦敦,巴黎,北京,也是忙着不可开交,一个核大国的核武器掌控者无法对话了,这简直急死人。
老布什最终镇定下来,也是基于各种情报。
最重要情报并不是中情局探知,而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情报部门在欧洲比不上英国,德国,甚至法国,而且机构特多。它当时的总负责人是富尔维奥.马蒂尼将军。
七月份,马蒂尼将军就退休了,按惯例他向各国同行发了一封告别电报(因为大家毕竟都在反恐问题上有过合作)
而克格勃接到电报后,给他的复电是,退休后,以克格勃主席的名义邀请他夫妇二人马上访问莫斯科。
这个邀请惊呆了意大利人,按情报范围划分苏联是敌国。意大利人琢磨半天,情报部门最终同意,然后上报总理审查,这样,马蒂尼和夫人黛莤踏上了前往莫斯科之路。
据他在1996年回忆,当时下榻的是克格勃安排的酒店,克留奇科夫主席亲自来请他夫妇二人吃饭,然后会谈。克留奇科夫问他莫斯科最高的大楼是哪一幢?
他说是克林姆林宫,黛莤说是“七姐妹”大楼。
克留奇科夫笑着告诉他们是卢比扬卡的克格勃总部,因为从那里能一眼看到西伯利亚的一举一动。
马蒂尼夫妇不得不对这个并不好笑的笑话报以笑声。
然后,他就彻底震惊了,克留奇科夫用阴郁的语气告诉他,他和他的同志将阻止苏联局势恶化。
马蒂尼问,总统先生是否支持他们?
克留奇科夫说,他会要求总书记恢复秩序和权威。
马蒂尼问,谁来领导这个团队?
克留奇科夫回答,集体领导是苏联传统。
马蒂尼夫妇回到宾馆后,躲进了卫生间,并打开所有水笼头,两人凭着记忆,分别将谈话复述一遍。
回到罗马,马蒂尼立即要求与总理安德列奥蒂见面。当他把夫妇二人整理的纪录交给总理后,安德烈奥蒂也陷入了沉默。
意大利不是三哥,他明白自己的重要性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而苏联情报部门从来不会把话说明白。显然苏联有事要发生,但又想让西方明白,并非针对美国和欧洲,这是苏联内政。
最后安德列奥蒂指示,马上将信息转递给中情局。
从8月18日下午,到8月22日早晨,苏联的核密码箱,一直在政变者手中。但美国和欧洲也是基于这条极其重要的信息,所以没有作出激烈的军事反应。



政变只持续了三天多,戈氏被软禁,军队分裂,叶利钦的俄罗斯境内无论军队还是内务部队都效忠于他,苏联各个军区也在观望。而政变者又没有决心进行一场搏杀。
实际上这一切亦说明苏共大势已去,传统派只是到了最后时刻才爆发,但为时过晚,不成气侯。
从军事上打垮苏联,美国从来不敢想。而思想的渗透,思识形态的颠覆却始终没有放松,纵使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最终致苏联于死地,对苏联人而言这是上世纪最大的悲剧。



存款蒸发了,养老金泡汤了,欠薪,失业,用不起水和电,黑帮掌控了社区和街道,毒品泛滥,国家财富被七八个人攫取,然后是休克疗法,为了几亿美元,要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磕头,国家如此,人民哪有保障?
公知说那是阵痛,好像现在还在痛。痛醒的毛熊,又开始不民主了。
大毛熊如果一早就发现,人家是要他的熊皮,熊掌 ,熊胆,估计会拼命。可惜软刀子还是躲不过。
免子现在扶着一瘸一拐的小毛熊,心里暗想,
“这熊伟滴太大了,用生命给我们上课,嗯,蜂蜜还不错。”
819只是一段很短的历史插曲,但那一段历史不应被忘记。
同样的套路,华盛顿还在搞,现在谁是他的最大对手?
不管是那个疯子上台,还是疯婆子上台,
他们都还是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