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这方面的突飞猛进,美国对我国也开始心生畏惧
2016-10-08 09:17:26
9月28日,国内多个网站以《美刊:美亚太基地很危险 中国随时可将其“抹掉”》为题,转载了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首席运营官洛伦·汤普森的一篇文章,详细评价了美国航母战斗群和亚太前沿基地在中国和俄罗斯“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中的生存能力。认为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看看这标题,看看最近我国空军没事就冲出第二岛链遛弯的新闻,那心里,除了稍稍怀疑是不是美国人又在想办法找“国会老爷”要钱,剩下的可都是满满的自豪了,叫你小样成天喊什么“重返亚太”。来啊,来了就“抹掉”你。
不过事情真的这么美好吗?我们真的有能力随时将美国在亚太的基地消灭吗?美国的基地都这么危险了,我们在南海新建的岛礁机场是不是也很危险,要知道美国人的远程打击能力比我们还要强些。就让小编和你们好好聊聊。
鉴于国内媒体转载新闻总会稍稍有些浮夸,小编特意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网站上找到了原文,仔细读了读,首先需要强调一下,国内媒体并没有曲解原文,作者的确多次提及包括关岛在内的美国亚太基地,随时都有被中国彻底摧毁的危险。但是大家也不用太开心,这篇文章的主要论述是相比地理位置早已确定的前沿基地,航空母舰战斗群可以凭借其高机动性以及难以被探测、跟踪等特点,在战时更难被摧毁,也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引用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的观点,美国航母将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成功地击败敌人的“反介入战略”,怎么说呢。这篇文章很有点替美军航母编队“抢经费”的意思,以这种对比说明美军重返亚太需要更多的航母战斗群,而不能依靠那些容易被摧毁的、不可靠的前进基地,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这篇文章中作者也在强调中国现在严重缺乏海洋探测和监视能力,甚至监视近海的能力都是“脆弱且不完善的”。
在浩瀚的西太平洋中搜索、跟踪、打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的能力基本是没有的,不去考虑找“国会老爷”骗钱的因素,其实这篇文章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体会的内容。比如在永暑礁、渚碧礁等多个岛礁机场通航的时候,无数网友、军迷欢呼雀跃,认为我们在南海上拥有了“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仅从战争中的作用考虑,岛礁机场所具备的战斗力远远低于航母战斗群,甚至咱们在南海的四个岛礁机场加在一起,都无法与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抗衡,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已经从二战开始被证明过无数次的事实,不过大家也不必太上火,不光是我们的岛礁机场战斗力不行,美国人的也一样。
岛礁机场与航母战斗群最大的区别好像只是一个待在原地,一个四处乱跑,但就是这点区别,在战时的差异就非常大。其实打仗在某种说法上就是获知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岛礁机场无论地理位置、打击能力、控制范围,这些信息在战时都是已知的。无论是摧毁还是孤立,战术战法都有很多,就像美国二战期间的“跳岛作战”那样,庞大的航母战斗群队第一、第二岛链上日本占领的、星罗棋布的岛屿,想打就打,想炸就炸,想围困就围困,不想理就彻底扔在那自生自灭,没事还能诱歼一下日本海军的残余力量,但能够快速机动,位置飘忽不定的航母战斗群就不一样了。无论在战斗中,对航母战斗群有什么想法,投入大量的卫星、无人机、海洋警戒机等“脆弱目标”来获取、掌握航母战斗群的信息都是必须进行的,否则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还怎么打。但这些脆弱目标同样是对方的重点打击、清除的对象。所以在战时想摧毁航母战斗群远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就像二战时,中途岛战役那跌宕起伏的剧情,所以说个人认为,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的首席运营官洛伦汤普森写的这篇文章还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这篇文章是站在美国的角度分析的,所以,之前对咱们岛礁机场的评价略有偏颇。其实,只要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刚才提到的那几个战例就会发现,岛礁机场与海军打击力量协同作战时,岛礁机场的战斗力才能够充分发挥。相信这也是让美国航母战斗群不敢随便进入南海的原因之一。而且岛礁机场也好,美国的亚太基地也好,更大的价值不在于作战,而是对航线、海域和资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