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12架战机干掉一只乌鸦后遭反杀 俄:没有一架是巴军击落的
2019-03-04 08:09:49
日前,印度空军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空袭,在两次空战中印度相继出动了幻影-2000、苏-30、米格-21战机、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空袭过后,印巴之间对战果各执一词,印度坚称第一次空袭“幻影”-2000战机对目标进行了精确打击,并以牙还牙炸死了300多名恐怖分子。而在第二轮激烈的空战中,印度米格-21战机击落的巴基斯坦的F-16战机;而巴基斯坦方面则称,巴方战机击落了米格-21,并俘虏一名飞行员。外界普遍认为,由于美国出售给巴基斯坦的F-16只能用于打击恐怖组织。因此,纷纷猜测是“枭龙”战机击落了米格-21。

有分析就认为,印度在首轮空袭中一次就出动12架幻影-2000战机显然是有备而来,尽管目击者称只是炸毁几颗树木和干掉一只乌鸦,但毕竟是越境的军事行动。在印军实施首轮空袭后,巴基斯坦空军做了精心的复仇准备,并派出两架“枭龙”战机越过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中界线,印度空军则急忙派出米格-21战机迎战。此时,一架“枭龙”返回己方空域,而另一架“枭龙”负责诱敌深入,而在印军“米格”-21追击返航的第二架“枭龙”时遭到反杀并坠毁。有媒体就认为,“枭龙”战机作为第三代新型战机击落老旧的米格-21属于正常发挥,如果当时印军出动苏-30战机,“枭龙”战机就不会轻易讨到便宜了,甚至可能会遭到苏-30战机的反杀。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此展开,假如印军苏-30对阵巴军“枭龙”谁会更胜一筹呢?

众所周知,战斗机的空战由超视距空战和近距格斗两部分组成,战机一般都是先实施超视距空战,在没有分出胜负后再进入近距离格斗。决定战机超视距空战的最主要因素的战机雷达及机载超视距空空导弹性能优劣。就雷达而言,苏-30虽为三代半战机,但其采用的依然是老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对目标探测距离约为140千米,可追踪15个目标,并使用R-77导弹攻击4个目标。而“枭龙”战机则使用是的KLJ-7A有源相空阵雷达,其探测距离可达150-160千米,能够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引PL-12导弹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就机载导弹来说,苏-30战机使用的R-77导弹射程在100千米,而“枭龙”挂载的PL-12导弹射程则在120千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枭龙”可以在对阵苏-30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先敌发现方面,并掌握空战的主动权。

而在战机近距离格斗中,发动机性能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枭龙”战机使用的是一台RD-93发动机,而苏-30使用的是两台AL-31FP发动机,而且是推力矢量发动机。二者在进入近距格斗后,在最为重要的水平转弯时,苏-30速度势必要快于“枭龙”战机,这就意味苏-30能够在更短时间占据优势阵位,“枭龙”无法和苏-30在近距格斗中占据优势。而苏-30战机在载弹量和作战半径方面,“枭龙”战机显然也是难以企及的。换句话说,在超视距作战和近距格斗中,“枭龙”和苏-30战机各有优劣,但苏-30还是稍处于上风的。

事实上,在空战中,战机性能优劣固然重要,但也并非是获胜绝对的因素。按理说,苏-30战机要远强于美军的F-15战机,可是在一次美印战机对抗演习中,苏-30却大幅落后于美军F-15战机,而造成反杀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印度的飞行员无法合理运用苏-30上所装备的矢量发动机,本来具备的优势在不合理的操作下反倒成了累赘。有时可能是剑不如人,但剑法却要胜于人。巴基斯坦空军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培训和影响,其飞行员技战术能力显然要强于印度空军。俄罗斯防务专家也表示,“尽管印军拥有两百余架苏-30战机,但在已知坠毁的六架战机中,没有一架是巴基斯坦空军击落的,而是由于印度飞行员操作失误或飞机保养不善造成的”。由此可见,即便印军苏-30对阵巴铁“枭龙”战机,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分析就认为,印度在首轮空袭中一次就出动12架幻影-2000战机显然是有备而来,尽管目击者称只是炸毁几颗树木和干掉一只乌鸦,但毕竟是越境的军事行动。在印军实施首轮空袭后,巴基斯坦空军做了精心的复仇准备,并派出两架“枭龙”战机越过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中界线,印度空军则急忙派出米格-21战机迎战。此时,一架“枭龙”返回己方空域,而另一架“枭龙”负责诱敌深入,而在印军“米格”-21追击返航的第二架“枭龙”时遭到反杀并坠毁。有媒体就认为,“枭龙”战机作为第三代新型战机击落老旧的米格-21属于正常发挥,如果当时印军出动苏-30战机,“枭龙”战机就不会轻易讨到便宜了,甚至可能会遭到苏-30战机的反杀。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此展开,假如印军苏-30对阵巴军“枭龙”谁会更胜一筹呢?

众所周知,战斗机的空战由超视距空战和近距格斗两部分组成,战机一般都是先实施超视距空战,在没有分出胜负后再进入近距离格斗。决定战机超视距空战的最主要因素的战机雷达及机载超视距空空导弹性能优劣。就雷达而言,苏-30虽为三代半战机,但其采用的依然是老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对目标探测距离约为140千米,可追踪15个目标,并使用R-77导弹攻击4个目标。而“枭龙”战机则使用是的KLJ-7A有源相空阵雷达,其探测距离可达150-160千米,能够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引PL-12导弹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就机载导弹来说,苏-30战机使用的R-77导弹射程在100千米,而“枭龙”挂载的PL-12导弹射程则在120千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枭龙”可以在对阵苏-30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先敌发现方面,并掌握空战的主动权。

而在战机近距离格斗中,发动机性能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枭龙”战机使用的是一台RD-93发动机,而苏-30使用的是两台AL-31FP发动机,而且是推力矢量发动机。二者在进入近距格斗后,在最为重要的水平转弯时,苏-30速度势必要快于“枭龙”战机,这就意味苏-30能够在更短时间占据优势阵位,“枭龙”无法和苏-30在近距格斗中占据优势。而苏-30战机在载弹量和作战半径方面,“枭龙”战机显然也是难以企及的。换句话说,在超视距作战和近距格斗中,“枭龙”和苏-30战机各有优劣,但苏-30还是稍处于上风的。

事实上,在空战中,战机性能优劣固然重要,但也并非是获胜绝对的因素。按理说,苏-30战机要远强于美军的F-15战机,可是在一次美印战机对抗演习中,苏-30却大幅落后于美军F-15战机,而造成反杀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印度的飞行员无法合理运用苏-30上所装备的矢量发动机,本来具备的优势在不合理的操作下反倒成了累赘。有时可能是剑不如人,但剑法却要胜于人。巴基斯坦空军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培训和影响,其飞行员技战术能力显然要强于印度空军。俄罗斯防务专家也表示,“尽管印军拥有两百余架苏-30战机,但在已知坠毁的六架战机中,没有一架是巴基斯坦空军击落的,而是由于印度飞行员操作失误或飞机保养不善造成的”。由此可见,即便印军苏-30对阵巴铁“枭龙”战机,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