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以后不会再派航母到中国沿海:因为要来的更加先进凶猛

2017-02-06 13:03:10   



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日前报道,美国新研制的“海上猎手”无人反潜船现在正进行为期两年的海上测试。这个测试完成之后,“海上猎手”无人反潜船将可能到第七舰队辖区继续测试。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副教授莱尔·戈尔茨坦指出,“海上猎手”无人反潜船有望令海战发生革命性变化,犹如MQ-1“捕食者”和MQ-9“收割者”无人机从根本上改变反恐作战方式那样。
戈尔茨坦指出,中国国防战略家和科学家正在密切关注美国海军的这款最新武器,以分析其可能对中国潜艇的威胁程度。但戈尔茨坦同时指出,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在今后几年可能发展出类似的无人反潜船,到第二岛链的国际水域巡逻。“海上猎手”无人反潜船采用了三体船构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采用复合材料的细长船体和两侧通过舷外支架连接的浮筒。其长度为40米,标准排水量135吨,满载排水量145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驾驶水面舰船。“海上猎手”能够装载40吨燃油,续航力高达1万海里,可以在海上持续航行约70天,具备广域作战能力,甚至可以在无人维护的条件下长期部署。“海上猎手”的最大速度为27节,可以在5级海况下稳定航行,在7级海况下也不会倾覆。


“海上猎手”不是简单地无人遥控船,其可以不依赖母舰来入水与回收,是一种能够遵守海上航行规则和完成复杂任务的自主无人船。“海上猎手”无人反潜船配备有声呐、光电传感器和近距、远程雷达系统来实现导航或识别船只。据介绍,“海上猎手”的导航软件由雷多斯公司研制,能够使“海上猎手”的计算机进行导航、识别并自动避开其他船只和目标。在之前的海上试验中,这套导航软件成功验证了其可以遵守国际海事章程中有关预防海上碰撞的航行规则。
“海上猎手”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和跟踪潜艇,其上最重要的搜潜设备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可扩展模块化声呐系统(MS3),能够以主动或被动方式搜索和跟踪低噪声潜艇。其中主动探测模式的有效探测距离可达18公里。在使用时,“海上猎手”一旦发现敌潜艇,便进行持续跟踪,并通过卫星向附近的己方水面舰船、反潜机等发送敌潜艇的实时坐标,以引导打击行动。


戈尔茨坦指出,“海上猎手”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持续对敌方潜艇进行搜索和跟踪,而且不用担心人员伤亡、成本也异常低。“海上猎手”的造价只有2000万美元,而1架P-8A反潜巡逻机的造价为2.5亿美元、1艘伯克级驱逐舰的造价在30亿美元左右。“海上猎手”每天的使用成本仅1.5-2万美元,而伯克级驱逐舰每天的使用成本则高达70万美元。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海上猎手”的能力恐怕没有那么出众,例如其计算机的算法可能不足以读取声呐信号并可能难以区分岛礁、鲸鱼和潜艇;即便确定是1艘潜艇,也难以判断它属于本国海军、盟军还是敌人。不仅如此,“海上猎手”对抗实力弱小的对手或许还有较大用处,但如果对抗的是一个具有完备水下作战体系的对手就没有多大用处了。专家认为,基于料敌从宽的角度,中国对于“海上猎手”无人反潜船的重视是必要的,而且中国将来也必然会发展出类似装备,这一方面可以扩展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范围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据此探索出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